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名人名言(因材施教与教学方法篇)

教师名人名言(因材施教与教学方法篇)

教师名人名言因材施教与教学方法篇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陶行知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

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陶行知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5.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6.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陶行知7.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

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烤鸭。

——陶行知8.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陶行知9.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陶行知10.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陶行知11.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12.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

——陶行知13.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

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

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陶行知14.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

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陶行知15.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16.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

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17.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18.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

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19.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20.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苏霍姆林斯基21.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2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苏霍姆林斯基23.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

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24.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苏霍姆林斯基2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

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26.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27.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

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苏霍姆林斯基28.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苏霍姆林斯基29.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

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

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30.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3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32.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33.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34.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

——苏霍姆林斯基3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37.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

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

——苏霍姆林斯基38.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苏霍姆林斯基39.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同志、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

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40.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

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我们深信,只有通过有汗水,有老茧和疲乏人的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

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41.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

——苏霍姆林斯基42.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

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43.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44.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4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46.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叶圣陶47.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叶圣陶4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49.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波莉亚50.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

——爱因斯坦51.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那种能力,他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欲望的满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

他从一首诗、一段推理中获得的欢乐要比昂贵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欢乐更大。

——休漠52.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

——布鲁姆53.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54.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55.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赞科夫56.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林格伦57.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58.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马卡连柯59.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

——马卡连柯60.在我们的社会中,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劳动最大的益处还在于道德和精神上的发展。

这种精神发展是由和谐的劳动产生的,它应当构成无产阶级社会公民区别于资产阶级社会公民的那种人的特质。

——马卡连柯61.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

——马卡连柯62.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马卡连柯63.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

——马卡连柯64.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威廉•詹姆士65.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美纽斯66.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的每一步上,都要经常鞭策自警,万不可以为有过一两次抽打就可以沿途平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