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一摸地理模拟试题2019.2.25“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又称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与居安路十字路口西南角,主体由空气导流塔(高60米、直径达10米)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
玻璃集热棚顶部采用单双层镀膜玻璃组成,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
据此回答1-3题1.符合“除霾塔”内外空气运动特征的是()2.“除霾塔”工作效率最高的时间段为A.睛朗无风的白天B.睛朗无风的夜晚C.阴雨多风的白天D.阴南多风的夜晚3.集热棚内地面铺设鹅卵石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白天内温度B.降低夜晚棚内温度C.降低棚内昼夜温差D.降低棚内干燥度为了研究山谷风环流中的湖泊效应,地理学者对我国某湖泊T时刻的气温进行了监测并沿25.60N绘制了湖泊上空的等温面示意图(如下图,单位:℃)。
同时,该学者运用相关模型对湖泊周围的气温和气流进行了去湖(湖水干涸)模拟,结果表明去湖之后的山谷风环流与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图中数据表明,T时刻是A. 夏季的正午前后B. 夏季的子夜前后C. 冬季的正午前后D. 冬季的子夜前后5. T时刻湖泊西岸近地面的盛行风是A. 西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6. 与T时刻的实际情况相比,去湖模拟中,湖泊西岸A.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增强B. 风向基本不变,风力减弱C. 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增强D. 风向改变明显,风力减弱中华哲水蚤是我国近海重要的浮游动物,其生存繁殖受水温影响显著(一般要求水温低于27℃),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受季风海流作用中华哲水蚤每年2月出现在南海水域,9月份便消失。
左图是南海北部海域海流分布示意图,右图是海南岛东侧海域夏季表层水温随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的主要原因是A. 距离陆地较近B. 太阳辖射较弱C. 上升海流较强D. 陆地径流较多8. 夏季,海南岛东部海域中华哲水蚤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是A. 数量减少,集中于近海B. 数量减少,集中于远海C. 数量增多,集中于近海D. 数量增多,集中于远海9. 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
主要原因是A. 水蚤因营养物匮乏而消亡B. 水蚤随季风海流向北迁徙C. 夏季因鱼类大量捕食而绝迹D. 度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当太阳、卫星、地面天线(俗称锅盖)三点共线时(如下图),地面天线会接收大量太阳电磁辐射,卫星信号因受到强烈干扰导致电视画面不清晰甚至黑屏,这种现象就是日凌。
我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中星6B定点于(00,1160E)上空,为央视、上海卫视等电视台提供信号传输服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0. 北京市居民如果想接收中星6B的电视信号,在安装卫星地面天线(锅盖)时,应将其朝向A. 东方B. 南方C. 西方D. 北方11. 日凌现象每年发生两次,北京发生第一次日凌现象的时间在A. 春分日前B. 春分日后C. 秋分日前D. 秋分日后3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2018 年 10 月 10 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波,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堰塞湖地区山高谷深),两天后堰塞湖右岸拢口完全冲开,湖水水位下降,渍坝隐患消除。
11 月 3日,江边县波罗乡白格村原山体滑坡点发生了规模更大的二次滑坡,造成金沙江断流并形成堰塞体,堰塞体水面以上滑坡塌方体达 310 万立方米(见图 8 )。
到 11 月11 日 9 时,堰塞湖水位累计上涨 57.44 米,推算堰塞湖蓄水量约为 4. 69 亿立方米。
(I)简析白格堪塞湖地区山高谷深的成因。
(4 分)( 2 )说明白格堪塞湖处易发生滑坡的原因。
(4 分)( 3)简述白格堪塞湖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10 分)(4 )在收看了金沙江因滑坡而形成白格堪塞湖的新闻后,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展开了讨论,小明认为可以利用堪塞体修建水坝,小亮则提出反对意见,请说出小亮反对的理由。
(6 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到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
该河流因盛产沙金而远近闻名,考察发现其金粒主要来源予南部山区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中。
地质学者在其河道的河床底部、边滩、河漫滩等位置均发现了沙金颗粒,但不同的河段沙金的粒径和富集的位置有较大的差异,河流两侧被牛轭湖围绕的古河漫滩是沙金的高富集区。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发现沙金后,大量淘金者的迁入使圣母河沙金长期处于无序开采状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1)指出12月一次年3月、6—8月影响圣母河流域的气压带或风带,并分别说明其对圣母河沙金形成、开采的有利影响。
(2)说出上游河段沙金颗粒的粒径特点及其富集在河道中的位置,并分析原因。
(3)据下图说明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
(4)说明圣母河流域大规模无序开采沙金对河流水文生态的影响。
4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基西米河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南部,1962年—1971年间被渠化为一条长90千米、深9米、宽仅100米的几段近似直线的人工河道组成的运河,河长缩短了38%,并沿河修建了6级水坝,形成系列河道型水库。
但1976年开始了基西米河渠道化河道的恢复工程,现在几乎恢复了河道的自然面貌。
图为基西米河区域示意图。
分析基西米河曾经渠道化的目的及现在恢复自然面貌的生态作用。
2019届高三高考一摸地理模拟试题2019.2.25 参考答案1.B2.B3.A【解析】“除霾塔”利用空气热升冷降原理,经太阳能集热棚增温,热空气上升,经过净化后,清甫的空气从高空再下沉循环。
【解析】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剧烈,易造成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上升遇阻,污染空气集聚,“除军塔”利用白天收集的热量,在夜间主动散热,从而实现对近地面污染空气的净化;晴朗无风的白天,空气对流旺盛,污染空气容易扩散稀释,“除军塔”工作效率低。
【解析】底部铺设碎石起到白天收集热量及反射部分太阳光,夜间主动散热的作用。
4. D5. C6. B【4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湖面上等温线的凸出方向,说明湖泊的气温较同高度山坡的温度高,是由于夜晚山坡岩石降温速度较快所致,再根据图中数值判断,气温在0°以上,较低,为冬季气温状况,所以此时为冬季子夜前后的气温曲线,故选D。
【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湖泊面上的气温较东西两岸高,形成低压,而东西气温低,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湖面,在地偏力影响下,形成西北风,故选C。
【6题详解】去湖以后,由于湖泊与湖岸之间的热力差异变小,所以风力减弱,而风向基本不会发生改变,故选B。
7. C 8. A 9. D【7题详解】夏季海南岛东侧近岸海域水温偏低,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影响,导致离岸风,海水上泛,C对。
距离陆地近的地区大陆性特征明显,受大陆的影响,气温较高,A错。
太阳辐射没有近岸和远岸的区别,B错。
陆地径流一般会使得水温升高,D错。
故选C。
【8题详解】由于中华哲水蚤适宜生活的温度在27°以下,夏季随着水温升高,不适宜其生存,所以夏季数量减少,同时,由于近岸地区水温较远海低,更加适合其生存,所以集中在近海地区,故选A。
【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华哲水蚤广泛分布于黄海和东海水域,南海海域纬度低,夏季水温高,所以秋季,在图示水域没有发现有中华哲水蚤分布是由于夏水蚤因水温升高而死亡,故选D。
10. B 11. A【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中星6B定位在赤道与东经116°上空,该地位于北京正南方向,所以在安装卫星地面天线(锅盖)时,应将其朝向正南方向,故选B。
【11题详解】读图可知,北京的天线倾角为43°,若发生日凌现象,卫星与太阳和锅盖在同一直线上,说明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43°,根据计算公式,当太阳直射在南纬7°上时,会发生第一次日凌,所以此时应位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故选A。
36. 命题透析本是以全沙江白格堪塞湖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地质地貌、自然灾害的形成和应对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要点 (1)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板块挤压,地壳缓慢抬升(2 分)该区域降水量较大,地势起伏大,流水向下侵蚀作用强烈(2 分)。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2 )白格堪塞湖两岸山高谷深,山体坡度大(2 分);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岩体较破碎(2 分)。
( 3)危害:淹没上游地区的耕地、道路和草场等,造成涝灾;堪塞湖蓄水量大,渍堤后会形成洪灾,威胁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金沙江断流,影响下游用水安全;可能诱发其他地质灾害。
(任答其中2 点,每点2 分,共4 分。
)措施:及时疏散两岸地势较低处的居民(2 分)监测堪塞体及湖体水文(2 分);在堪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实施定向爆破泄流等(2 分)。
(4 )该处多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说明地质条件复杂,不适宜修建水坝(2 分);堪塞体较为松散、不稳定,随时可能溃堤(2 分);上游不具备建坝蓄水的条件,缺乏前期可行性论证与库区蓄水准备等(2 分)。
37、(1)图示区域12~次年3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较强的地表径流侵蚀南部山区含金矿的岩石,将沙金搬运到河流中沉积;6~8月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利于沙金的开采。
(2)粒径较粗(大),富集在河床底部。
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搬运作用强,粗大的沙金颗粒难以被河水搬运而沉积在河床上。
(3)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水主要流向北(左)岸,南(右)岸流速慢,含金沙石堆积形成边滩;北(左)岸不断被侵蚀,南(右)岸边滩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逐渐变弯形成面积较大的含沙金河漫滩;在凹岸处水流强烈的侧蚀作用下,河流裁弯取直,弯曲河道与河流分开,河漫滩废弃形成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
(4)改变河道,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或水流变得紊乱),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纬10°-20°之间大陆西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12~次年3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较强的地表径流侵蚀南部山区含金矿的岩石,将沙金搬运到河流中沉积;6~8月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河滩出露,利于沙金的开采。
(2)沙金粒径大小主要结合水流速度对沉积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搬运作用强,粗大的沙金颗粒难以被河水搬运而沉积在河床上。
(3)古河漫滩沙金富集区的形成过程要结合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