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分析:从历史根源来分析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2020.5.31 前天文章有从“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角度,来对世界格局做一个详细分析。
不过那篇文章实际上只是用“法系”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分析,并还不够深入,相当于一个“引子”。
所以今天文章会从“不同法系”背后的历史根源,来跟大家分析,过去500年的一个世界格局变迁。
这样大家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明白,未来世界格局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演变。
一、法系之争的根源前天文章发出去后,也引发读者比较广泛的讨论。
其中有一个比较争议的观点是认为,为何单单一个法系,就能够划分阵营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先做一个更深入的分析。
首先,关于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概念,很早就有人提出,而且广泛流传于国际地缘政治学说里。
不过,用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来区分阵营,这个角度确实是比较少有人提及。
但实际上,我们综合当前局势看,围绕着G岛的站队上,我们很惊奇的发现,几乎站在我们对立面的清一色的海洋法系国家,而站在我们这边的清一色的大陆法系国家。
比如说,连越南这个长期反对我们的国家,这一次围绕着G岛的问题上,居然旗帜鲜明的支持我们。
这个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但如果我们从法系角度来理解,就不会感到奇怪,因为越南也是一个大陆法系的国家。
换句话说,即使平时处于反对阵营里的国家,但在就G岛这件事情上,也会有明显的法系站队的规律。
也就是说,可能越南回头就又跟我们在南海的问题杠上了,但在G岛这个上,越南却是支持我们的。
为何?因为当前G岛是海洋法系打入大陆法系的一个楔子。
而我们的“决定草案”,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大陆法系凌驾于海洋法系的体现。
这是这些海洋法系国家会在这件事情上如此跳脚,而大陆法系国家会如此抱团的一部分原因所在。
当然了,这个用不同法系来区分阵营,只是从一个独特视角来做的一个简单处理。
影响国家阵营站队的,肯定不可能只由一个因素决定。
比如说,支持我们的国家里,有一个海洋法系国家,那就是巴基斯坦。
换句话说,在地缘政治影响力更大的情况下,法系的影响因素是只能靠后的。
那么为什么从普遍规律上,在围绕G岛这件事情上,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基于“法系”的站队呢?这背后必然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每个国家法系的构建就会发现。
一个国家的法系,本身就是又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法系背后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地缘政治、文明倾向、文明起源、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结果。
简单来说,一个以“大陆发展为根基”的国家,必然选择大陆法系。
一个以“海洋发展为根基”的国家,必然选择海洋法系。
所以,法系本身就是综合了地缘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的一个“表层规律结果”。
而法系这个“表层规律结果”恰好契合当前世界格局一个发展变化,所以才会呈现出这样一个如此契合当前世界站队的规律。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法系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为何能够影响不同国家的阵营站队,所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我可以从法系角度,来跟大家做一个深入浅出的解读。
我们可以来看看,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一些核心区别。
下图所示的英美法系就是所谓的“海洋法系”。
前天的文章有分析过,首先从法律来源来说:海洋法系是以“判例为主”,大陆法系是以“法条为主”。
这个简单理解就是,海洋法系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权威法典。
海洋法系的法律判决,主要依据来源于以前的“判决案例”,也就是以前传统怎么判,现在就还是怎么判。
所以海洋法系的律师要背下大量以前的案例,法官判决通常也会参考以前案例来判决。
而大陆法系则不同,大陆法系就是我们平时比较熟悉的基于“法律文本”来判决。
法律文本上说应该怎么判,实际案例就应该怎么判。
当然了,现代法律的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并没有完全泾渭分明,而是有互相融合交叉。
比如大陆法系的判罚,同样也会在基于法律文本基础上,去参考以前的一些案例。
海洋法系同样也有一些法律文本。
但总的来说,大陆法系仍然是明显以法律文本为主体来判罚,过往案例只是提供少量参考权重。
而海洋法系则是法律文本明显大大少于大陆法系,主要依据过往案例来做判罚。
这是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最根本区别。
而我们其实从这个区别,可以看到不同国家选择这样不同法系的根源,会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文化、文明区别。
比如说,大陆法系基于法律文本判决,必然要强调自上而下的“权威性”。
所以一个强调权威的民族和国家,大概率只会选择大陆法系。
而且大陆法系这种强调自上而下的权威,必然只能用“演绎”论证,就是从“一般到个别”。
这个意思是,我们先把法律条文的普适性构建好,再从这样的“一般性”,具体到“个别案例”里使用。
这种一般到个别的论证逻辑,会体现出一个国家文化里,更倾向于“集体主义”。
也就是先“集体”,再到“个人”的思维模式。
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我们传统文化一直很强调的一个概念“先有国,才有家”。
这就使得,我们在选择法律体系上,必然只能选择大陆法系,而不可能选择海洋法系。
因为海洋法系跟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这也使得使用了海洋法系的G岛,显得跟我们格格不入。
而使用了大陆法系的澳门,却跟我们融合得十分融洽。
虽然这背后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但不得不说法系的区别,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
因为海洋法系的论证方式是“归纳”,强调的是“个别”到“一般”。
所以海洋法系都是从个别案例,去推广到普适的“一般性”,将个别案例的判罚,适用于后续所有案例的判罚。
这种论证思维,更适合一个注重“自由”和“个体”的国家。
所以一般来说,使用大陆法系的国家更容易有集体主义,而使用海洋法系的国家更容易有自由主义。
亦或者应该反过来说,一个国家文化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权威”,那么这个国家基本只会使用大陆法系。
而一个国家文化更强调于“自由主义”、“个体”,那么这个国家基本只会使用海洋法系。
所以,法系本身就是一个国家文化、地缘政治、经济、社会,综合因素选择的结果。
比如说,农耕文明起源的文明,更倾向于使用大陆法系。
而游牧民族、海盗民族起源的文明,更倾向于使用海洋法系。
所以,更注重生产的国家,更倾向于使用大陆法系。
而更注重经商贸易的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海洋法系。
当前世界上,制造业为主的国家大都是大陆法系。
而金融业、旅游业、贸易业发达的国家,则大都是海洋法系。
所以美国这个曾经的制造业大国,最后会沦为一个制造业空心化,完全靠金融业支撑。
如果我们从法系角度来理解就不会感到奇怪,因为美国是一个海洋法系国家,且是海盗民族起源,骨子里有根深蒂固的“殖民、掠夺”来增长财富的基因,而非通过脚踏实地的辛勤生产来积累财富。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国家选择哪一个法系,本身就是综合了这个国家的文明起源、文化、民族特点、经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所以,当整个世界格局进入到一个时代变迁的时候,不同国家的站队,就会有很明显的“法系规律”。
所以实际上,不同法系体现的是一个国家选择陆权还是海权的区别。
陆权国家,基本都是使用大陆法系。
而海权国家,基本都是使用海洋法系。
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可以看到3层关系:根源:“以大陆发展为根基”的国家,“以海洋发展为根基”的国家。
↓中间:陆权国家,海权国家。
↓表层:大陆法系国家、海洋法系国家。
理清这样一个三层结构的关系后,我们就不会对于“不同法系”可以区分“不同阵营”感到不可理解和惊讶了。
搞清楚这个结构后,我们再往下看,就会清晰很多。
二、过去400年的海陆之争世界近400年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海权和陆权之争的过程。
但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世界文明基本都是龟缩于陆地发展,所以不存在海权概念。
也就是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中心一直是在大陆,而非海洋。
当时的文明之争,主要集中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来回反复的战争。
这个在我们历史上有着最直观的体现。
不过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随着欧洲对外海洋殖民的扩张,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也从“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争夺,变成了“海盗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争夺,实际上也就变成了“海权”和“陆权”争夺的历史。
这个可以从17世纪开始的全球几轮争霸历史,看出一些端倪。
(1)英西争霸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自称为“日不落帝国”的不是英国,而是西班牙。
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之后,第一个组建“无敌舰队”的国家。
不过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惨败于英国。
于是世界海权的主导权开始转移到了英国身上。
由此也开始了欧洲陆权国家和英国长达400多年的一个反复争夺历史。
首先是在西班牙之后的“英法争霸”。
(2)英法争霸在17世纪末,法国通过一系列战争获得了欧洲海上霸权。
不过1683年后,法国的发展重心从海上回归到了陆地,开始争夺陆上霸权,这也使得法国海军走了下坡路。
而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围绕着欧陆霸权和海上霸权的争夺,也拉开了序幕,英国和法国也从同盟变为死敌。
1701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实际上是英国和法国争夺霸权的开始。
但结果是法国战败,债务一口气增长了7倍。
这是双方的第一次交锋。
随后英国和法国的交战也从欧洲扩大到了全世界。
著名的“七年战争”爆发。
1751年英国在印度击败了法国,并且在北美将法国势力驱逐出加拿大。
于是英国开始以“日不落帝国”自居。
为了反击英国,法国开始帮助美国独立。
于是才有了美国独立战争。
所以实际上,美国独立战争也是英国和法国全球争霸的一个北美站场而已。
而最后结果是英国战败,美国正式成立,这也让英国短暂收起了“日不落帝国”的称号。
不过法国在随后一系列跟英国的战争中,并没有获得胜利。
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英国彻底奠定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法国衰败之后,德国则趁势崛起,接替法国,开始对英国发起挑战。
(3)英德争霸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本质上也是“陆权”和“海权”的争夺。
以德国为首的陆权国家,和跟英美为首的海权国家的争夺霸权。
结果大家也知道,德国惨败。
不过英国也没好到哪去。
但作为英国一脉相承的美国,则在一战和二战中迅速崛起,靠着大发战争财,最终把欧洲的黄金、人才、科技都席卷一空。
最终奠定了美国最近这长达70多年的世界霸主地位。
但我们从世界历史最近这400年争霸的过程看,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点。
这基本是是以“英美”为首的“海洋”国家,跟以“欧洲大陆”为首的“大陆”国家的争霸过程。
所以基本上是一个海权跟陆权争霸的过程。
而结果也是很明显的,基本上是海洋国家碾压大陆国家。
这其中原因很多。
我简单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其中一个原因。
西班牙、法国、德国,虽然都参与了“大航海时代”,但像法国和德国,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以大陆为根基。
所以,每每在跟英国争霸的过程中,德法都会不专心于海上争霸,而会迷恋于陆地争霸。
比如说,法国的拿破仑战争,最后也是跑去跟沙俄打,多线作战。
像德国也是,同样跑去跟同样陆权为主的苏联去多线作战。
也就是说,过往这400年的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争霸之所以会屡屡失败。
是因为陆权国家自己内部争霸太过于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