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队指挥信息运用论文

军队指挥信息运用论文

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摘要: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网络核心,具有指挥控制、侦察情报、预警探测、通信、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功能的军事信息系统。

即美国习惯上讲的C4ISR系统。

指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只有通过系统的综合运用才能体现, 而系统运用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着系统效能的发挥。

随着指挥信息系统在全军逐步推广应用, 研究指挥信息系统的组织运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讲述指挥信息系统按照功能所划分六大系统的运用方式。

关键词: 指挥信息系统; 六大系统;运用;0.引言:指挥信息系统按照功能来分可分为六大系统,分别是:1、信息收集分系统2、信息传输分系统3、信息处理分系统4、信息显示分系统5、决策监控分系统6、执行分系统1.指挥信息系统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指挥信息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其组织运用涉及方方面面, 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战场条件下面临种种挑战:1.1参战力量多元化, 指挥关系复杂化, 组织与开设难度大。

现代信息化战场中, 参战力量多元、指挥关系复杂、指挥信息系统构成要素多、设备关系复杂以及技术保障任务重, 加大了指挥信息系统组织与开设的难度。

1.2地位作用重要, 使用频繁, 编组与配置要求高。

在信息化战场中, 前后方的界线日趋模糊, 作战编成、任务编组不断发生变化, 这使得指挥信息系统在组织运用时, 既要注重编组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又要注重配置的融合性和安全性。

1.3敌方打击手段多, 软硬兼施, 安全与防护难以组织。

目前, 交战双方都将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作为重点, 软硬兼施的打击方式使指挥信息系统在隐蔽、伪装以及安全防护上面临严峻挑战。

系统不但要具有抗打击、抗摧毁能力, 还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入侵能力, 只有战术应用与技术保障并重, 才能提高综合防护能力。

1.4作战信息量骤增, 战机稍纵即逝, 机动与转移要求高。

信息化战场的信息量激增, 攻防转换迅速, 部队机动概率较大。

指挥信息系统在机动时如何保持基本功能以使作战指挥具有连续性, 在机动到位后又如何迅速恢复主要功能以便实施精确打击,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2.指挥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2.1信息收集分系统由配置在地面、海上、空中、外层空间的各种侦察设备,如侦察卫星、侦察飞机、雷达、声纳、遥感器等组成。

它能及时地收集敌我双反的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及战场地形、气象等情况,为指挥员定下决心提供实时、准确的情报。

2.2信息传输分系统主要由传递信息的各种信道、交换设备和通信终端等组成。

这几部分构成具有多种功能的通信网,迅速、准确、保密、不间断地传输各种信息。

可以说通信自动化是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基础,没有发达的通信网,就不可能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

2.3信息处理分系统由电子计算机及其输入输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

信息处理的过程,就是将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通过按预定目标编制的各类软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类、存储、检索、计算等,并能协助指挥人员拟制作战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模拟、情报检索、图形处理、图像处理等。

2.4信息显示分系统主要由各类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显示器、投影仪、显示板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就是把信息处理分系统输出的各种信息,包括作战情报、敌我态势、作战方案、命令和命令执行情况等,有文字、符号、表格、图形、图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清晰地显示在各个屏幕上,供指挥和参谋人员研究使用。

2.5决策监控分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指挥人员作出决策、下达命令、实施指挥。

在作战过程中,指挥员可随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通过决策监控分系统输入指令。

此外,决策监控分系统还可用来改变指挥信息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监视其运行情况。

2.6执行分系统既可以是执行命令的部队的指挥信息系统,也可以是自动执行指令的装置,如导弹的制导装置、火炮的火控装置等。

3.指挥信息系统的有力保障1) 加强系统稳定性: 除备用服务器、备用网络信道等传统手段外, 可使用磁盘阵列多卷标访问、数据异地备份以及服务器虚拟化等新技术。

2)搞好信息管理:及时记录和备份指挥信息,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推广应用中, 通过不断摸索和系统一体化运用, 达到提高战斗力和增强打击效果的目的。

同时, 应抓好系统的建设、管理、训练和维护。

3. 1坚持原则, 搞好建设在系统建设方面, 必须坚持统一领导、按级负责、科学分工以及归口管理的原则。

此外, 系统的建设还必须符合作战指挥的需要, 即坚持积极主动、密切协作、统一技术体制和标准、符合战场实际指挥需要的原则[ 3] 。

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涵盖多方面, 既包括整体系统的软件、硬件、数据库以及安全保密部分的建设, 又包括显控、音频、容灾备份以及消防等指挥所内部设施建设, 还包括地下、地面和机动指挥所的指挥控制、情报侦察、通信、电子对抗、火力支援、防空、武器控制、装备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分系统建设, 它们既各为体系, 又互为支撑, 只有统筹全局、整体组织、加强协作, 才能达到一体化整体建设目的。

3. 2突出重点, 抓好管理指挥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3 点:3.2.1值勤维护管理:指挥信息系统涵盖软件、网络、数据、安防和保密等各方面, 具有点多、线长、面广和类杂的特点, 各分系统任务多样、技术复杂、分工细致且整体性强。

这对值勤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应建立相应的值勤维护管理办法, 实现值勤管理制度化、设备维护标准化以及监控测量自动化, 明确系统运行监控和资源管理等的相关指标,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2.2 职责划分:需要对各军兵种及所属的作战、情报、通信和机要等部门明确职责、细化分工, 建立各部门的常态化协作机制, 明确相关业务关系, 做到数据归口管理、情报筛选处理、系统按需分发和信息加密传输。

3.2.3装备管理: 包括硬件管理与软件管理。

在硬件管理方面, 要组织好系统所需设备与器材的筹措、储备、供应、保养和修理; 在软件管理方面, 要搞好软件登记、评测、更新与维护等工作, 实现软件装备的系统化、制式化和系列化。

3. 3创新方法, 抓好训练目前指挥信息系统处于建设发展的动态阶段,坚持以现有资源为依托, 遵循“建用一体、边建边用”的原则[ 4] , 围绕运用和检验系统展开训练, 把各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分散在有形和无形空间中, 创新训练方法如下:3.3.1分节点自训: 组织指挥机构人员, 利用终端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 帮助受训者学习理解信息化知识, 掌握网络训练的基本技能。

3.3.2分系统单元训:针对指挥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程和作战平台内部的不同功能, 将作战单元区分为若干个分系统, 先分系统训练, 再互为条件、互为依托, 围绕某一训练课题横向编组, 各个分系统同时展开一起训练, 侧重增强分系统之间的协同和融合能力。

3.3.3分中心对抗训:成立一个导演机构, 按照程序设置, 互为对手、互为条件, 以模拟交战的方式开展对抗训练, 提升首长机关指挥训练水平。

3. 4应急响应, 搞好维护为加强应对临时性突发任务,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3.4.1 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确定战备人员;3.4.2搞好应急预案和“抢代通”方案;3.4.3确定装备抢修和故障处理流程,做好备品备件的日常保养。

此外,在指挥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上, 需要确定各级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系统配置和操作席位的使用规模; 明确系统运行环境的搭建步骤、网络资源的分配, 抓好系统开设、撤收、转移和恢复的训练;明确基础数据、实时空情、测绘保障信息、气象水文信息、卫星导航定位信息、军用标准时间等数据的加载、更新、共享和发布机制, 确保信息按级按类进行授权分发。

4.指挥信息系统的运用实例从我国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以及近年来部队承担的实际任务看, 多样化军事任务主要分为防卫作战、边境封控、维稳行动以及抢险救灾等。

下文以抢险救灾任务为例, 简要介绍指挥信息系统的组织运用过程。

4. 1指挥信息系统开设抢险救灾任务下, 指挥信息系统开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部队调动频繁且配属、支援部(分)队多, 掌控部队具体编成较为困难;(2)车辆难以进入抢险现场指挥, 部队应急出动大量通信设备携行困难, 造成通信手段单一、备品备件缺失;(3)地形复杂多样, 气象水文多变时, 如对地理环境生疏, 则可能造成有线信道接入难、无线信道通信质量差因此, 系统开设要因地制宜选择开设地点、充分准备信道调度、合理调整信道带宽, 完善无线通信指挥。

在支援保障分系统上, 就近完成气象水文、北斗导航定位等分系统的接入和信息分发, 为部队掌控天气情况、部(分) 队定位情况以及协同开展救援行动提供有力支持。

在数据准备上, 需要制作专项作战数据, 对救灾部队统一编成, 同时导入后勤、装备等业务数据和信息, 对部队进行后勤以及装备方面的保障。

在地图处理上, 必须提供精确翔实的电子地图, 对已因灾害而损毁的道路和桥梁等交通要道和设施须精确标注, 为后方救援物资的及时输送提供辅助决策。

在指挥所席位配置上, 指挥所需要建立情报信息中心、指挥决策中心、执行协调中心和系统保障中心, 各中心按照职能分工实施指挥协调。

鉴于部队遂行抢险救灾行动时, 手段运用大都呈现出应急、无对抗以及保障难的特征, 各中心编组时可弱化信息对抗、火力打击、联合防空和特种作战等对抗性要素, 加强通信保障、物资保障、机动和军地协调等要素。

对部队无编制或编制很少的指挥力量, 如抗震、防汛、防疫、消防、环境以及交通等专业指挥时, 由军地联合编组, 纳入相关中心。

同时, 设置专门席位以便与武警、国防动员部门, 以及地方公安、交通和气象等各部门衔接, 根据指挥功能确定指挥要素, 避免发生机构重叠、指挥交叉和职能混淆问题, 这样才能及时相互通报相关情况, 达到联合和协同救援的目的。

4. 2 指挥信息系统组织运用1) 情报采集和处理灾情信息共享是部队遂行抢险救灾进行正确指挥和快速决策的重要前提。

当灾情发生、确定成立抢险救灾联合指挥部后, 军方指挥信息系统与地方应急响应系统之间通过文电等方式实时共享最新灾情信息, 迅速建立并动态更新与应急指挥通用态势关联的命令数据库、抢险救灾行动态势跟踪数据库、地方灾情数据库、地方灾区地形气象水文数据库和任务部队状态数据库等共享数据库, 达到信息军地共享目的。

2) 筹划决策抢险救灾初期情况紧急复杂, 容易造成秩序混乱和盲目行动。

联合指挥所可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等系统, 合理确定各救援力量的责任地区, 将军地保障力量和保障物资纳为一体, 通过指挥信息系统的后勤、装备以及通信支援保障业务系统, 制定抢险救灾所需的装备动用、物资调配和医疗救护等方案。

5.总结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在人类战争不断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按军队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紧密相联的整体。

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人一机"系统,它以军事科学为坚实的基础,以军事指挥体系为其构建框架,以指挥人员为核心,以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装备为存在的前提和物质保障,把各种指挥控制手段与指挥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军事指挥活动的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等环节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指挥员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从而使部队的战斗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