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材料作文: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论语·颜渊》中说:“内省不

高中材料作文: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论语·颜渊》中说:“内省不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秋风穿过老戏台》中说:“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

”《论语·颜渊》中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这两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5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现实生活。

论据恰当充实,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合理。

1, 【答案】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
世人之“有所畏惧”或“无所畏惧”,都是于限定情形之下的产物。

在两者之间进行抉择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对内心品行进行考量的过程。

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

一个人若想自立于世,那么他必得遵从于某种限度。

“所畏”之物,即为警示自己切莫试探底线的一种约束条件。

这约束有时来自于外物--有如天地鬼神之属的制约,更多程度上则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对礼法道义的恪守。

杨震不受暮夜馈金,言“天知,地知;君知,我知。

”天地岂会有神识呢?并非能够成其为有效制约的外界因素。

只因为杨震拥有一颗克己奉公的
廉正之心,他才会选择拒绝友人的馈赠,保持自身的清白。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言“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没有摘食路边无主梨,并非是由于担心遭受主人责骂。

只因为在高尚道德操守的引领下,许衡拒绝平白占据私有财产,始终保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成就大事业的人,能够顺应时机变化而动。

如果说“有所畏惧”强调的是自我欲求的克制与约束,那么“无所畏惧”注重表现的则是一种沉稳而宽广的气度、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与坚毅--无论外物何如,我自岿然不动。

“内省不忧,夫何忧可惧?”省察自己的内心,若心灵固若金汤、静无波澜,则可毅然负重前行,绝除后患之虞。

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初出茅庐之时,人们因他是大仲马的私生子而颇多诟病,认为他依托的不过是父亲的盛名。

面对流言蜚语,小仲马只是一笑置之,潜心创作。

终于,当他用《茶花女》一书技惊四座,获得社会各阶层的认可,所谓那些“人言可畏”,已然不攻而自破。

佛肸在中牟县兴起叛乱,召见孔子前往。

孔子欣然规往,而弟子子路大惑不解,质问老师为何要参与犯上作乱、有违君子之道。

孔子答道:“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正是因为洁白无瑕,故而不必担忧沾染污秽;正是由于高蹈自守,才会拥有毅然前行的坚决。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贸然加之而不惧。

所挟持者甚大也。

在坚守自身品行的同时,我们也不应缺乏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气。

正如康德所说,漫天繁星的璀璨与道德准则的崇高,本是同样深不可测。

当我们为之倍觉震撼的同时,也应常怀一份敬畏之心。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
力。

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有所畏惧”,第二则材料主要讲“无所畏惧”。

请以“有所畏惧与无所畏惧”为题,“畏惧”这个词语是一个常用词,不生僻也不是太富有诗情画意或蕴含着某种深奥的哲理。

但要写好这篇作文,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材料的意蕴。

从“无所畏惧”“有所畏惧”这个考题所给的信息来看,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不仅仅是表述最原始的“害怕”心理,而是要上升到对人类生活态度的思考。

题干中的的名人名句,虽然是几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身的深刻理念,在写作的时候,考生也应该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有所畏惧”强调思想上的“畏”,“畏”,有时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注意对“畏”背后原因的深入探究,对“畏”价值的思考。

一个人有所敬畏,才能行而安、安而久,才能有所立、有所成,才能尽责。

“无所畏惧”强调思想上的“无畏”,行动中的“有为”,无“畏”有时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注意对“畏”背后动机、目的、原因和本质的追问和思索。

“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都涉及。

我们说,“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会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变。

面对人格遭受侮辱,韩信深信“大丈夫能屈能伸”而选择“有所畏惧”,文天祥宁可杀头也绝不下跪选择了“无所畏惧”;荆轲与人论剑逃之夭夭,显示的是“有所畏惧”,深入龙虎之潭刺杀秦王。

则显示的是“无所畏惧”――其实,都是民族的大义和责任在主导着他们“无畏”的选择。

只有全面、客观、辩证地思考了“无所畏惧”和“有所畏惧”的关系后,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选素材时当然最好要注意材料的时代性,需要在理性的主导下做一点分析,围绕论点向广处深处拓展开掘,学会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

参考立意:正确认识“无所
畏惧”和“有所畏惧”的抉择标准;如何正确认识“畏惧”;心存敬畏等。

题干要求,写作议论文,可以采用总分结构构思。

如结合题目要求,直接引出论点,生活中要有所畏惧,但也要无所畏惧。

然后分别解释论述“有所畏惧”和“无所畏惧”。

如“无所畏惧”也应该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

举汶川地震的例子,其“无所畏惧”包含以下方面的内涵:人民子弟兵写下遗书,从万米高空空降灾区,这是对灾难无所畏惧;中学生被压在废墟之下,互相鼓励,这是对死亡无所畏惧等。

“有所畏惧”的对象可以是诱惑性的事物,比如金钱、权力、美色;也可以是大自然、生命等抽象概念。

最后,提出自己的期望,我们需要常怀一颗敬畏的心。

还可以用“勇者无畏”这种说法的内在缺陷,并且引发了“勇者畏惧什么”的思考。

在引用生活实例基础上,经过分析,更深入一层地说:“我们需要‘勇’,也需要一种理性的‘畏’”,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最后,可以联系自身,以学生的身分,对“中学生见义勇为”做理性的思考,也进一步扩展了“理性的‘畏’”的内涵。

【素材】
为一个青年人,我们应该顶天立地,无所畏惧,然而有时,我们却断送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因为一时的血气方刚。

因此,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心态。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面对权贵势力的压迫,我们不应该畏惧。

元世祖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劝说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于是元世祖便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对他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

”文天祥坚定地拒绝了,并说“但愿一死足矣”。

元世祖十分气恼,便
下令处死文天祥,文天祥死时年仅四十七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因此在面对别人的压迫、诱惑时,我们都不应该害怕,而应该坚定地拒绝。

翻开历史的长卷,一位位的成功者跃然于纸上,轮椅上的海伦,身残的霍金,还有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当他们面对困难向他们发出的一次次挑战时,他们无所畏惧,坦然接受,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压倒,更没有放弃,相反,他们却高昂着头,以顽强的斗志向困难发出一次又一次的强有劲的挑
战!
【点睛】
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