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合金概要

银合金概要

银合金银英文名称:silver 定义: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47,属IB族金属元素。

元素符号Ag。

银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Ag,原子序数47,是一种过渡金属。

中文名:银外文名: Silver元素符号: Ag原子量: 107.8682元素类型:金属元素原子序数: 47颜色:银色元素英文名称:Silver[1] 拉丁原名:Argentum 中文是将金属金字部首,加上艮字形声。

银(元宝)读音:yín 五笔打法:86版QVEY 元素类型: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Ⅰ类的副族元素相对原子质量:107.868 化合价:+1、+3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10.3 颜色和状态:银白色金属摩氏硬度:2.5 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率:(m/S)2680 CAS号:7440-22-4[2] 导电性能:最好的导电材料计量单位:(国际单位)盎司编辑本段含量银在地壳中的含量很少,仅占0.07ppm,在自然界中有单质的自然银[3]存在,但主要是化合物的状态。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0.00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000001编辑本段物理性质原子量:107.8682 密度:10.53克/立方厘米(20℃)熔点:961.78℃沸点:2213℃熔化焓:11.95千焦/摩尔汽化热:250.580千焦/摩尔反射率:91% 电阻率:1.586×10^-8 Ω·m(20℃)有很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延展性仅次于金,能压成薄片,拉成细丝。

1克银可以拉成1800米长的细丝,可轧成厚度为1/100000毫米的银箔,是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

晶胞参数: a = 408.53 pm b = 408.53 pm c = 408.53 pm α = 90°β= 90°γ = 90°电子层排布:2-8-18-18-1 电子层:K-L-M-N-O 外围电子层排布:4d10 5s1 常见化合价:+1 氧化态:Main Ag+1 Other Ag0,Ag+2,Ag+3 电离能(kJ /mol) M - M+ 731 M+ - M2+ 2073 M2+ - M3+ 3361 M3+ - M4+ 5000 M4+ - M5+ 6700 M5+ - M6+ 8600 M6+ - M7+ 11200 M7+ - M8+ 13400 M8+ - M9+ 15600 M9+ - M10+ 18000编辑本段中国银矿资源分布情况全国已探明有储量的产地有569处,分布在27个省?、市?、自治区?。

储量在万吨以上的省有江西?、云南?、广东?;储量在10000~50000t的省(区)有内蒙古、广西、湖北、甘肃,这7个省(区)的储量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其余20个省、市、自治区的储量只占全国总储量的39.3%。

中国银矿储量按照大区,以中南区为最多,占总保有储量的29.5%,其次是华东区,占26.7%;西南区,占15.6%;华北区,占13.3%;西北区,占10.2%;最少的是东北区,只占4.7%。

从省区来看,保有储量最多的是江西,为18016t,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15.5%;其次是云南,为13190t,占11.3%;广东,为10978t,占9.4%;内蒙古为8864t,占7.6%;广西为7708t,占6.6%;湖北为6867t,占5.9%;甘肃为5126t,占4.4%,以上7个省(区)储量合计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60.7%。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银的特征氧化数为+1,其活动性比铜差,常温下,甚至加热时也不与水和空气中的氧作用。

但当空气中含有硫化氢时,银的表面会失去银白色的光泽,这是因为银和空气中的H2S化合成黑色Ag2S的缘故。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Ag + H2S + O2 → 2Ag2S + 2H2O 银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但银能溶解在硝酸或热的浓硫酸中:3Ag+4HNO3(稀)→3AgNO3+NO↑+2H2O 加热2Ag + 2H2SO4(浓) → Ag2SO4 + SO2↑ + 2H2O 银在常温下与卤素反应很慢,在加热的条件下即可生成卤化物:473K 2Ag + F2→2AgF 暗棕色加热2Ag + Cl2 →2AgCl 白色加热2Ag + Br2 →2AgBr 淡黄色加热2Ag + I2 → 2AgI 黄色银对硫有很强的亲合势,加热时可以与硫直接化合成Ag2S:加热2Ag + S → Ag2S 银易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而不溶于冷的稀硫酸。

盐酸和王水只能使银表面发生氯化,而生成氯化银薄膜。

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能,不与碱金属氢氧化物和碱金属碳酸盐发生作用。

编辑本段提取及加工为了提高独立银矿浮选的回收率,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一、针对银矿物嵌布粒度的粗细特点,尽可能使银矿物充分解离,提高银的回收率。

二、选择中性或弱碱性的浮选矿浆碱度和选用碳酸钠作浮选矿浆的调整剂,提高银的浮游性。

三、搭配使用黄药与黑药,增强对银的捕收能力。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下,我国在共、伴生银矿的综合选矿回收方面得到了加强,许多矿山和炼厂重视了银的回收,但是总起来看,选矿技术设备没有重大发展,银的回收率不高,不同矿山尾矿中含银很高(10~30g/t),而未予回收。

银矿石经选(或选冶)后,所得到的产品有银精矿、银泥和各种有色金属的含银精矿。

目前对前两者通常采用火法熔离(反射炉、电炉、坩埚、鼓风炉、闪速炉),或者用湿法冶金分离提取,再行电解精炼;后者主要是在冶炼有色金属过程中,半银富集到阳极泥(主要是铜、铅阳极泥)中综合回收。

在我国98%的白银是从各类有色金属矿的冶炼阳极泥中回收的。

编辑本段应用纯银是一种美丽的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其导电性和传热性在所有的金属中都是最高的。

红色碎银例如,若令汞的导电性为1,则铜的导电性为57,而银的导电性为59,占首位。

因此,银常用来制作灵敏度极高的物理仪器元件,各种自动化装置、火箭、潜水艇、计算机、核装置以及通讯系统,所有这些设备中的大量的接触点都是用银制作的。

在使用期间,每个接触点要工作上百万次,必须耐磨且性能可靠,能承受严格的工作要求,银完全能满足种种要求。

如果在银中加入稀土元素,性能就更加优良。

用这种加稀土元素的银制作的接触点,寿命可以延长好几倍。

元素用途:用于制合金、焊药、银箔、银盐、化学仪器等,并用于制银币和底银等方面。

银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银。

在医疗上,常用硝酸银的水溶液作眼药水,因为银离子能强烈地杀死病菌。

所谓纯银,纯度一般为999(2011年4月价格为8.3元/克左右)。

硝酸银见光或遇有机物就分解出银。

银如果是极小颗粒就呈灰黑色。

这种化合物用于镀银或制造其他银的化合物,化合物AgBr(溴化银)是相机底片的主要成分,化合物AgI(碘化银)成粉末状撒入云层,可以起到人工降雨的效果。

氧化银极易溶解在氨水中,溶液久置后,有时会析出有强烈爆炸性的黑色晶体。

氧化银在玻璃工业中用作着色剂。

氧化银的化学式Ag2O。

棕褐色立方晶系结晶或棕黑色粉末。

键长(Ag-O)205pm。

200度分解,释放氧气。

密度7.220g/cm3(25度)。

见光逐渐分解。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银。

水中难溶。

溶于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硫代硫酸钠溶液。

不溶于乙醇。

由硝酸银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制得。

有机合成用羟基取代卤素时用湿的Ag2O作催化剂。

还用作防腐剂,电子器件材料。

硝酸银溴化银的感光作用,用来制造照相底片的感光层。

白银首饰和银器具有良好的反射率,磨光后可以达到很高的光亮度,在首饰和家庭装饰中用途很广泛。

银币曾经作为银本位制国家的法定货币,盛行一时。

但随着货币制度改革、信用货币的产生,银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目前铸造的银币主要是投资银币和纪念银币。

银离子和含银化合物可以杀死或者抑制细菌、病毒、藻类和真菌,因为它有对抗疾病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亲生物金属。

编辑本段来源银矿主要有辉银矿,其次是角矿,也有自然银。

由银矿与食盐和水共热,再与汞结合为银汞齐,蒸去汞而得银。

或由银矿以氰化碱类浸出后加铅或锌使银沉淀而制得。

编辑本段历史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

银和黄金一样,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贵金属,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由于银独有的优良特性,人们曾赋予它货币和装饰双重价值,英镑和我国解放前用的银元,就是以银为主的银、铜合金。

清雍正提梁银壶银白色,光泽柔和明亮,是少数民族、佛教和伊斯兰教徒们喜爱的装饰品。

银首饰亦是全国各族人民赠送给初生婴儿的首选礼物。

近期,欧美人士在复古思潮影响下,佩戴着易氧化变黑的白银镶浅蓝色绿松石首饰,给人带来对古代文明无限美好的遐思。

而在国内,纯银首饰亦逐渐成为现代时尚女性的至爱选择。

银是古代就已经知道的金属之一。

银比金活泼,虽然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大约是黄金的15倍,但它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

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开采银矿,由于当时人们取得的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

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2倍,甚至到了17世纪,日本金、银的价值还是相等的。

银最早用来做装饰品和餐具,后来才作为货币。

纯银是一种美丽的白色金属,银的化学符号Ag,来自它的拉丁文名称Argentum,是“浅色、明亮”的意思。

它的英文名称是Silver。

月亮般的金属——银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论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

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鱼、银耳、银幕等。

我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

《禹贡》一书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我国早在公元前二十三世纪,即距今四千多年前便发现了银。

在大自然中,人们曾找到一块重达13.5吨的纯银!另外,也有以氯化物与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铅、铜、锑、砷等矿石共生在一起。

编辑本段元素辅助资料银在自然界中很少以单质状态存在,大部分是化合物状态,因而它的发现要比金晚,一般认为在距今5500-6000年以前。

涅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中也谈到自然银,曾经发现的最大银块重13.5吨。

天然银多半是和金、汞、锑、铜或铂成合金,天然金几乎总是与少量银成合金。

我国古代已知的琥珀金,在英文中称为ELECTRUM,就是一种天然的金、银合金,含银约20%。

最初由于人们取得银的量很小,使得它的价值比金还贵。

在大约公元前1780-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中规定,银的价值是金的两倍。

甚至到17世纪,在日本银和金的价值还是相等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讲到:“……而银的开采却以矿山劳动和一般比较高度的技术发展为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