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哲练习答案

马哲练习答案

马哲练习答案第五章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一、单项选择题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钥匙是( A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2、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 )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3、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D )A、直立行走B、手脚分工C、抽象思维D、制造使用劳动工具4、人类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思想关系D、法律关系5、社会存在( C )A、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就是指社会环境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 D )A、全部自然界B、人口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诸多要素的总和7、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B )。

A.它不是引起社会革命的根源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它不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D.它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E.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8、国家的职能是由( BE )。

A.民族的特点决定的B.国家的本质决定的C.统治阶级的愿望决定的D.文化传统决定的E.国体决定的9、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D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0、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 D )A.把人类社会同自然界混为一谈 D.否认了人类同自然界的区别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11、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D )A.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不具有长久性和稳定性C.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D.同人的意志和意识无关12、经济基础是指( A )A.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C.一定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D.一定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13、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深刻含义主要是( B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一样的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无需人的意识参与E.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14、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活动是人的活动,因此( D )A、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人们可以改变社会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15、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C )A、人们可以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人们可以创造或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社会发展的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规律可循的16、自然和社会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A )A、生产方式B、劳动C、生产力D、经济基础17、唯物史观认为地理环境是( B )A、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C、社会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可有可无的偶然因素D、决定社会变革的力量18、唯物史观认为人口因素是( A )A、导致社会革命的主要原因B、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D、决定社会性质的因素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 A )A、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力量C、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基础D、社会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20、社会存在主要指( A )A、全部社会生活B、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生产方式C、地理环境D、人口因素2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是( C )A、绝对对立的B、绝对统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D、彼此孤立的22、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 D )A、全部自然界B、劳动资料C、直接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自然条件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23、地理环境是( D )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C、社会制度变更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4、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 A )A、对生产力状况的影响而实现的B、对人的体质的影响而实现的C、对人的心理影响而实现的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而实现的25、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 D )A、世界所有人们的总和B、某一阶段的人们的总和C、某一国家有劳动能力的人们产总和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2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 )A、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它是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无关的因素D、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28、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D )A、人们的思想观念来实现的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来实现的C、民族习惯和民族信仰来实现的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的29、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C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0、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31、生产方式是( B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C、政治和经济的矛盾统一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统一32、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C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33、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因素是该社会的( A )A、生产方式B、政治制度C、上层建筑D、精神文明的状况34、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主要应当从( D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B、意识形态中去寻找C、上层建筑中去寻找D、生产方式中去寻找3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D.分工协作关系36、区分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 C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善3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 B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38、道德是指( A )A.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的核心D.最抽象的意识形式39、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思想之所以处在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 C )A.他们人数众多,力量强大B.被统治阶级处于无权的地位C.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D.他们掌握了宣传机器40、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C )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思想体系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有( ACD )。

A.逻辑学B.哲学和宗教C.自然科学D.语言学E.政治学和法学2、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四类因素是( ABCD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渗透性因素D.准备性因素E.生产资料因素3.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是(ABCD)A.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活动B.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D.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决定力量4.以下属于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表现是(ACD)A.创造历史的个人作用的合力是客观的B.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有关C.社会发展结果不同于人们的预期目的D.人们不能决定或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5.同自然规律相比,社会规律的特点表现为(ABCD)A.社会规律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B.社会规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C.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D.社会规律同社会发展的始终、进程不可分离6.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关系要求人们(AC)A.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B.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C.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发现和利用社会规律7、劳动是(AB)A、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基础B、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C、孤立的个人活动,不具有社会性D、人适应环境的一种活动E、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一种精神活动8、人类劳动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表现有(ABC)A、能制造和使用工具B、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C、是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D、可以不受任何自然规律的支配E、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9、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在于(BD)A、它不是通过人的有目的活动来实现的B、它不依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C、人的活动对它不起作用D、它制约着人的有目的的活动E、它有着自己的最终目标10、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BE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C、自然规律没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D、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E、自然规律是较低级运动规律,社会规律是高级运动规律11、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是( BE )A、人在社会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人的活动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规律C、人的活动对社会历史不起任何作用D、人对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可驾驭的E、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社会发展规律12、人的自觉活动作用的发挥要( ABCDE )A、以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B、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客观规律为基础C、特别重视人的精神作用D、努力挖掘人的精神潜力E、充分利用人的主观意志13、劳动发展史就是( BD )A、物质资料的生产发展史B、劳动群众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C、英雄人物的发展史D、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史E、政治生活的发展史14、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它( BC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B、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C、是从猿到人转化的决定性环节D、是由人的自觉活动的决定E、受英雄人物活动的制约15、“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这说明( AC )A、劳动是人的生存的基础和源泉B、劳动是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C、劳动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D、劳动是社会各种生产的表现形式E、劳动是社会思想的直接现实和物质外壳16、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主要内容有( BC )A、地理是生物圈B、指的是劳动资料C、指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D、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子构成E、指的是全部自然界17、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主要表现在( AC )A、离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就无法生存B、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的资源D、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E、地理环境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18、地理环境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其原因有( ABD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它只有通过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D、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制约E、它对社会发展的加速或延缓不起作用19、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主要表现有( CDE )A、它是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B、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它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E、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20、人口因素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BC )A、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它本身受物质生产状况的制约D、它对社会发展的加速或延缓不起作用E、它不是发生社会革命的原因21、当前我国实行正确的人口政策是为了解决( ABCDE )A、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B、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的矛盾C、人口增加与消费品增长之间的矛盾D、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的矛盾E、人口增长过快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的问题22、劳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在于( ABDE )A、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和源泉B、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C、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和基础D、劳动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E、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23、“地理环境决定论”错误认为( BC )A、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性质B、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D、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的制约E、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对生产布局、对社会生产产生影响24、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据是( AE )A、关于人口发展与社会生产相互关系的原理B、超过生产发展民提供的消费保证的过高人口增长,会延缓社会发展C、适度的人口数量可加速社会的发展D、人口过剩是一切社会灾难的根源E、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与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规律25、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BCDE )A、劳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B、劳动创造了社会C、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与社会生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劳动是人们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E、劳动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26、生产关系的客观性的含义包括( ABC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B.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不能随意选择C.生产关系的三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27、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