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完整)
故事梗概
• 作品中两个部分的内容是相通的,具体的 联结就是明海的行动;不仅如此,两个部 分还互相印证,流贯着共通的精神--中 国人的求生意志。《受戒》有着一种内在 的欢乐,浸润着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现世 主义精神,令人想起《诗经》和古代乐府 中那些欢快的民歌。这是一首人生的赞歌, 赞颂了纯朴健康的人性之美。
故事梗概
• 在对和尚们的生活习俗作了充分的铺叙后,作品又以小英 子家为中心,展开了明丽的田园牧歌式的水乡世俗生活画 卷。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社会,人与环境自然和 谐。小英子一家4口人,尽管性格不同,但都禀承了劳动 人民的优秀品格。小英子热情泼辣,心灵手巧,热爱劳动。 她和常往她家跑的明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明海会画花, 小英子就把它们绣出来。他们共同劳动,一起薅草,车水, “扌歪”荸荠随着岁月流逝,春去秋来,他们的心田里渐 渐长出了爱情的苗子。《受戒》这个题目是带有反讽性的, “受戒”本来是和尚表明接受佛门戒律的仪式,而就在明 海受戒的同时,两个小主人公的爱情也走向成熟。明海在 受完戒与小英子划船回家时,两人表白爱情,把船划进了 芦苇荡。小说结尾处以写景暗示了性的成熟。
故事梗概
• 和尚们的宗教生活是充满着人间烟火气或者说世俗性的。聪明漂亮的 主人公明海在家叫小明子,是从小就确定要出家的。他的家乡出和尚。 当和尚对当地人来说是一种谋生的职业,因为当和尚有很多好处,可 以吃现成饭,可以攒钱,将来还可以还俗娶亲。不仅出家的目的是世 俗的,寺庙里的生活方式也如此,充满了尘世的气氛。荸荠庵的小和 尚过着很清闲的日子,连早课、晚课也不做,只是敲几声磐,然后挑 水、喂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和尚中,大概只有一个老和尚最守规矩, 他是吃斋的,但过年时也破戒。明子的舅舅仁山是“当家的”,掌管 寺庙里里外外的俗务。二师父仁海是有老婆的,夫妻俩在庙里过起了 逍遥自在的小日子。三师父精明能干,风流倜傥,能玩牌,会“飞 铙”,还长于唱山歌小调。这个庙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有 人提起。他们吃肉不瞒人,年下也杀猪。他们也举行宗教仪式,可那 欢快的场面更像是人生的舞蹈。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也像一个 好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小媳妇失踪,——跟和尚 跑了”。
《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 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 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 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 报出版社)
受戒
故事梗概
• 小说描写的内容包括和尚 们的宗教生活和民间的世 俗生活两部分。
明子念“上孟下孟”的时候,不知怎么得了半套《芥子园》, 他喜欢得很。到了荸荠庵,他还常翻出来看,有时还把旧帐 簿子翻过来,照着描。小英子说:“他会画!画得跟活的一 样!” 小英子把明海请到家里来,给他磨墨铺纸,小 和尚画了几张,大英子喜欢得了不得:“就是这样!就是这 样!这就可以乱孱!”——所谓“乱孱”是绣花的一种针法: 绣了第一层,第二层的针脚插进第一层的针缝,这样颜色就 可由深到淡,不露痕迹,不像娘那一代绣的花是平针,深浅 之间,界限分明,一道一道的。小英子就像个书童,又像个 参谋:“画一朵石榴花!” “画一朵栀子花!” 她把花掐来,明海就照着画。 到后来,凤仙花、石竹 子、水蓼、淡竹叶,天竺果子、腊梅花,他都能画。 大娘看着也喜欢,搂住明海的和尚头:“你真聪明!你给我 当一个干儿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说:“快 叫!快叫!” 小明子跪在地下磕了一个头,从此就叫 小英子的娘做干娘。
小和尚明子的人物特征
• 善良纯朴 • 聪明勤奋 • 心灵手巧 • 憨厚害羞 • 情窦初开重情义
• 他七岁那年,他当和尚的舅舅回家,他爹、他娘就和舅舅 商议,决定叫他当和尚。他当时在旁边,觉得这实在是在 情在理,没有理由反对。当和尚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吃 现成饭。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攒钱。只要学会 了放瑜伽焰口,拜梁皇忏,可以按例分到辛苦钱。积攒起 来,将来还俗娶亲也可以;不想还俗,买几亩田也可以。 当和尚也不容易,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 明记性好。他舅舅给他相了相面,叫他前走几步,后走几 步,又叫他喊了一声赶牛打场的号子:“格当*N——”, 说是“明子准能当个好和尚,我包了!”要当和尚,得下 点本,——念几年书。哪有不认字的和尚呢!于是明子就 开蒙入学,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四言杂字》、 《幼学琼林》、《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每天 还写一张仿。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汪曾祺简介
•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 苏高邮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 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 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 《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 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 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 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 “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一览
•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
《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 艺术小品集 :《汪曾祺:文与画》 •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 京剧:《范进中举》 •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 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 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 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 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 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 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 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 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 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 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