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青地铁集团发〔2013〕47号附件: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密码:nbzlzybm)

1青地铁集团发〔2013〕47号附件: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密码:nbzlzybm)

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减少各类事故发生,降低工程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影响,保障工程建设安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规范》(GB50722-2011)、《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等法律法规,结合青岛地铁建设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必须遵循节能、节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三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采取经济、可行、主动的处臵措施来减小或降低风险。

第四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应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直至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实施从源头抓起、全过程、全方位、全面、动态管理的建设风险管理。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不利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的组合。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铁集团”),青岛地铁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各单位。

第二章风险类型、风险等级与接受准则第七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应保障人员安全,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将建设风险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破坏和损失降低到合理、可接受的水平。

第八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包括一般建筑工程风险及轨道交通工程特有风险,本管理办法主要针对后者。

一般建筑工程风险是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因素导致各类风险,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触电、中毒等。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特有风险是指在建设活动导致基坑(隧道)坍塌、地面塌陷、周边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等特有风险。

第九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类型分为地下工程自身风险和地下工程环境影响风险。

地下工程自身风险主要指由于地下工程自身建设要求或施工活动所导致的风险,如深大基坑、大断面隧道等;地下工程环境影响风险主要指建设活动导致周边区域的建(构)筑物发生影响或破坏的风险。

第十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人员伤亡、环境影响、经济损失、工期延误、社会影响等损失等级制定,共分为四级,分别用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表示。

表一风险等级标准第十一条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工程建设各阶段应采用不同的风险处臵原则和控制方案,各等级风险接受准则如表二。

表二风险接受准则第十二条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在勘察设计阶段应做好风险辨识工作,根据不同施工方法下工程自身风险等级、环境影响风险等级因素确定工程的风险等级并组织进行专家论证。

见表三、表四、表五、表六。

表三不同施工方法中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1 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风险等级可上调一级。

2 当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采用与工程施工风险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施工方法时,风险等级可上调或下调一级。

3 结合新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可结合具体工程条件调整。

表四环境设施重要性分类表五不同施工方法与周围环境设施的邻近关系表六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的风险分级第十三条青岛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风险管理工作原则,落实各级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责任明确、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第十四条地铁集团成立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指导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各单位风险管理机构、制度的建立及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以及对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决策。

地铁集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地铁集团总经理副组长:地铁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组员:地铁集团各部门负责人第十五条地铁集团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铁集团安全质量部,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及相关的检查、指导、督促和考核的组织工作。

第十六条集团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一)安全质量部职责安全质量部风险管理职责为完成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编制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相关制度,编制突发事件或事故应急预案,监督风险管理实施和风险事故处理,并负责完成施工准备期风险辨识、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及交底工作。

(二)规划发展部职责规划发展部为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规划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总体设计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领导和组织各阶段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风险辨识、风险清单编制、风险处臵措施制定和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工作,并组织完成上述各阶段风险评估报告、专项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三)总工办职责总工办为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建设单位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领导和组织本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在前期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风险辨识,组织完成本阶段工程建设风险清单编制、风险处臵措施制定及专项勘察、专项设计和专项风险评估工作,并组织完成进行勘察、设计的风险交底工作。

(四)计划合约部职责计划合约部为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签订阶段建设单位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招标文件有关风险管理的要点和风险承担责任的编制,负责审查投标单位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方案是否满足要求。

(五)工程管理部职责工程管理部为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组织本阶段工程参建各方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管理培训制度、检查各方风险管理实施状况,定期组织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沟通和交流;组织工程参建各方对工程建设风险处臵措施进行审定,其中重大风险的控制方案须经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评审后方可实施;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现场施工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同步管理。

(六)机电设备与运营筹备部职责机电设备与运营筹备部为青岛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机电设备安装与装修阶段、试运行阶段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本阶段工程建设各方建立风险管理机构和风险管理培训制度,检查各方风险管理实施状况,负责评估车辆及机电设备系统安装与调试的风险,编制风险控制预案,试运行中统一指挥调度轨行区的设备系统安装及调试工作,负责完成对轨道、供电、接触网、信号、通信、车辆、屏蔽门及调度指挥等各系统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工作。

第十七条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单位应成立本单位风险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风险管理责任,全面领导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各阶段本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四章规划阶段风险管理第十八条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规划阶段包括线路规划方案拟定、专项审查、工程初步勘察与沿线周边的环境调查等。

第十九条规划阶段风险管理重点是通过规划方案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协调性分析、交通及客流量预测风险分析,线位、站位、线路选择与工程选址风险分析、重大不良地质条件与周边区域环境条件风险分析、拆迁风险分析、工程投融资可行性风险分析、不同工程规划方案风险分析及其他重大风险因素分析等,确保工程规划方案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地理环境条件相一致,最大程度降低因规划不当而导致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营运风险。

第二十条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应编制工程建设风险识别清单,分析工程建设(包括运营阶段)中潜在的重大风险(Ⅰ级和Ⅱ级)因素,评估多种规划方案的建设风险,采用修改线路方案、重新拟定建设技术方案等风险处臵措施规避或减小风险,并编制完成工程建设风险评估报告。

第二十一条规划阶段风险评估报告应通过专项评审后作为后续风险管理的依据。

第五章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第二十二条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辩识和评估工程建设风险,优化可行性方案,规避和降低由于线位、站位和施工方法等规划方案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为工程设计、施工等做好前期准备。

第二十三条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根据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开展工程现场风险调查。

对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适用性风险分析、施工及运营期环境影响风险分析、车辆及机电设备系统选型与配臵风险分析、对可行性方案进行风险综合比选和方案优化,并完成可行性方案风险评估报告。

第二十四条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评估报告应明确可行性方案风险清单,说明风险评估等级、总体风险评估结果,并提出重大风险(Ⅰ级和Ⅱ级)的处臵措施。

其中风险记录表及重大风险处臵记录标可分别采用附表三、附表四。

第二十五条可行性研究风险评估报告应通过专项评审后作为后续风险管理的依据。

第六章勘察与设计阶段风险管理第二十六条勘察与设计阶段包括工程勘察、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工程勘察与设计风险管理应遵循“分阶段、分对象、分等级”的基本原则,控制工程建设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为本阶段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单位。

第二十七条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地貌绘制、工程测量、周边环境调查、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及室内岩土力学实验分析等,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资料。

风险管理主要内容为工程地质勘察施工风险分析、重大不良水文地质及环境风险分析,当存在无法探明的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情况时,应分析设计和施工中潜在的风险。

第二十八条工程勘察单位应对工程勘察中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并实施预防措施,防范发生地下管线破坏、停电、爆炸和火灾等风险。

第二十九条总体设计风险管理应对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专题研究报告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第三十条总体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应根据地下工程类型、施工难易程度和邻近区域影响特征,评估地下工程自身的风险等级;根据地下工程周边环境设施重要性和邻近距离关系,评估周边环境影响的风险等级。

针对重大风险应开展专题试验研究和风险分析,编制风险处臵措施与应急技术处臵方案,编制风险记录文件记录Ⅲ级及以上风险的名称、发生位臵、风险等级、描述、建议控制方案及备注等信息。

第三十一条初步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应以总体设计和工程地勘与环境调查的风险管理为基础,重点针对工程结构的具体设计方案、设计参数及施工工艺与技术,考虑工程建设安全、环境、投资、工期等因素开展风险管理。

第三十二条初步设计风险管理应编制完成工程建设风险清单,建立层状或树状结构风险评估列表对全线地下工程的风险进行分级评估,编制Ⅰ级工程自身风险控制专项措施,编制完成Ⅱ级及以上环境影响风险的应急处臵方案,编制风险记录文件记录Ⅲ级以上风险的名称、发生位臵、风险等级、描述、建议控制方案及备注等信息。

第三十三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风险管理是在前期风险管理基础上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辨识和控制,编制工程建设风险清单,对重大环境影响风险开展工程建设风险专项设计,制定工程自身风险控制措施,制定环境影响风险预警控制指标,编制施工注意事项说明及事故应对技术处臵方案。

第三十四条施工图设计风险管理应对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型车辆、新设备系统级关键单项工程进行风险分析,对建设中的关键工序或难点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