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越剧基本知识讲座专题培训课件

越剧基本知识讲座专题培训课件

老生一派:
张派(张桂凤 2012.3.4去世)王金萍、董柯娣、章海灵、费禄姣、乐彩珍、张国华、张承好 、吴群等、周勤等。
2、演员以女子居多,剧目多为“才子佳人”题材, 更适宜表演古装文戏。
3、将传统戏曲写意的表现手法,同话剧、电影写实 的表现手法巧妙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越剧表演既有 表达人物生活的真实美,又体现出戏曲的形式美,具 有“中国戏曲的抒情的写实化” 特征。
4、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3、经典剧目
《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共有 375个。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 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 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 《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 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 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 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 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 》《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 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 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 等。
1925年9月17日,上海“小世界”游乐场的“的笃 班”演出在广告中首次启用了“越剧”的名称。
1939年,杭州人、《大公报》记者樊迪民给《戏剧 报》写了一篇将“绍兴女子文戏”正名为“越剧”的 动机和意义(其一是以越王勾践故事喻抗战)的文章。此
男班→→→女班
2、艺术特色
1、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唱腔旋律优美动听, 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越剧基本知识 讲座
无忧PPT整理发布
授课内容
1
越剧简介
2
表演知国粹,从其成熟阶段的元杂剧算 起,已历经八百多年,目前共有360多个剧种。其 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合称中国五 大戏曲剧种。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浙江杭州是第二 个发祥地),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距今已逾 百年,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第二国剧” 之称,也被称为是“流行最广的地方剧种(曾经在 全国遍地开花,仅西藏一地除外,堪比京剧)”。
2、1988年,上海权威人士又对外公布“中国越剧十三大流 派”,增加王文娟、毕春芳、吕瑞英、陆锦花、金彩凤、张云 霞、张桂凤七位名家的流派唱腔。
小生五派:
尹派(尹桂芳 2000.3.1去世)筱桂芳、尹瑞芳、尹小芳、宋普南、赵志刚、茅威涛、萧雅、 王君安、张学芬等。 范派(范瑞娟)陈琦、江瑶、邵文娟、史济华、韩婷婷、章瑞虹、韩婷婷、方雪雯、吴凤花、 张志明、张惠忠、韩林根、孟科娟、陈雪萍等。 徐派(徐玉兰)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郑国凤,徐持平、翁荔英、钱丽 亚、张小君、刘觉、汪涛等。 毕派(毕春芳)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毕继芳、张镇英、徐文芳、丁素芬、丁小娃、杨童 华、阮建绒、孙建红等。 陆派(陆锦花)陆伟华、陆伟芳、陆伟英、程镇华、陆依萍、张琪英、沈明华、曹银娣、许杰 、沈伟、陈东文、黄慧、徐标新、张宇峰、王梨芳、夏赛丽、廖琪英、裘巧芳等。
越剧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袁雪芬 范瑞娟 张桂凤) 《王老虎抢亲》(毕春芳 戚雅仙 等,配音) 《红楼梦》(徐玉兰 王文娟 金采风 吕瑞英) 《碧玉簪》(金采凤 陈少春 周宝奎 姚水娟) 《柳毅传书》(竺水招 筱水招 商芳臣) 《祥林嫂》(袁雪芬 金采凤) 《五女拜寿》(董柯娣 徐爱武 何赛飞 茅威涛 陶慧敏) 《追鱼》(徐玉兰 王文娟) 《情探》(陆锦花 傅全香) 《打金枝》(吕瑞英 范瑞娟 张桂凤) 《何文秀》(尹桂芳 许金彩) 《白蛇传》(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 《孟丽君》(王文娟 金美芳 丁赛君) 《盘夫索夫》(金采凤 毕春芳) 《西厢记》(金宝花 张茵 高佩) 《红丝错》 (方雪雯 江瑶) 《桐花泪》(单仰萍 谢群英 陈雪萍) 《相思树》(魏凤娟 袁雪芬) 《唐伯虎》(茅威涛 何赛飞) ,等等。
旦行七派:
袁派(袁雪芬 2011.2.19去世)一辈子不收弟子。优秀传人有方亚芬、华怡青、陶琪、李沛 婕等。 傅派(傅全香)何英、陈飞、陈艺、陈颖、颜佳、陈岚、薛莺、徐涵英、陆梅英、张蓉华、胡 佩娣、洪芬飞、张腊娇、张金月等。 戚派(戚雅仙 2003.1.27去世)盛建丽、周雅琴、朱祝芬、金静、周美姣、傅幸文、王杭娟 、朱蔺、戚继仙、余福英、徐洁明、钱丽文,邹红、陈震等。 王派(王文娟)孟莉英、周云娟、徐玉萍、单仰萍、王志萍、李敏、钱爱玉、洪瑛、吴洁、姚 建平、钱世娥、陈晓红、舒锦霞、张珺、徐璐、宓永仙、陈萍、张丽、李旭丹、忻雅琴、胡 泽红等。 吕派(吕瑞英)陈辉玲、黄依群、孙智君、吴素英、张永梅、赵海英、周妤俊等。 金派(金采风)应国英、胡蓓华、樊婷婷、史燕彬、樊建萍、谢群英、郭学新、黄美菊、张杭 英、张明惠等。 张派(张云霞 2004.4.18去世)薛桂珍、何赛飞、吴国兰、袁小云、杨学梅、徐琴等。
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形成过程:
1906年发源于清末嵊县的“落地唱书”( 源于“沿
门唱书”:贫苦农民模仿“扫地佬”等乞讨口艺形式,把田头 歌唱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用四工合调唱“彩头活”式生活故
事。)
从落地唱书→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女子绍兴 文戏→越剧,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向女子越剧为主的演 变过程。昆曲和话剧是越剧的“两个奶娘”。
4、代表人物
建国前:
1、越剧十姐妹:施银花,屠杏花,王杏花,赵瑞花,马 樟花,姚水娟,竺素娥,魏银凤,李艳芳,小白玉梅; 2、越剧新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傅全香,徐玉兰, 筱丹桂,范瑞娟,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
建国后:
1、1963年,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公布“中国越剧六大流派 ”: 袁派(袁雪芬)、尹派(尹桂芳)、范派(范瑞娟)、傅 派(傅全香)、徐派(徐玉兰)、戚派(戚雅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