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从加深企业基本性质的认识入手,理解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变化特征,从而明确企业应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重点掌握企业战略的含义、特征、内容和战略管理的过程。
【内容摘要】第一节演化中的竞争观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产业技术革命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现代产业技术革命的影响3、竞争内容的变化二、竞争的多层次性1、产品-市场层面的对抗2、创造价值活动层面的对抗3、资源与核心能力层面的对抗4、战略意图层面的对抗三、市场对抗与军事对抗第二节企业战略的含义与内容一、企业战略的含义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求得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
二、战略决策的特点总体性、长远性、指导性、现实性、竞争性、风险性、创新性三、企业战略的内容1、安索夫关于战略构成的观点2、纽曼关于战略构成的观点3、伊丹敬之关于战略构成的观点4、企业战略的基本内容:(1)企业的远景目标(2)市场定位(3)创造价值的方式(4)关键性资源的扩充途径(5)实现远景目标的具体计划四、公司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第三节战略管理过程一、成功战略的若干特征1、以超前的意识和有预见力的判断作为战略决策的思想基础2、确立战略的纲领性地位3、树立必胜的战略意图4、创造性地构想战略方案5、努力维护战略的稳定性二、战略管理的过程模式战略管理过程包括:1、环境分析2、设定战略目标3、战略生成4、战略实施5、战略控制【学习指导】11、本章教学重点:战略管理产生的背景环境、企业战略、企业战略管理及其过程。
2、本章教学难点: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本章思考题】1、现代市场竞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波特认为,“战略指的是做与别人不同的事,选择不同的结果”,你如何认识这一问题?3、以一个具体企业为例,尽可能详细地列出这个企业的战略决策变量。
4、为什么战略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何解决战略稳定性与环境多变性之间的矛盾?5、选择一个成功战略的例子,分析其原因。
6、从战略管理的其他教科书中选择一个复杂的战略管理过程模式,并分析其特点。
7、试比较战略决策和业务决策的异同。
8、三种层次战略的比较?2第二章外部环境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战略决策是在全面识别决定竞争胜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案,第二和第三章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方面展开环境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要明确企业环境的划分方法与层次,要重点掌握产业环境分析的主要理论和工具,加深理解竞争的动态性特征。
【内容摘要】第一节一般环境分析一、PEST分析一般外部环境分析按照以下步骤逐次展开:1、扫描2、监测3、预测4、评估二、情景分析法1、情景分析法的基本内容2、情景分析法的步骤(1)识别变化的驱动因素(2)将各种因素归纳成一个有意义的框架(3)形成最初的脚本(4)将脚本减少到2-3个(5)编写脚本(6)评价各脚本对企业战略的影响3第二节产业竞争环境分析一、波特的产业竞争分析模型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进入障碍有六种:1、规模经济2、差别化程度3、转换成本4、技术障碍5、对销售渠道的控制6、国家政策三、识别替代威胁1、决定替代的因素(1)相对价值价格关系(2)转换成本(3)顾客的替代愿望2、广义的替代(1)二手产品对原产品的替代(2)产品消耗率的下降(3)顾客自己承担起上游企业的生产任务(4)顾客需求倾向的变化3、识别替代威胁的步骤4、替代过程四、买方和卖方的议价实力1、影响议价实力的因素(1)集中程度(2)后向一体化的能力(3)转换成本(4)差别化程度(5)价格敏感性4(6)买方占供方供应量比重2、顾客策略3、采购策略五、产业内部的竞争1、影响竞争强度的一般因素(1)产业集中度(2)市场需求及其波动性(3)产业的成本结构(4)产品差别化程度和转换成本(5)退出障碍2、战略分组(1)战略分组的步骤(2)群组内竞争和群组间竞争(3)移动障碍3、竞争对手分析(1)竞争对手分析的主要内容(2)竞争情报系统第三节产业演变一、产业演变的驱动力量1、需求的变化2、技术的变化二、产业演变的阶段1、初创期产业的主要特征2、成长期产业的主要特征3、成熟期产业4、衰退期产业三、产业的集中与分散1、产业分散的原因2、寻求集中的机遇与陷阱5【学习指导】1、本章教学重点:PESTELG模型,产业环境分析。
2、本章教学难点:一般环境的分析方法、产业分析的三层次。
【本章思考题】1、一般外部环境、产业环境和企业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试用情景分析法分析某一产业的发展走势。
3、波特称“战略可以创造出好的顾客”,这句话应如何理解?4、试用波特的产业分析模型,分析某一产业的基本特征。
5、产业范围的划分与战略分组之间有什么关系?6、讨论技术开发有可能成为战略陷阱的原因和后果。
6第三章内部环境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战略决策是在全面识别决定竞争胜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并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案,第二和第三章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方面展开环境分析。
通过本章学习,要明确企业内部环境分析重要性及内部分析的三个层面,即企业的经营结构层面分析、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层面分析以及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层面的分析。
应重点掌握个层面分析的理论工具与方法,明确各层面分析的目的及意义。
【内容摘要】第一节波士顿矩阵方法一、波士顿矩阵方法的主要内容1、划分经营领域2、评价经营领域3、优化资源配置二、波士顿矩阵方法的三个基本逻辑1、经验曲线2、竞争效应3、波士顿矩阵的收益特性三、波士顿矩阵方法的局限性第二节战略-事业矩阵方法一、战略经营领域二、麦肯锡方法1、对战略经营领域的评价标准7(1)行业吸引力(2)相对竞争地位2、资源配置矩阵三、A.D.Little方法1、对产品-市场的评价标准2、资源配置矩阵四、战略-事业矩阵方法的局限性、适用性第三节价值链分析一、竞争优势与价值链二、价值链的分解与描述1、识别和界定活动2、描述价值链的技术经济特性(1)每项活动对价值的贡献(2)每项活动的技术水平(3)每项活动的成本费用3、确定每项活动的结构性驱动因素第四节企业的资源一、资源的类型与属性二、资源竞争与资源提升第五节核心能力一、核心能力的内涵1、核心能力是多种资源的组合体2、核心能力不是一种资产3、核心能力可以为顾客创造大量价值4、核心能力是企业实现高收益、高成长的基础5、核心能力是通向未来市场的基石8二、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1、核心能力的动态提升2、核心产品竞争三、核心能力的管理1、核心能力的选择2、核心能力的建立3、核心能力的展开与运用【学习指导】1、本章教学重点:考察内部环境的三个层次。
2、本章教学难点:价值链分析,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BCG 方法、麦肯锡方法。
【本章思考题】1、试用BCG或者麦肯锡方法分析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构,并说明分析结果的意义和局限。
2、界定战略经营单位的权责关系时要考虑哪些问题?3、试对一个企业的价值链进行适度分解,并说明每项活动的主要内容。
4、分析品牌资源、顾客关系资源、创新资源的异质性。
5、以一个企业为例,列出其战略性资源并说明原因。
6、对“品牌不是核心能力,但成功的品牌应展现出企业的核心能力”进行评述。
7、资源的难以模仿性与核心能力的难以模仿性有何不同?9第四章设定战略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由于外部竞争的复杂多变和企业内部条件的约束,企业战略目标包含着多层次的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要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角度理解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性和形成过程,重点理解企业使命的内涵、陈述要素、影响因素和确定程序,以及战略意图、战略目标的特征、设定的过程和战略目标体系与内容。
【内容摘要】第一节企业使命一、企业使命的内涵1、企业哲学2、企业宗旨二、企业使命的重要性1、对确定企业经营领域和战略目标具有指导作用2、为企业职工提供共同的经营理念,加快企业的文化建设3、指导企业的经营资源配置4、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三、企业使命的陈述要素四、企业使命陈述的特征1、态度宣言2、调节分歧3、用户/顾客导向4、社会政策宣言5、企业使命的影响因素6、企业使命确定程序五、企业使命的影响因素六、企业使命确定程序第二节战略目标一、战略目标与战略意图二、战略目标的含义、特征1、战略目标的含义(1)战略目标是拟生成战略所要达到的目标(2)战略略目标是对所生成战略的集中表述包括:(1)战略选择(2)具体目标2、战略目标与企业目标三、战略目标设定的过程1、战略目标分析阶段2、拟订战略目标阶段3、评价、确定战略目标阶段四、战略目标的作用1、将企业使命具体化2、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的评价标准3、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4、激发职工的生产、工作热情五、战略目标的体系与内容1、战略目标体系(1)企业战略目标(2)战略经营单位战略目标(3)职能战略目标2、战略目标内容六、战略目标的设定原则1、集中原则2、连续原则3、创新原则4、可行性原则【学习指导】1、本章教学重点:企业使命和企业战略目标二者的构成以及意义;战略目标层次。
2、本章教学难点:企业使命的重要意义。
【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企业使命?试举例说明。
2、是否可以说,“企业使命是企业在某一个战略期内(如五年战略规划)的企业任务”?3、结合一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企业使命。
4、在制定企业使命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5、如何理解企业使命、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6、如何设定战略目标?第五章竞争互动和竞争对策【教学目的和要求】市场竞争的动态性是企业战略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竞争互动过程主要通过产品――市场层面表现出来。
本章介绍竞争互动过程的表现,在加深对竞争活动的理解基础上,明确市场的领先和追随者各自可能获得的优势与面对的风险,对后续几章研究具体企业战略制定和选择做好铺垫。
【内容摘要】第一节市场竞争的互动过程一、价格战1、正面冲突2、限制产能3、隐藏式的价格战二、价格-质量竞争三、行中间之道1、处在中间2、卡在中间四、全线生产五、侧面攻击1、填补市场空隙2、上下蔓延六、趋近完全竞争1、一步迈向完全竞争的革命性创新2、两阶段趋近完全竞争3、顺势趋近完全竞争七、重新启动竞争循环1、改变竞争走势2、重新定义客户的认知质量3、从产品转为服务4、大批量定做第二节领先与追随一、领先者1、领先者优势2、领先者面临的劣势和挑战3、领先者对策二、追随者1、追随者的优势2、追随者的风险3、追随者的对策第三节竞争对策一、价格策略1、定价方式1)合作性定价2)适应性定价3)机会主义定价4)掠夺性定价5)经验曲线定价2、影响竞争价格策略制定的因素1)成本2)政府的影响3)价格固定4)价格歧视6)欺骗性定价7)渠道期望8)消费者需求9)竞争10)伦理二、柔道策略1、柔道策略的基本要素1)快速移动2)弹性3)四两拨千斤2、柔道策略的适用范围三、捆绑式经营策略1、捆绑式经营的竞争优势1)捆绑式经营的经济性2)增强差异性3)提高进入障碍4)缓和竞争2、捆绑式经营的风险1)买方需求多样化2)买方自组捆绑式产品的能力3)以更优惠条件提供捆绑式产品组件的专业能力4)通过联合实行捆绑式经营3、捆绑式经营与产业演变【学习指导】1、本章教学重点:领先和追随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以适当不成企业总体战略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