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文本素材北京版选修2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撰写的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经典文献,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读来仍让我有不少感悟。
文章主要分析和批评了主观主义的倾向,强调了要以从实际出发的观点而不是以教条主义的观点来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这对于切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存在任何和现实世界脱离的认识和理论,或者说,这样的认识和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决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为了掌握技术而掌握技术,所学习所掌握的理论归根到底是要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
正如毛泽东在文中所提出的,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万万不可仅仅“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而是要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的”,那么“矢”也就失去了它本来存在的价值,至多只能是一个工艺品而已。
而我们也正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的“的”。
社会在前进,时代在发展,但是理论和实践统一应当是不会改变的。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在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时,邓小平的“猫论”深入千家万户,为亿万百姓所熟知,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古老的文明古国重又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邓小平正是深深地懂得了不管什么理论、什么路线,归根到底都是要为了生产力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单纯的讨论姓“社”姓“资”之类理论问题并不能够帮助中国强大起来,帮助人民富裕起来。
一句话,不管什么主义,不管什么理论,只要能够发展生产力,都应该拿过来为我所用。
中国人民不是为了选择社会主义而选择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富国强民才选择社会主义,如果不能使人民获得实惠,不能使国家增强实力,那种东西即使是百分之百社会主义的,也没有一点好处。
与时俱进,努力研究现状,是我们工作的前提。
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环境,我们更加要避免文中所提到的主观主义。
毛泽东文中提到当时同志“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到了今天,我想我们对于中国是有了相当的了解,当时对于世
界了解得却太少了。
尤其是西方世界,经过了战后五十多年的发展,资本主义在全球都有了较大的改变,新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已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在二战结束时似乎已经摇摇欲坠,濒临灭亡,到了今天,却似乎又展现着相当的活力,至少绝对不是马克思所告诉我们的“腐朽和垂死的”。
这所有的一切,马克思列宁没有看到,毛泽东也没有看到,他们不可能给我们现成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抛弃头脑中错误的和过时的思想,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周围环境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
在学习方法上,不能简单的为学习而学习,要有效的结合自身的工作去学习,要带着问题学,要和实际相结合,要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学。
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没任何用的。
例如,学习科学发展观,并不是非要背什么条条框框,也不是非要讲什么大道理,对于工作而言,学习并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是创新的做好本职工作,并高效的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再深入一步,向更广更宽的领域去深入与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理论,但更应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
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便会工作学习中更好的提纲挈领,抓重点,抓关键,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了反倒弄的自己没有了主意,没有思路。
同样有了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方式,在做事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实现事半功倍,才能够少走弯路,少些无谓的挫折。
事实上,这正是我们学习与思考所要追求的最终极目标。
如果只是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当成是一项任务,一项不得已而完成的工作,那结果必将是事与愿违。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希望我能利用这次学习机会,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其用于自己的工作中,为学校的发展尽力,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