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4讲课稿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4讲课稿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2.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内容;
3.了解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4.理解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5.掌握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与心理健康测量的基本内容;
2. 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3. 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心理疾病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中困扰人们的重要因素。

监测与防治心理疾病,保持适度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也就成为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测量多属于间接测量,因此,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制作、选择与使用成为心理健康测量的关键。

第一节心理健康测量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1.健康与健康标准
按照传统的观念和习惯的看法,健康只是一种生理学的模式,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健康应包括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主、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和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善,健康的概念会不断增加新的涵义。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的健康标准是: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
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既有其基本的标准或必需的成分,同时也在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心理健康的必需成分而言,智能的正常发展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它们的完美结合即构成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型。

二、测量与心理健康测量
1.测量
2.心理健康测量
随着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运动的兴起,科学的心理健康测量手段和工具日益成为必要,直接推动着心理健康测量学的形成和发展。

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心理测量学则为心理健康测量学的建立奠定了现成的理论基石。

三、心理健康的可测性
一是弄清楚测量的本质,看它对测量对象的要求是什么;二是查明心理健康特质的属性,看它能否满足所需要的条件。

四、心理健康测量的实质
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了弄清自己或他人心理的健康状况而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措施。

五、心理健康测量的各类与方法
1.心理测量的种类
(1)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发展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使被测考
更好地发展、完善自己而设计的心理健康测量,其对象一般是尚未发现有什么心理异常的人。

(2)教育性心理健康测量:教育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帮助教师、家长等深入了解学生或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施测对象可以是学生或孩子本人,也可以是其他一些了解特定学生或孩子的成人。

(3)治疗性心理健康测量:治疗性心理健康测量是为了对被怀疑有心理异常行为者作出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诊断而实施的心理
健康测量。

2.心理测量的方法
(1)自然观察评估法:
(2)作业量表法:
(3)心理投射法:
(4)自陈量表法:
(5)心理实验法:
(6)自省法:
第二节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在编制心理健康测验工具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但需要重点考虑的是测验工具的编制流程和技术指标。

一、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
1.编制测验的目的
一是要解决测谁,即确定测验对象的问题;
二是弄清做什么用,即确定测验用途的问题。

2.确定测验的性质
3.确定测验的内容
4.建立测验的指标体系
5.编写和筛选题目
6.对测验的标准化处理
7.对测验的技术分析和鉴定
8.编写测验指导书
二、心理健康测验的主要技术指标
在心理健康测量学中,衡量测验好坏的技术指标主要有可靠性、有效性、项目区分度等。

三、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常模
与普通的物体测量不同,心理健康测量的结果需要通过解释才能获得确切的意义。

常模:心理健康测量学上用作比较的对象或参照标准。

四、滥用心理健康测量的危害
心理健康测量的活用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途上滥用,二是不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第三节心理健康测量结果的评价
一、心理健康尺度的选择
1.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2.从症状角度来确立标准
3.从内心体验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4.从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二、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测量
1.婴幼儿心理健康测量
判断一个婴儿或幼儿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达到大多数婴儿相应年龄阶段所具有的那种心理发展水平,其内容包括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能力发展以及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等几个方面。

2.小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6个方面: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以及行为习惯。

3.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中学生的健康标准确定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和现实感、个性发展的良好性4个方面。

4.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稳定性标准、人际关系和谐标准、对现实感知的充分性标准、焦虑标准、心理适应性标准等5个方面。

5.成年人心理健康测量
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情绪的稳定性,恋爱、婚姻、家庭角色的合适性,职业期望与事业成就感的合理性,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等几个方面。

第四节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一、社会适应能力概述
1.适应、社会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
适应是指个体通过不断地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和谐的状态,并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

社会适应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2.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

社会适应性与个人应激水平有关。

个人应激客观事物的反应包含着重新调整心理、行为,适应新环境的因素,这是一种个体适应性保护机制。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心理应激反应都是不可避免的,短暂、适度的心理紧张能激活个体的行为,使其精力旺盛,思维清晰,行为准确,维持工作和学习效率,从而保持心理健康。

二、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目的旨在了解被测试者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成熟度、与学习能力有关的行为等。

测量方面有临床谈话法、实验法、社会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

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由于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渐近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过程,要想准确地评价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困难的。

四、社会适应不良及自我调节
1.心理适应不良
心理适应不良是指由于心理发展不协调而加剧了个性障碍并影响身体健康的状况。

自我调节建议:弄清原因;心境训练;用欢笑驱除忧愁;用松驰疗法来降低紧张焦虑;对有精神病症状者,应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2.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是指由于过去失败的经验,整个身心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的心理现象,总是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对失败的恐惧成了前进的最大障碍。

自我调节建议:挫折是砥砺我们成长的磨刀石,它磨炼我们的意志;思考自己长于中国人之处,增强自信;与人竞争不能盲目,应有选择和侧重,以已之长,对他人之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人际交往,增进理解,开阔心胸,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减少心理的危机感。

作业: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测量一般有哪些方法?
2.什么是社会适应能力?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社会适应能力的指标?
3.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心理健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