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发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发布-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

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发布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一、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发布规范二、地震科学数据一级数据发布规范三、地震科学数据二级数据发布规范四、地震科学数据三级数据发布规范五、地震科学数据四级数据发布规范六、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级与分类方案地震科学数据数据发布规范1 总则适用范围1.1.1为了规范地震科学数据发布活动,更好地提供地震科学数据服务,制定本规范。

1.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科学数据发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范。

发布原则1.2.1有利于地震科学数据使用效益最大有效发挥的原则;1.2.2尊重国际约定,保护国家利益的原则1.2.3促进部门和行业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原则地震科学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承担为社会共享的责任和义务1.2.4与国家级数据共享发布策略一致的原则各级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单位必须在数据分级、用户分级的方法上和国家级的共享发布策略基本保持一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或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T11.1-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DB/T11.2-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观测数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地震科技数据分级分类方案》《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级与分类方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网站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HTML等语言制作的用于展示特定內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

元数据metadata关于数据的数据,是用于定义和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

基础数据basic data与地震观测数据获取相关的数据,包括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观测仪器、观测网络等方面的数据。

原始数据raw data由观测仪器直接产出的数据。

加工数据processed data对原始数据作必要的转换、规范化处理和质量检查订正后产出的数据。

数据发布data release通过网站、报刊、广播、电视和电话等各种新闻媒体和通信工具对社会公众宣布有关方面信息的服务活动。

4 发布主体按照《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的规定,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机构为数据发布主体,包括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各共享分中心和各共享节点。

5 分级分类与发布范围数据分级分类根据《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依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战略特性,将共享发布数据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数据:凡可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数据;二级数据:能够向国内、国外用户提供的数据;三级数据:可以向国内用户提供的数据;四级数据:只允许向特定范围的用户提供的数据。

具体数据的类别与级别参见《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

用户分级分类根据数据的分级分类方案,对用户进行相应的分级分类,具体用户的类别与级别参见《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级与分类方案》。

6 发布内容与格式内容根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第一章第四条,发布的数据包括:地震工作部门各单位收集并存档的各种地震科学数据,其他部门或单位为保障重大工程的地震安全而专门建设和管理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所收集并存档的地震科学数据。

具体包括地震观测台网运行产生的观测数据;各类地震科技计划项目和任务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观测、探测数据、实(试)验数据、调查数据、考察数据等;按照不同需求加工整理的数据;相关的基础数据、元数据等。

元数据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地震科学数据元数据编写指南》的要求。

格式发布的地震科学数据的格式须符合《地震科学数据交换格式》的规定。

7 发布方式在线方式一至三级数据以在线方式为主发布。

在线方式主要通过网站提供数据的查询、浏览和下载,具体参见《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第二章和第三章相关内容。

离线方式四级数据主要采取离线方式发布。

离线方式主要通过光盘和纸介质等媒体提供数据,具体参见《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第二章和第三章相关内容。

8 发布程序数据发布机构或单位应制定详细具体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数据管理和发布工作程序,并报数据服务主管部门备案。

9 发布要求元数据的发布应为所有用户提供查询和下载服务。

发布原始数据或加工数据时,应同时发布与该数据集相关的基础数据。

●对于地震波形数据集,应提供台站经纬度和仪器传递函数等基础数据。

●对于前兆数据,应提供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和观测仪器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发布加工数据时,应同时说明数据加工的方法和程序,以及使用的原始数据和基础数据。

鼓励发布与数据解释或应用所需的应用程序。

鼓励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产品开发,并发布加工数据和产品。

发布数据时,应尽可能提供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包括:●地理数据的发布以WEBGIS方式发布,并应提供图形操作功能,如放大、缩小、漫游、信息显示等。

●时序数据应提供数据曲线图。

●地震目录应提供M-T图。

发布数据时,应采用国家标准物理单位,并说明或标明数据的单位。

发布数据时,应说明数据的质量信息。

10 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参照《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信息安全管理规定细则》执行。

11 发布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管理数据的发布由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进行发布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管理,四级数据的发布还应接受中国地震局保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地震科学数据一级数据发布规范1总则1.1 范围1.1.1 为了更好地提供地震科学数据服务,按照规范程序及时地为公众提供地震数据服务,推进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制定本规范。

1.1.2 本规范规定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一级数据发布行为,包括发布的内容和应遵循的标准和要求。

1.1.3 本规范适用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一级数据的发布活动。

1.2 原则1.2.1 公开性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一级数据的发布活动最大限度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

1.2.2共享性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一级数据的发布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促进部门之间互利互惠共建共享。

1.2.3 效益性。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活动中一级数据的发布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震科学数据的效用价值。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或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T 11.1-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DB/T 11.2-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地震观测数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地震科技数据分级分类方案》《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发布规范》《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类与分级方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一级数据First-class Data可向社会公众公开发布的数据。

3.2一级用户First-class User3.3数据发布Data Release4发布对象一级数据发布对象为一级用户。

5发布内容一级数据发布内容遵循《地震科学数据分类与分级方案》,主要包括有:地震震情与灾情数据:地震速报数据、震情数据、地震灾害数据、地震目录、历史地震资料、地震现场图文图像等;地震管理工作信息:地震监测、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应急预案、地震救援工作等。

6发布要求6.1 发布内容要求发布数据时,应同时发布相应的元数据或文档说明,注明数据来源、内容、格式、时间属性(范围和分辨率)、空间属性(范围和分辨率)、制作单位等。

具体要求:数据的来源:注明资料通过何种方法得到的。

数据的内容:列出各资料数据的名称及相应的单位等。

数据的格式:详细列出数据的存放方式及各种编码说明。

数据的时间属性(范围和分辨率):指数据的起止时间、数据的时间间隔等。

数据的空间属性(范围和分辨率):指地理范围、行政区域等。

制作人员的单位姓名、质量控制人员的单位姓名及联系方式(如电话、电子邮箱的地址)。

6.2 发布质量要求6.2.1 数据发布的可靠性。

应该使用一定方式(如元数据或数据说明文档)向用户说明数据可靠程度。

6.2.2数据发布的及时性。

及时发布各种地震数据,并区分不同类型资料,按照不同需求,在不同时限内发布。

6.2.3数据发布完整性。

在发布地震科学数据的同时必须发布与数据有关的说明。

6.2.4数据统计处理的科学性。

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6.2.5数据表征的通用性。

采用标准、规范、通用的数据格式来存储和表现数据。

6.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应使用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名,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名和县(市)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地名应使用中国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正式出版发行的世界地图中使用的中文译名。

6.2.7向社会公众发布地震数据时所使用的地图应采用经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审核出版发行的地图。

7发布方式7.1 在线发布在线发布是通过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网站(网址:)发布。

7.2 电子邮件服务地震科学数据或相关信息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形式发至用户。

7.3 专题定制服务通过使用磁盘、光盘、纸介质等形式提供一级数据。

8发布程序发布数据时,应遵循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部门颁布的数据发布程序规定。

地震科学数据二级数据发布规范1总则1.1适用范围1.1.1为了规范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二级数据发布行为,更好地提供地震科学数据服务,制定本规范。

1.1.2本规范适用于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二级数据发布的机构,包括从事地震科学数据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数据汇集管理的共享中心和分中心。

1.2发布原则1.2.1有利于地震科学数据使用效益最大有效发挥的原则;1.2.2尊重国际约定,保护国家利益的原则1.2.3促进部门和行业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原则地震科学数据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承担为社会共享的责任和义务1.2.4与国家级数据共享发布策略一致的原则各级科学数据共享发布单位必须在数据分级、用户分级的方法上和国家级的共享发布策略基本保持一致。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或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

本规程颁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T11.1-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基本类别DB/T11.2-2006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观测数据《地震科学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地震科技数据分级分类方案》《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规定》《地震科学数据汇交管理规定》《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数据发布规范》《地震科学数据用户分类与分级方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