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ppt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ppt


早年洪秀全
• 洪秀全,生于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 它一些古籍。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乡 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受此打击回家以后 重病一场,一度昏迷。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 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此时,洪 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参加了 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这时,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 良言》一书,把书中内容与自己以前大病时的幻觉对比,认为,自己 受上帝之命下凡诛妖,一气抛开了孔孟之书,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 了基督教的教义,索性把家里的孔子牌位换成了上帝的牌位。虽然未 曾读过《圣经》,洪秀全却开始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 称之为“拜上帝教”。 洪秀全说:“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 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 女曰姊妹。”
重要原因
(1)政治上看,《天》在经济上没有使农民真正得 到土地,政治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封建专制政权; (2)经济上看,反对商品经济,强化土地私有制, 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3)思想文化上看,突出拜上帝教,却排斥和反对 其它宗教,敌视知识分子,同时打击了中国优秀的 传统文化,扩大了自己的敌对势力; (4)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权的封建化和领导集团的腐 败。
“天京事变”
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的思想 1、原因: 日益滋长内部矛盾尖锐。
2、概况:
逼 杀








3、影响: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天京事变影响
(1)摧毁或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损失极为严重; (2)造成在战场上的全面失力,清军大举反攻; (3)政治上巩固了洪秀全的地位,加剧了政权腐败;
(4)事变后,人心涣散,离心离德,一盘散沙。
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天京事变”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 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 在首都天京(即今南京),东王杨秀清、北 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 另有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 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原因
根本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 和社会改革方案。 领导集团内部的不团结。 不能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现 象的滋长。 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宗教来 发动和组织群众。 不能正确的对待儒学。 对帝国主义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对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打击了资本主义侵略者的气焰,体现了中国 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英勇斗争。 (5)其深远影响鼓舞了以后的人民反封建斗争, 同时对亚洲和欧洲革命也有重大影响。
-----阶级矛盾的激化
③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 教的推动。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 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胜利进军
颁布军纪 永安封王 发布讨清文告
申明太平天国起义的目的 是“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 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
1852年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
创建太平天国 •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 发动金田起义, 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咸 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 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参见太平军 北伐、太平军西征)。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 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 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 滥杀无辜。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 石达开主政。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 平天国濒危。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 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 措施,渡过难关。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 清军围困,粮尽援绝,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的 建议,固守天京。同治三年四月病卒。
《资政新编》是一个具有资本主 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1〉政治上——主张立政的关键是“设法 用人”之得当。强调内部团结。 〈2〉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事业和金融事业, 奖励民间开矿,制造火车、轮船等。 〈3〉文化社会生活方面——主张移风易俗, 破除恶习和腐朽生活方式,举办社会 福利事业,提倡文明纪实等。 〈4〉对外关系上——主张同外国平等往来, 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反对外人干 涉内政和外来侵略。
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提出向西 方学习、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他认为中国应当兴办近 代工矿交通企业,制造火车、轮船,鼓励民间开发矿业,开办 银行,设立邮局、报馆,奖励私人发明。他反对闭关自守,主 张同外国通商。洪仁玕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部分 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洪仁玕 (1822~1864),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 导者。洪秀全族弟。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 参加拜上帝会。曾在香港港为外国传教会工 作四年,接触了大量西方科学文化。1859年5 月,被洪秀全封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太平 天国朝政。作《资政新篇》,向洪秀全提出 一套统筹全局的革新方案。
• 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 洪秀全和冯云山转至广西一带传教。洪不久便返回广东, 冯留下发展,在当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间,在 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 《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在广州的一所基督 教堂学习了几个月,曾要求受洗,但教士认为,洪秀全对 教义的认识不足够而拒绝了。洪其后再到广西会合冯云山, 并陆续制订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洪秀全的拜上帝会与 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渐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决定反清, 加紧准备。会众在下半年间陆续前来金田团营,在1851年 1月正式宣布起义,揭竿而起。
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
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出身农家,曾受聘为塾 师。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 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 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 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洪 秀全建立太平天国,称天王,1853年 以南京作为首都,改名天京,1864年 在天京病逝,太平天国在他死后不久 灭亡。洪秀全以一乡村塾师走上武装 斗争道路,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 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主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 第一,是一次反对清朝反动统治的正义战争,必 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二,太平军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军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坚强的领导核心,灵活主动的战备战术。 客观方面:清军腐败不堪一击。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主要内容
1.《天朝田亩制度》
• 咸丰六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 逼己”,洪秀全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 辉率军返京诛杨。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洪 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 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 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 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 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 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 国出现分裂局面。
太平军进军路线图
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汉三镇
1853年3月20日,攻克南京。太平天国把南京改称天京, 作为首都,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3.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
1853年5月,太平军西征, 1853年5月8日,太平军云集 目的在于夺取长江沿岸各省, 浦口,在林凤祥、李开芳、 扩大地盘以确保天京。 吉文元等率领下出师北伐。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胜 利发展,推动其他地区 的反清斗争。以太平天 国农民运动为中心,形 成了席卷全国的农民战 争的强大风暴,猛烈地 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
历史意义
总结和提高了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提出过的“均平”、“均贫 富”、“均田”的思想,集中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剥 削和压迫、要求平等、要求消除贫富分化的愿望,表现了农民 群众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深刻痛恨和大胆否定的高度革命精神。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进步性——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 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 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 标志之一。 2.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从根本上说,它 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个平均主义的方案一旦实 施,就是将小私有、小生产、小农经济作为社会 发展的最完美的方式而将其固定化,从而严重阻 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具有落后性;同时这种绝 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大同社会在实践中无法实现, 具有空想性。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以解 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比较全面的提出了农民革命纲 领和较为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目的是要从根本上 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 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 饱暖”的理想社会。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 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洪秀全失败个人原因
• 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 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 • 二、太平天囯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 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 • 三、上帝的代言人,却毫无仁爱信义。
教训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不 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进步性: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