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P
凯恩斯著名的格言:
AS
在长期中我们都将死去。
所以今天 才像黄金般值得珍惜
P0
AD0 AD1
y1
yf
Y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之间。
P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A
C B E
B C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A yf
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
y
常规总供给曲线 (宏观解释)
价格水平P↑→实际工资(W/P)↓ (在一个工资合同期内)
→原有企业增产,吸引新的厂商投资
→就业增加↑→产出水平↑ →总供给增加↑
P P1
AS
E1
P0 由于存在大量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 资下,获得所需要的任意多的劳动。 其平均生产成本不随产出的变化而变化。 于是就可以按照现行价格水平,提供所 要求的产量。
E0
y1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yf
y
经济大萧条
1933年,存款者在银行前等待兑现。 从1929至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
yf
N*
W/P Ns
NS ( W W ) ND ( ) P P
N
(W/P)0
Nd N* N
第三节
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
• 长期是指资本、人口、生产技术和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的情况; • 短期是除了可变的生产要素(劳动)以外,其它的因素(资本、人口、生 产技术)均保持不变。 •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所意味的时间要长于微观经济学的长期。 在微观经济学中,短期是指资本规模相对不变的时间区间. 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主要是指合同期,即名义工资相对固定的时间区间。 长期主要是指名义工资或物价可以调整的相对时间区间。
r r1 r2
E1 E2
LM(P1) LM(P2)
价格水平为P1时,经济均衡: 总需求=总产出=y1
价格水平为P2时,经济均衡: 总需求=总产出=y2
IS
y1
y2 D1 D2
y
P P1
P2
●
●
两点连线,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释,为什么?
y1
y2
y
对上述图形的解释:价格水平下降,为什么总需求增加?
在引入价格后,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M不变、价格水平P下降
经济大萧条
1936年,华盛顿,
• 失业者在施舍处 接受救济。
经济大萧条
1935年,新泽西州卡姆登,失业者游行。
经济大萧条
•
失业人员在政府部门登记 备案,要求政府解决工作。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在到达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前,国家可以通 过增加需求的政策,使总需求从AD1向右移动 到AD0,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之后, 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民 收入不会增长。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土地、企业家才能同时也被假定固定不变)。
考虑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经济在短期中: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 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产出量
P↑---(W/P)↓--- NS↓和 ND ↑---W↑
调整结果: (W/P) 不变 N*不变, yf不变
实际工资 (W/P) 能完全调整,使劳动市场达均衡。
就业量N,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N*。
产量yf,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 不受价格水平P影响。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政府通过增加需求的政策,不能增加产出,只能导致物价上涨,甚至 通货膨胀。
P P1
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以 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 “政府充当‘守夜人’角色”
E1 E0
AS
P0
AD1 AD0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通论》出版于1936年,其背景是经济大萧条)P611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表示产出与物价水平的关系,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假设:短期中,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 不能进行调整。 •经济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设备大量闲 置。当产出(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 物价水平保持不变。
P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不变、其它因素变化) 注意:是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本身的变化)
注意:是点的移动
p1
AD = I+G+NX
● ● ●
p0
AD
y0 y1
AD’
y
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物品和劳务)。
例如已知: s(y)= -1000+0.5y i(r)= 2500-240r
1000 0.5 y 260 r P
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2500 240r 1000 0.5 y 1000 0.5 y 260r p
方程组联立,消去利率r
960 得到总需求函数 : y 3640 P
短期中:
y
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
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y1 y0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 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y f (N, K )
N0
N1 宏观生产函数
N
劳动量
宏观生产函数
y
充分就业的产出(潜在产出): 在现有资本和技术的条件下, 经济社会的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古典经济学:从17世纪中期—19世纪70 年代。 1776 年,斯密 出版的《国富论》,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
古典总供给曲线: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设经济最初取于劳动充分就业的状态, y f f ( N , K )
*
若经济出现一次波动,物价水平P变动
古典总供给曲线 P P2 P1
第17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
第一节 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
AD曲线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长、短期在国民收入中的特殊含义
古典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AD—AS模型 AS曲线
本章习题与重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假设总供给与价格水平P是既定的。 总需求分析在理论上是必要的,作为对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总需求不 足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这种总需求分析也有其现实意义。 在现实中,总供给并不是不变的,价格也不是一种既定的外生变量, 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对总供给的冲击,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都说明宏
P1 P0
税收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人们的名义收入上升,进入更高的 纳税档次,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
y1
y0
y
4.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①代数法
AD的来源: IS-LM模型
总需求函数:反映国民收入y 与价格P水平之间的关系
IS曲线:s ( y ) i (r ) M LM曲线 : ky hr P
W/P
Nd Nd (
W ) P
Ns Ns (
W ) P
(W/P)2
E0
(W/P)0
N1’
N0
N2’
N
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市场均衡 与潜在产出
y
y f (N *, K )
在有伸缩性的价格和工资下, 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 从而使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即劳动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经济中的产出等于潜在产出。
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涉及到的时间因素主要为: 货币工资(W)、价格水平(P)的调整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第四节
总供给曲线
AS
(Aggregate supply)
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P与总产量Y之间的关系。
不同经济状况时,货币工资W与价格水平P的调整速度不同, 根据W与P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①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货币供给 : m
货币需求 :
M P
L ky hr
P
m
r
i
AD
价格水平P的下降,使得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率水平下降,利 率的下降会增加投资,从而使得总需求AD增加。
5.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AD曲线的移动:由P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使AD产生的变化
如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购买G,IS右移。 利率升高,收入增加。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P下, 收入增加,AD曲线右移。
r r2
r1
E ●
E’ ●
LM(P0)
IS’ IS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曲线右移。
y1 P
P0 ●
y2
y
g tr , t AD曲线右移
同理,扩张性货币政策, 使AD曲线右移。
E
E’ ●
AD’ AD
M↑→LM右移(利率r↓) →投资i↑→Y↑,→AD曲线右移。
y1
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