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峡谷导游词

大峡谷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燕子河大峡谷旅游观光,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导。

首先,我很高兴能够在此认识这么多的新朋友,从现在起我将全程和你们在一起,为大家作讲解和服务,如果我的陪伴能够给大家增添一丝旅途快乐的话,那么这将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事了。

好,大家现在请随我一起往景区走,在没进入观赏点之前,我先把燕子河大峡谷景区为各位朋友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吧。

我们可以边走边说。

大峡谷简介:燕子河大峡谷它位于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全国第二大将军县金寨县的燕子河镇境内,与天堂寨风景区相连,全长约3800米。

河谷最高峰海拔568米,最低处海拔约350米,河谷最深处约218米。

景区内奇石怪潭、险峰绝壁、陡崖飞瀑、云雾飘渺、原始原貌;茂林修竹、清静幽雅、风光旖旎。

春夏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尽收眼底;青山绿水,五光十色满人间。

秋冬花黄树赤,层林尽染一片红;银装素裹,冰洁如镜漫山白。

四季景色各异,实为罕见,堪称人间仙境。

燕子河大峡谷它是由大峡谷与天坑两条游线构成的,以“四奇”、“五趣”著称。

(大家知道哪“四奇”和哪“五趣”吗?)其中有被称为大别山第一奇坑的“天坑”,坑深达五十余丈,坑口直径达二十多丈,坑壁奇险无比、陡不可攀,堪称鬼斧神工;有“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直下的天地奇瀑“九天仙瀑”,垂直落差达150余米,直挂云天;有“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恍如人间仙境的绝壁奇洞“仙人洞”;更有“中华第一千年奇柳”之称的“听愿柳”。

这“四奇”之中的“天坑”和“听愿柳”,都是我们大峡谷景区中独一无二的,在其它的景区中很难看得到。

除了“四奇”之外,“趣石”、“趣潭”、“趣滩”、“趣谷”、“趣峡”并称为燕子河大峡谷的“五趣”,有形形色色、万态千姿的石块;有碧波荡漾、清澈透底的潭水;有看似无路,实则有路的“八卦滩”;有演绎凄婉动人故事的“望情谷”;更有百转千回的峡道。

所以我们这里又被别人称为“奇趣相生第一谷”。

燕子河大峡谷一直人迹罕至,生态系统保存完整,属亚热带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资源丰富多样,其中就有狗骨冬青、天目杜鹃等一大批珍稀物种,被誉为“大别山最后一片原始森林”。

大峡谷空气清新,夏天天气凉爽,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也是大家回归大自然的绝佳地方。

源缘园至两翼桥线路:好了,我就简单地介绍到这里,在后面我将为大家作更为详细的介绍。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人工开凿的隧道,这个隧道的上方刻有“源缘园”三个大字。

中国有句俗话叫“有缘千里来相会”,源于大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源于大家对燕子河大峡谷的一片喜爱之情,虽然我们也许相隔千里万里,但能够在这里相聚,便就是一种缘分。

所以当时的景区开发人员就在洞口上刻下了“源缘园”三个字。

现在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往下看,可以看到一湾湖泊,这个湖泊的名字叫“丰坪湖”。

“高峡出平湖”,一带碧波绕青山。

湖水碧绿清透,青山倒映、波光鳞鳞,倘若驾小舟,荡漾其中,领略湖光山色,应是别有情趣。

这条湖是人工拦截而成,是丰坪电站的蓄水库,总库容亮590万立方米,它为当地人的生活、生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燕子河大峡谷的面前,它长约3800米。

我们向刚才丰坪湖的方向看去,可以发现有一道挺拔雄伟的大坝,高33米,弧长138米。

是一九九三年三月正式修建,于九七年四月竣工。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大坝想象一下,大峡谷有多深多宽。

请大家观看一下谷底的两边岩石,大家发现什么了吗?我们现在所处的位臵是大峡谷的最上游,这一段谷底两边的岩石是黄色的,所以我们把这段峡谷称为“黄石峡”。

为什么会是黄色的呢?这是因为岩石的成分中含有黄色的矿物质。

从现在起,为了安全起见,请大家在观看峡谷风景时,不要离开脚下的石阶,以免发生意外。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对面的那块岩石,像不像口中衔着一块巨大的金砖?所以我们把那块岩石称为“衔宝石”。

大家跟着我继续向前走。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池子名叫“放生池”,大家看这个池的形状像不像一个长长的佛的耳朵,因佛有慈悲之怀,不忍杀生,故名放生池。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河谷中有一块巨大的立着的石头,看,就是那一块!大家看出这块石头和其它的石头相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吗?那就是它通体泛红色。

大家都知道: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这里曾经是红军的摇篮,而金寨县更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有59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其中有1位上将、8位中将、50位少将)。

当地人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精神,便把这块红色的岩石称为“红军石”。

这块石头是第四纪冰山运动遗留下来的。

看完这块石头,我们继续顺着石阶走。

我们燕子河大峡谷有大峡谷、天坑两条游览线,其中“四奇”在往天坑的游线上,“五趣”在往大峡谷的游线上。

等一下我们将过前面的两翼桥,先往天坑;从天坑下来后返回到两翼桥,再往大峡谷游览。

两翼桥至天坑线路: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叫“两翼桥”了,为什么叫两翼桥呢?因为这座桥横跨河谷的两边,像一只鸟张开的两翼,因此得名两翼桥。

大家往桥下看:桥下有个潭,因潭的潭水呈墨绿色,故名“墨潭”。

相传在很多年以前,当地有位隐士,爱好这里的清秀、美丽,常常到这里作画,因在此潭中洗墨,久而久之,潭水被染成了墨色,所以又名洗墨潭。

俗话说“青山还须水来配”,我们燕子河大峡谷除了有湖光山色的湖水、涓涓细流的溪水、清澈透底的潭水外,还有飞流而下的瀑布。

大家看对面山上的飞瀑:从这望去只见飞身,不见源头;当山上的阳光照在瀑布上时,有时会发出紫色的光芒,因此我们把它叫“紫光瀑”。

又因这道瀑布是从别的山上飞泻过来的,所以又称“异瀑”。

在过桥之前,我先提醒大家:为了大家的安全,请大家在过桥时不要齐步走,以免共振引起桥的坍塌。

过桥时,桥身会摇晃,大家不要怕,桥很安全。

好,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过桥。

大家都过来了吧?在我们景区里还有好几座这样的桥,大家再过时可以放心地走,桥很安全的。

现在这个地方叫“观山亭”,此处较为开阔,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可以一览对面山景,故名观山亭。

来到这块大石面前,耳边立刻响起飞瀑的奔腾声,所以这块大石叫作听瀑石。

大家可以看见上面刻有“听瀑石”三个字。

“走过听瀑石,一龙奔山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瀑布名叫“飞龙瀑”。

从现在看到的第一道瀑布开始,一直到山顶共有九道瀑布,因最上面一道瀑布像从九重天上直落而下,因此我们把这九道瀑布统称为九天瀑布。

从第一天到第九天,仿佛每一道瀑布都像是一重天;每上一重天,境界就会更高一层,领悟就会更深一层。

等到上到第九天,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到天的伟大,自然妙化的神奇,仿佛臵身于九天仙境。

九天瀑布除了按顺次在第几天叫几天瀑之外,每道瀑布都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

因这条瀑布像一条飞下山涧的白龙,故又叫飞龙瀑。

我们现在已来到了“二天瀑”,二天瀑的特点是先分后合再分,最后又合,暗藏了“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玄机。

因这里有时能看见蝴蝶在此嬉戏,故又称“玉蝶瀑”。

大家可以看到二天瀑上有座桥,这座桥上有两道门,因此我们称它为龙门桥。

又因两道小瀑布在这里会合,所以又称“会瀑桥”。

“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随着我们一步步往上走,山路也变得越来越陡,请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

现在我们要过得这座桥叫“济渡桥”,传说古代的时候,山下的乡民有到山上祭天的习俗,但每到此处时,常常被水阻隔。

后来当地一个乐善好施、信奉神灵的乡绅知道此事后便出钱在此修了一座桥,故得名济渡桥。

在过桥前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齐步走,注意安全。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三天瀑”的面前,大家可以看到三天瀑有三叠组成,因此三天瀑又被称为“三叠瀑”。

大家注意看对面的那块岩石,靠石块的上部有一小块是呈红色的,系滴积而成,所以我们把这块石头叫作“滴血石”。

再看滴血石右上方突起的那块岩石,仔细看会看到上面有一个鸟巢。

有鸟巢的这块大的岩石叫“泣血岩”,为什么叫泣血岩呢?因为滴血石上的水滴是从这块岩石左边的岩缝上流下来的,所以叫泣血岩。

大家看完了,我们继续向前走。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四天瀑”,传说常有山里人看见有人在此出没,但每当山里人走近时,却又什么都不见,便疑是神仙在此,故四天瀑又得名“神影瀑”。

大家都知道音不过宫、商、角、徵、羽五种,而五音之变幻化百音,韵律无穷。

大家到这里是不是仿佛听到了五音的美妙幻化?而这五音却不是什么琴声弹奏出来的,也不是什么乐器敲打出来的,他是由我们身边的这条美丽的瀑布发出来的,所以这道瀑布被叫作“五音瀑”。

五音瀑也就是“五天瀑”。

过了五天瀑,等一下我们会看到有两条交叉而成的瀑布,那就是六天瀑。

六天瀑气势宏伟,比较壮观,等一下我们就能体会到。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六天瀑”,大家可以跟着我走近一点观看。

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六天瀑由两条瀑布交叉而形成,看上去好像燕子的尾巴,故它又叫作“燕尾瀑”。

大家有没有发现燕尾瀑两边的岩石颜色是不同的呢?大家看着我手指所指的那块岩石,会发现它的颜色是白色的。

这是因为它对面的瀑布水势大的时候会冲击到岩石上,久而久之,就把岩石冲刷成白色的了。

请大家注意安全,山会越来越陡。

现在我们脚下的这个桥叫“漫水桥”,因雨水多的时候水常常漫过此桥,故名漫水桥。

若遇云雾飘渺时,人从此处过,像仙人渡河,如有成仙之感。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七天瀑”了,传说此处常常有仙女在此戏水,刚好又在七天上,故名“七仙瀑”。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条游线上有“四奇”,等一下我们将看到被称为“中华奇柳”的听愿柳。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听愿柳”的面前,大家可以发现这棵柳树有什么奇特吗?它的下半部像是由上千个佛的耳朵长成,而且树干里面是空心的,用手敲击突起的耳朵,可听到清脆的“咚咚”声,如敲鼓般。

这棵柳树在全国所有已发现的奇柳中可称得上是最奇特的一棵,据专家估测他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又被称为“千年奇柳”,而且至今仍在生长,当地有关部门已把他申报为国家级保护柳,和黄山的迎客松一样珍贵。

这样奇特的柳树究竟是怎么长成的呢?有关农林专家前来考察过几次,但至今没有形成定论。

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根茎说:认为树根底部长出很多藤条,藤条顺着树干爬升,由于藤条相互挤压,有的藤条迫于压力便向外延伸,但由于藤条互相压制,导致局部凸显,久而久之便长出了这种形状。

另一种是枯干说:认为树的主干早已枯死,但由于他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便从树干的四边重新生长,长期以往,也长出了这种形状。

这只是当地民间两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但最终的结论还有待植物学家的继续考察。

到过这里看过此树的人无不觉得这棵柳特别的神奇,曾经有的园林景区甚至愿意出价50万将他买走。

关于这棵柳,当地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据说在古代的时候,方圆几里的地方一连好几年没落一滴雨,草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生活在火炭里。

有一天,村里的人聚集在一起打算赶往山顶祈天降雨,路过此地时碰到一个老者在此打坐,众人觉得好奇,便纷纷立在老者面前,只见老者立起身来双手合十,对众人道:“我已知晓你们的心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