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矿药剂培训

选矿药剂培训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1颗粒的分散与聚集状态 细粒物料,特别是粒度小于5-10um 的矿泥,由于具有很大的 比表面积,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故细粒物料之间的粘附 常可自发产生,也由于范德华力作用而互相吸引,常呈无选择 的粘附状态。加上矿浆中一些“难免离子”的作用,使粒子表 面电位降低,从而更使细泥产生粘附矿浆中细粒物料之间的粘 附,根据作用本质的差异可分为三种: ① 细粒受无机电解质的作用,粒子表面电动电位下降,从而 引起互相聚集生成聚合体,称为凝聚。 ② 颗粒在捕收剂作用下,表面形成疏水膜,各颗粒疏水膜之 间粘附缔合成团,称为团聚 ③ 细粒通过高分子絮凝剂的桥联作用构成松散的、多孔的、 具有三度空间结构的絮状体,称为絮凝。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3 常用絮凝剂 能使矿浆中细粒物料产生聚结的有三类物质: ①无机电解质,如石灰和明矾(硫酸铝)等; ②有机捕收剂,如非极性烃类油; ③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就其来源又分为天然 和人工合成两类。天然类有淀粉、糊精、珍甲基纤维素等:人 工合成类主要是聚丙烯酞胺及其他类型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 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可用“架桥理论”来解释。这一理论 可以描述为多个矿粒吸附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通过絮凝剂的联 接使矿粒产生不规则的絮团。但使用时要注意:小用量时絮凝 具有选择性,超过一定量时成为无选择性的全絮凝,用量再大 时则出现保护溶胶作用而不起絮凝作用。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浮选矿浆经捕收剂和调整剂处理,使 矿物的表面性质达到了浮选要求, 此时如果矿浆中在性质良好的起 泡就能实现浮选。普通的水或矿 物悬浮液中通人气体只能形成少 量大而碎的气泡,不能形成泡沫, 但往水中加人少量异极性表面活 性物质,例如醇、有机酸等,便 以得到小而不易兼并的气饱,气 泡浮到水面,生成具有一定稳定 性的饱沫。这些具有起泡作用的 表面活性Water
Action of Frother
Nonpolar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1 起泡剂的结构与性质
目前广泛采用的起泡剂通常 是一种异极性表面活性物质 (有机物),由两部分组成 一端为极性基,亲水;另一 端为非极性基,亲气。因此, 起泡剂能在气-液界面上定向 吸附和排列,起泡剂起饱能 力与这两个基的性质密切相 关。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2)增大起泡机械强度,提高起泡的稳定性 气泡为了保持最小面积,通常呈球形。起泡剂在气一液界 面吸附后,定向排列在气泡的周围,气泡在外力作用下发生 变形时,使气泡表面的起泡剂分子吸附密度发生变化。变形 地区表面积增加,起泡剂密度降低,表面张力增大。但降低 表面张力,是体系的自发趋势。因此,气液界面存在有起泡 剂,增强了抗变形的能力。如果变形力不大时,气泡将不致 破裂,并能恢复原来的球形,增加了气泡的机械强度 3)降低气泡的运动速度,增加起泡在矿浆中停留时间
第一节 浮选及浮选过程
2 矿物的浮选过程 碎磨—搅拌槽(加药剂,矿物颗粒与药剂作用)—浮选机 (搅拌使矿浆悬浮,产生细小气泡)携带矿粒升到矿浆表面完 成浮选分离(正浮选工艺:矿化泡沫即精矿,槽底物即尾矿;反 浮选工艺:矿化泡沫即尾矿,槽底物即精矿)—产品脱水(浓 缩、过滤、有时也干燥)
第一节 浮选及浮选过程
第二章 浮选的特点
⑴应用广泛; ⑵分选效率高、富集比高; ⑶有益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⑷分选粒度细,前途广阔,处理细粒浸染的矿物特别有效。

浮选是资源加工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由于浮选法所取 得依据决定,它的应用前景是极为广阔的,几乎所有的矿 物都可以采用浮选法从矿石中分离出来,同时可加工处理 二次资源及非矿物资源。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表面 化学、电化学、物理化学等几乎整个化学学科领域,形成 了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浮选剂分子设计、浮选表 面化学等交叉学科领域。随着浮选的不断发展,目前,浮 选已不局限于冶金矿山,在化工、造纸、食品、农业、医 药、工业废物、废水诸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矿物的浮选过程是在固(矿物)、液(水) 和气(气泡)三相界面上进行的,进行这一过程 的关键在于:矿物表面性质(润湿性)差异,从 矿浆中析出足够量的稳定而细小的气泡;有用矿 物(欲浮矿物)有充分的机会与气泡群碰撞,并 牢固地粘附在气泡上被浮到矿浆的表面,脉石矿 物虽有机会与气泡碰撞,但不粘附,遗留在矿浆 中,在这里气泡是分选的媒介,同时又是运载工 具。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C1(主要成分应该为改性氧化石蜡皂,为混合物) ,为脂肪酸类阴离子(ROO-)捕收剂,正选捕收磷 酸盐和碳酸盐。
脂肪酸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包括可逆吸附(即物理吸附)和 不可逆吸附(即化学吸附),前者在浓度相当高时,产生吸附 的多分子层薄膜,但固着不稳定,易于解吸。由于在矿物表面 发生吸附作用,从而提高了矿物表面的捕收剂阴离子浓度,当 超过相应盐的溶度积时,不可逆吸附过程导致化学反应。矿物 晶格的阳离子与脂肪酸阴离子作用,在矿物表面生产稳定的脂 肪酸盐,具有捕收性;而石英和其它硅酸盐矿物及多硅酸盐, 它们的晶格组成和结构决定其表面没有金属离子存在,未被污 染的,或经处理洁净的石英是不能被脂肪酸浮选的。
Pine oil (C10H17OH) 松油 Cresol (CH3C6H4OH) 杂酚 油 Methyl isobutyl carbonol (MIBC) 甲基异丁基 甲醇 CH3-CH-CH2-CH-OH CH3 CH3 Polyglycols 聚 乙二醇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2 起泡剂的作用 1)使空气在矿浆中分散成小起泡,并防止起泡兼并 浮选过程,希望生成的气泡直径较小,而且具有一定的寿命 但气泡直径也不能太小,太过于稳定,否则会对分选不利。 在矿浆中,气泡直径大小与起泡剂浓度有关。试验表明,矿 浆中没加起泡剂时,气泡平均直径约 3-5 mm,加入起泡剂 后,可降到 0.5-1mm。浮选过程希望气泡不兼并,升浮到 矿浆表面后,也不立即破裂,能形成一定稳定性的泡沫,保 证浮选过程的顺利进行。这些都是靠起泡剂来实现的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可用“架桥理论”来解释。 这一理论可以描述为多个矿粒吸附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通 过絮凝剂的联接使矿粒产生不规则的絮团。但使用时要注 意:小用量时絮凝具有选择性,超过一定量时成为无选择 性的全絮凝,用量再大时则出现保护溶胶作用而不起絮凝 作用。
谢谢!
谢谢!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Na2CO3: (1)在碱性条件下,对微细粒胶磷矿的分散 有一定促进作用。 (2)作为pH值调整剂,胶磷矿在9~10时可 浮性好。 (3)消除溶液中Ca2+、Mg2+等金属离子对C1 的影响。 (4)有利于ROO-、R一S03-的生成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浓硫酸: (1)调节pH值至5~6,降低胶磷矿的可浮性。 (2)与胶磷矿反应生成PO43-,抑制胶磷矿上浮。 (3)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接触角的大小与
固-气 (γ SA), 固-液(γ SW) 以 及 液-气(γ WA) 界面的表面张力有关,平衡状 态时如右图所示。 接触角的定义 当气泡在矿物表面附着(或水滴附着于矿物 表面)时,一般认为其接触角处为三相接触, 并将这条接触线称为“润湿周边”,在接触过 程中,润湿周边可以是移动的,或者变大,或 者缩小,当变化停止时,表明该周边上的三相 界面的自由能(以界面张力表示)已达到平衡 ,此时在润湿周边上任一点处,自液-气界面 经过液体内部到固液界面的夹角叫“平衡接触 角”(简称接触角),用θ 表示。
第三章 浮选理论之一
------润湿理论
润湿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任意两种流体与固体接触, 所发生的附着、展开或浸没现象(广义的说)称为润湿过 程。其结果是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部分或全 部被排挤或取代,这是一种物理过程,且是可逆的。如浮 选过程就是调节矿物表面上一种流体(如水)被另一种流体 取代(如空气或油)的过程(即润湿过程) 。
γ
Air θ Soli d
γ
WA
SA
γ
SW
SA SW WACOS
SA SW COS WA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1 捕收剂结构及分类 捕收剂: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矿物表面并使其疏水 的有机物为捕收剂。捕收剂作用于矿物一水界面, 通过提高矿物的疏水性,使矿粒能更牢固地附着 于气泡而上浮。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JVC(主要成分应该为改性氧化石蜡皂,含其它表面 活性剂,为混合物),为脂肪酸类阴离子(ROO-) 捕收剂,反选捕收除去碳酸盐。
反浮选工艺的原理是:在硫酸介质中,随pH的降低胶磷矿的可浮 性逐渐降低,而白云石可浮性则逐渐增高。硫酸与正浮选精矿 浆进行反应,生成磷酸根离子, PO43-是胶磷矿表面阴离子的 同名离子,它将以定位离子吸附在胶磷矿表面上使其荷电更负 。而白云石表面上的CO32-与PO43-具有相同的离子半径,而且 钙、镁磷酸盐比碳酸盐有更小的溶度积。因此,PO43-能以离子 交换的形式固着在白云石表面。在此溶液环境中, PO43-在胶磷 矿表面上的定位离子吸附阻碍了ROO-固着,白云石表面上生成 了更难溶的钙镁磷酸盐,防止了部分晶格阳离子向液相转移, 增加了与ROO-的作用活性质点,镁离子与脂肪酸根离子结合, 从而提高了白云石的可浮性,扩大了这两种矿物可浮性差异。
第三章浮选理论之一
判断矿物表面润湿性的大小,常用接触 角表示,接触角的大小随着疏水程度的 增大而增加,颗粒疏水性越高,越容易 被稳定气泡吸附。接触角是反映矿物表 面亲水性与疏水性强弱程度的一个物理 量。成为衡量润湿程度的尺度,它既能 反映矿物的表面性质,又可作为评定矿物 可浮性的一种指标。
第三章浮选理论之一
第四章浮选药剂简介
按其在水中的解离情况,起泡剂 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 离子型有羧酸及其皂类,极性基 为-COOH(Na);烷基磺酸及 皂类,极性基为-SO3H(Na);吡 啶类,极性基为三价的N;酚类, 极性基为-OH。非离子型有:醇 类,极性基为-OH ;聚醇醚类, 极性基为-O-和-OH。氧烷类, 极性基为-O-。非离子型起泡剂 性质比较单一,一般不具有捕收 性能,而离子型多数还具有捕收 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