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经济专题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精选篇一
在县委的统一安排下,我有幸到全国知名学府浙江大学参加为期五天的培训。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华家池畔慢行深思、驻足拍照的求学者增添了校园的风景,知识的殿堂一切显得那么安静。
针对优秀年轻干部县域经济专题的培训,浙大的老师高屋建瓴、站位高、视角广、层面深,使我真正感受到学习可以释疑解惑,过去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出现的新情况有不解之处,一些新矛盾、新热点等问题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培训,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下面是学习的三点体会。
一、用强力推进园区建设。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
一个好的载体,就是一个高效的强力磁场,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
要高起点、高标准地抓好园区建设,扩张园区规模,提升园区档次和形象。
第一、抓平台建设。
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项目是工业园区的生命线。
招商的实践证明,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项目落户的前提。
一是规划。
坚持工业园区的规划引领,加快园区产业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供水管道、污水管道建设,电力网线全面铺开,加速完善园区规划道路网络建设。
二是土地。
一方面是提高土地增量,不断加大产业基地的土
地报批力度,同时做好重大项目包装,力促重大项目申报为省级重大项目,抢占土地指标;另一方面优化土地存量,抓好闲置土地清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是资金。
在加大对园区投入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资金难题,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实体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抓项目建设。
没有项目落地,再响亮的开放都是一句空话。
一是引进一批。
围绕做大做强园区,超前谋划好一批好项目、大项目、领军型项目,注重产业配套的延伸,真正靠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链来推进园区的发展和壮大。
既要注重发展的规模,更要注重发展的质量。
项目选择要符合产业定位的要求,要严把项目准入门槛,落实项目评估机制,推行进入产业基地项目“专家评审制”的做法,避免出现因一、二个项目盲目建设,而影响园区整体建设。
二是建成一批。
引进建成的项目,要努力提升服务,促其早日开工,早日投产见效,成为园区经济的增长点。
第三,抓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项目调度制。
对进入园区产业基地的项目洽谈、签约及进展情况,进行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严格落实。
二是落实项目催办制。
按照“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一环扣一环,对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进程进行催办,最大限度地压缩项目建设期,以投产增效促快速发展。
三是实行项目建设责任制。
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抓好园区项目的建设。
二、花大力创新招商方法。
一是和企业家交朋友,“链条式”招商。
一个成功运作的外来企业,就是一个鲜明的投资指南,就是一块最好的招商广告,要充分利用好客商资源,借助其在上高成功落户的经验,现身说法、牵线搭桥,吸引外地企业老板来上高投资,形成“引进一头牛、带回一群羊”的循环效益。
对有意向来上高投资的重点客商,要立足长远,多管齐下,加强联络,培养他们对上高的投资感情。
二是积极走出去,“专场式”招商。
要坚持“走出去”,积极组团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借会宣传,借势推介,借台招商。
同时,还要积极“请进来”,举办招商项目签约会,力争签约、落地一批招商引资项目。
三是全民都是招商员,“多渠道”招商。
招商引资不能靠政府唱“独角戏”,更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我们要把所有人员都调动起来,把全县人民都发动起来,把每个人的关系都利用起来,开展全民招商。
此外,要灵活开展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只要是能招来商、引来资的有效方式,都可以大胆探索和运用。
三、使全力优化投资环境。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支持企业就是支持上高发展。
为了上高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学会算大帐、算长远帐,要舍得让利。
凡是对上高长远发展有利、对上高人民有利的企业和项目,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千万不能一说零收费或少收费就不去履职、不去服务。
如果认识提高了,其它诸如效率低、服务差、速度慢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坚决克服项目签约时轰轰烈烈,落户后冷冷清清的现象;坚决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和马拉松工程,使建成的项目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要坚持“笑脸抓服务、黑脸抓整治”,从
重从严打击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让投资商安心投资、放心发展、舒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