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科技作品立项

大学生科技作品立项

大学生科技作品立项
工作简报
(第十八期)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团委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主办 2009年11月30日
编者按在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下,我校第四届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工作进展顺利,第四届科研立项作品中期检查工作顺利结束。

与此同时,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拉开了序幕,设立了初赛答辩环节,58件优秀作品在初赛答辩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复赛。

我校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中再获佳绩,商学院李秀艳等同学的作品《项目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为例》、法学院李斌等同学的作品《网络舆论引发行政危机的应对策略》荣获全国三等奖。

这是我校首次有两件作品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也是我校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SRTP)工作结出的又一硕果。

[内容提要]
⏹第四届(SRTP)大学生科研立项中期检查工作情况
⏹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情况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情况
一、第四届(SRTP)大学生科研立项中期检查工作情况
(一)主要工作回顾
学校第四届(SRTP)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工作于2009年4月正式拉开帷幕,至今已历时一个学期,以下是第四届(SRTP)主要工作回顾。

(二)第四届(SRTP)科研立项中期工作各学院工作亮点、不足、建议
(三)第四届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中期检查情况(学年项目)
(四)第四届大学生科研作品立项学校答辩检查情况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第四届科研立项中期检查答辩成绩(A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第四届科研立项中期检查答辩成绩(B组)
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情况
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各院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顺利结束。

本届比赛共参与学生733名,174位教师参与指导,从初赛的211件作品,到复赛的101件作品,再到决赛的20件作品,最后到省赛的10件作品,每一过程中都倾注着有关单位、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大量的心血和热情。

法学院李斌等同学的作品《网络舆论引发行政危机的应对策略》以及商学院李秀艳等同学的作品《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消费者行为意向的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为例》两件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此外,还有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5项、省级三等奖2项。

据统计,我校自1999年正式参与“挑战杯”赛事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80项,成绩名列山东省高校前茅。

为鼓励先进,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经竞赛评委会严格评选,竞赛组委会审定,根据学校《关于组织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的意见》(山大威校学字[2003]2号)有关精神,决定对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优秀指导教师和获奖作品予以表彰。

(具体名单见附件)。

2009年10月26日—11月1日,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共有来自432个高校的1106件作品(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343件,自然科学类作品763件)进入终审决赛。

附件1: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院数据对比
附件2: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先进集体和优秀指导教师名单
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共3个)
法学院商学院海洋学院
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园丁(共3人)
张铭古莉亚魏文忠
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者(共9人)
朱启忠、周强、王瑞君、吕爱权、张建波、杜宗军、桑本谦、师恩培、梁文玲
附件3: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作品名单
三、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情况
我校第七届“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于今年七月正式启动。

经历了赛前宣传、培训,初赛申报初审、答辩等环节,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初赛于日前落下帷幕。

(一)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初赛主要工作回顾
(二)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初赛相关数据整理统计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初赛参赛作品总数为114件,经预审有82件作品进入初赛答辩。

答辩阶段,每组按照分数高低,取排名前70%的作品进入复赛,共计58件作品进入复赛。

表一:各学院参与情况统计
表二:第六届、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比分析
表三:各学院初赛申报作品产品类和服务类所占比例统计
由上表可知,以产品类为主的学院主要是海洋学院、韩国学院、空间物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其中韩国学院以手工艺产品为主,而其他学院则依托专业知识,以技术产品类为主。

以服务类为主的学院主要是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艺术学院等。

值得注意的是法学院、翻译学院、商学院的产品类作品不同程度的各占有一定比例,这表明在项目选择上跨学院合作的情况并不少。

(三)第七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初赛工作小结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初赛答辩于11月14日结束,我校第
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初赛工作圆满结束,为复赛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培训体系完整,学生受益面广
在2009年7月份至11月份之间,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先后举办了七次旨在引导我校学生正确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的系列主题讲座。

分别邀请了我校各个专业领域中的优秀老师为学生传授和讲解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所需的相关知识。

闫涛蔚教授、梁文玲教授、刘永仁教授、曲国霞教授、许先副教授、付宜强老师以及第六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作品获得者团队的核心成员王文娟分别应邀为同学们做了不同专业角度的培训讲座。

此次培训规模较大,体系完整,参与人数众多,为广大学生创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丰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赛前准备充分,确保初赛进行
在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开始之前,在吸收往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组织经验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适应我校情况、满足学生需求的工作计划。

同时在本次初赛活动中,我们首次引进了“信息发布会”制度,旨在提高竞赛信息传播效率,增强竞赛组织的规范性,增加同学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的为同学们参赛提供各种帮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引进初赛答辩,拓展学生锻炼的舞台
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初赛参赛作品总数为114件,与上届176件作品相比,作品数量有较大幅的减少。

结合这种情况,为了给学生带来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此次初赛采用了预审环节与答辩环节相结合的初赛赛制设计。

将114件初赛作品,随机分成三组,经由三组评审老师评分,按照分数高低,取82件作品进入初赛答辩。

答辩阶段,每组按照分数高低,取各组排名前70%的作品,共计58件作品进入复赛。

初赛答辩分为作品陈述和自由问答两个环节进行。

在作品陈述环节中,参赛队员在三分钟时间内,从产品服务/介绍、目标市场、财务分析与管理等方面陈述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在自由问答环节,评委老师认真细致的为参赛作品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团队成员在回答评委提问的过程中也在思考作品的缺限与自身的不足。

初赛答辩取得了较好效果,参赛选手纷纷表示,通过这种形式,尤其是通过评委老师专业的点评及相互的沟通交流,
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一方面参赛项目得到有效建议,另一方面自身素质也得到锻炼。

报:有关校领导,团省委学校部
送:机关各部处室,各学院分管领导
发:各学院团总支
(印55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