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管理类、经济类各本科专业参考学时:40参考书目:1.马洪:《经济法概论》(第五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蔡曙涛:《企业经济法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韦静:《新编经济法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李玉梅:《经济法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一、说明(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作为管理类、经济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经济法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

教授经济法,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律规范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拓展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掌握经济法的规律性、原理性和知识性的基础上,获得能够比较专业地解释涉法事务和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其成长为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管理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做到:(1)了解经济法的发展概况。

(2)掌握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建立起经济法知识框架。

(3)掌握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

(4)了解或掌握主要经济法律制度内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做到:(1)具有必要的法律分析能力,能对今后职业生涯中的权利义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具有较高的法律解读能力、认知能力,能判断行为的合法与否,避免行差踏错。

(3)能以基本的法律逻辑和知识要点正确分析典型案例,办理具体法律事务和寻求到正确有效的解决涉法问题的途径。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法律自学能力和职业道德训练,具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形成以强烈的秩序观念和在秩序下创造的主动进取精神为核心的法治精神。

(三)编写的原则1.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增强用法能力为教学目标。

2.3.力求体现实用性、针对性、现实性和一定的超前性,注重学习的实效性,而非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4.5.注重培养实证分析能力和运用法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纯粹理论水平的提高。

6.(四)建议1.大纲仅具有总体性、一般性和原则性要求,而不是强制的。

教师可在大纲提供的框架内,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自主地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一般以立法概况、权利义务规定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办理为主。

2.以理论教学为基础。

理论教学内容组织时应强调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并关注立法最新动态,及时补充新内容。

3.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教学时数少的特点,应注意紧密联系市场经营主体实际,尽可能地运用判例、司法解释加以说明,同时,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案例研讨。

4.成绩考核以教学实践活动和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二、课时计划三、教学内容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是本课程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过程,明确经济法的渊源和体系,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的本质、地位和基本原则,对经济法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树立学习经济法的明确目的,培养学习该门课程的自觉性,并为本门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企业经济法及其构成。

2.企业经济法的表现形式。

3.企业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4.企业经济法的作用及其实现。

教学重点及难点:1.经济法及其构成。

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掌握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管理的基本规则;(2)了解合伙企业的种类及其设立、变更、终止条件要求,掌握合伙企业事务执行的基本规则。

2.能力目标:(1)能够依法准备设立个人独资企业的申请文件;(2)能够起草合伙协议,会依法设定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3)能够正确运用法律规则参与合伙企业的管理,进行企业债务的清偿。

3.素质目标:认识到企业设立、变更、终止是一个法律行为,树立依法设立和运作企业的意识,获得依法设立和运作企业的能力。

教学内容:1.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规定。

2.合伙企业的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1.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执行。

2.合伙协议的内容。

3.合伙企业退伙、入伙的有关法律规定。

4.企业债务的清偿。

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条件和程序,了解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规则;(2)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条件和程序,了解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规则;(3)了解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4)了解公司的破产、解散和清算事务办理的法律规定。

2.能力目标:(1)能够依法准备设立公司制企业的申请文件,尤其是草拟公司章程;(2)会依法办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事务;(3)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为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提出法律建议。

3.素质目标:认识到公司设立、变更、终止是一个法律行为,树立依法设立和管理公司的意识,获得依法设立和管理公司的能力。

教学内容:1.公司法概述。

2.公司的设立、变更、终止和清算。

3.公司的股东与组织机构。

教学重点和难点:1.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异同。

2.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以及国有独资企业的特别规定。

3.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的法律规定。

4.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的性质、地位。

5.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的地位。

6.公司的法律地位。

第三章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等用工形式的特点,掌握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的法律规定;(2)了解劳动基准的构成,掌握工作时间要求和最低工资法律规定;(3)了解社会保险的基本形态,掌握工伤认定及其待遇的法律规定。

2.能力目标:(1)能根据企业特点选择适当的用工方式,并依法确定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2)能依法办理劳动合同变更与解除事务;(3)能依法办理工伤认定事务。

素质目标:认识到企业合法用工的重要性,树立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是有效性与合法性有机结合的理念。

教学内容:1.劳动合同法律规定。

2.劳动基准规定。

3.社会保险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1.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2.劳动报酬制度。

3.保险费的缴纳规则。

4.工伤保险。

第四章财务管理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权责,掌握企业财务管理规则;(2)了解借款的程序,掌握企业借款的条件;(3)了解债券、股票发行程序,掌握企业债券、股票发行及交易的条件;(4)了解主要税种,掌握企业纳税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提供法律建议;(2)会准备企业借款和发行债券的申请材料;(3)会依法办理纳税事务。

3.素质目标: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合法性的重要性,习惯于在法律框架下安排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选择适当的资本筹集方式。

教学内容:1.企业财务通则。

2.企业资本运营法律规定。

3.税收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1.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及其权责。

2.企业借款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3.企业依法纳税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财产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掌握财产所有权的取得和行使规则;(2)了解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种类及其设立规则;(3)了解专利申请的基本要求,掌握专利权及其利用的基本规则;(4)了解商标注册的基本要求,掌握商标权及其利用的基本规则。

2.能力目标:(1)能依法判断财产所有权的归属;(2)能根据企业需要和债的具体情况设立担保物权;(3)能依法提出专利和商标注册申请。

3.素质目标:了解企业财产的基本范畴,能判断物权和工业产权的归属,树立合法取得和利用物权、工业权的意识。

教学内容:1.物权和债权法律规定。

2.工业产权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1.物权的取得和保护。

2.的取得和内容。

第六章生产管理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设置要求,熟悉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权利义务;(2)了解计量器具管理的一般规定,掌握标准的分级及其效力;(3)了解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定,掌握企业产品质量义务的一般要求。

2.能力目标:(1)能依法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的处理流程;(2)能依据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义务情况判断企业产品质量状况3.素质目标:熟悉企业生产环节法律规制的基本内容,认识到法律对企业生产行为调整的必要性,树立起企业应安全生产、合规生产的主动意识。

教学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规定。

2.计量与标准化法律规定。

3.产品质量管理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1.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2.企业产品质量义务。

第七章竞争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合法竞争的基本原则;(2)掌握各种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特征;(3)了解消费者权益内容,掌握经营者义务的法律规定。

2.能力目标:(1)能依据企业竞争法的基本要求,在经济生活中避免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2)能识别和判断实例中存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素质目标:了解市场竞争法律制度的原则要求和基本规则,树立依法经营的理念。

教学内容:1.合法竞争的基本原则。

2.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定。

3.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法律规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1.不正当竞争2.消费者权利及其保护。

3.经营者的义务及责任。

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掌握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共性规则;(2)了解合同结算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能力目标:(1)能分析和审查合同的效力,解决实务中的简单问题;(2)能根据情况草拟合法有效的合同文本。

3.素质目标:能正确把握合同订立、履行以及管理中的各种法律要素,树立依法办理合同事务的观念,并能够选择适当规则以有助于合同目的实现。

教学内容:1.合同订立法律规定。

2.合同履行法律规定。

3.合同结算法律规定。

4.合同的管理。

5.合同的解释与违约责任。

教学重点和难点:1.要约、承诺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2.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3.合同生效的要件。

4.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

5.合同的履行原则。

6.合同约定不明时的履行规则及不安抗辩权的适用。

7.合同保证的方式。

8.合同结算的程序和方式。

9.合同的变更与转让的条件和程序。

10.违约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责任形式。

第九章对外贸易法律制度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1)了解对外贸易经营者的条件要求,熟悉货物与技术进出口的一般规定;(2)了解进出口商品检验的方式和要求;(3)了解海关监管的一般要求,掌握关税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