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课题】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地点】电子阅览室
【教学对象】八年级(下)
【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十章第二节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电磁波的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2)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4)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5)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
(6)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2)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教学难点】
(1)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2.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2)讲授法
3.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欲望;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典型的教学材料和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增大了自主探究的时间。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收音机、干电池。

导线、真空罩、抽气筒、手机。

【教学过程设计】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
电磁波的传播是不需要介质的。

在太空中,宇航员就是用电磁波来通信。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类比水波的波长和频率来讲解:
如图,水波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水下降,形成凹谷的地方叫做波谷。

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动,就能形成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者波谷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称为波长。

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一秒内波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因此,波速=波长×频率。

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c,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

c=3×108m/s,提示与光速比较,由此联想到光与电磁波的联系。

c=λf。

根据上面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0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一题。

请一同学到黑板完成习题,其余同学在本子上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主要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提出学习内容。

接着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知识讲解学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的知识。

平常学生很少机会上网,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自主上网搜网相关内容的环节,为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