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引言 (2)2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发展及要求3ﻩ2.1动力电池的发展 (3)2.2ﻩ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 43ﻩ铅蓄电池ﻩ43.1铅蓄电池工作原理 (4)3.2铅蓄电池性能特点 (5)3.3铅蓄电池应用范围5ﻩ4ﻩ镍氢电池........................................................................................................... 64.1ﻩ镍氢电池工作原理 (6)4.2镍氢电池性能特点.......................................................................... 64.3ﻩ镍氢电池应用范围 (7)5ﻩ锂离子电池7ﻩ5.1ﻩ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5.2ﻩ锂离子电池性能特点7ﻩ5.3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8ﻩ6ﻩ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趋势ﻩ86.1铅蓄电池发展趋势.......................................................................... 86.2ﻩ镍氢电池发展趋势 (9)6.3ﻩ锂离子电池发展趋势 ......................................................................... 97ﻩ结论................................................................................................................. 10参考文献11ﻩ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究综述摘要:电动汽车电池既是发展电动汽车的核心,更是电力工业与汽车行业的关键结合点。
结合电动汽车的发展和要求,概述了车用动力电池的基础情况,重点介绍了3种主要电动汽车电池:铅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应用范围,并对3种电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展望。
1引言诞生百年之久的汽车,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时尚和文明,也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实体产业。
然而近10年来日益普及的燃油汽车,给人类社会增加了无法回避的能源和环境压力。
新能源汽车是时下应对危机、金融开放、双边贸易、气候变化和新能源合作等各类国际峰会的热门议题。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各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与能源、环境和气候等硬约束下,引导汽车产业变革的方向标,更是国内外汽车企业谋求产品转型和提高可持续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以燃油作为产生动力源的传统汽车,它只要处于发动和行驶的状态,就在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石油能源供求形势和环境保护压力,一是石油能源保障问题,逐步枯竭的碳化石油自然资源,大约有40-50%正被汽车消耗着,汽车使全球石油能源的安全保障难度加大;二是二氧化碳的减排,全球20%至30%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自于汽车。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汽车是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全球十大国际大都市的空气污染监测表明,约35%以上的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来源汽车的排放[1]。
要保持汽车产出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美好,汽车产业必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必须对汽车发动机进行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两个方面:一是替代燃料的系统。
采用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及天燃气来替代传统的汽柴油的技术路线,部分技术已实现;另外一个就是比较根本性或革命性的燃料系统变革:纯电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2]。
从技术来看电动汽车并没有碳减排的效果,但是为未来碳减排技术应用提供一个前提,也就是说我们从每辆单车的碳排放的治理集中到上一个环节,就是发电环节碳排放的治理和控制。
另外未来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这些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会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碳排放的程度。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池、驱动电机、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和车体五个主要部分。
而生产电动汽车关键的三个组成部分为:电池、电机、电控[3]。
电池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电动机将电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或直接驱动车轮和工作装置[4]。
目前开发的电动汽车的性能问题都与电池技术发展紧密相关。
2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发展及要求2.1动力电池的发展1837年Davidson于阿伯丁制造了世界上第1辆以电池为动力源的车辆。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之间,电动汽车由于缺乏成熟的电池技术和合适的电池材料发展得非常缓慢,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传统汽车占领了市场[5]。
第1代现代电动汽车EV1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96年制造,它采用的是铅酸电池技术。
1999年研发的第2代通用汽车公司的电动汽车以镍氢电池为动力源,一次充电的行驶里程是前者的1.5倍,同样因无竞争力而退出市场。
同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利用镍氢电池技术制造了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相结合的第3代电动汽车,即混合动力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s)。
HEV是具备多个动力源(主要是汽油机、柴油机和电动机),根据情况同时或者分别使用几个动力源的机动车辆[6]。
镍氢电池成为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研究领域和市场应用中最受关注的电池。
2006年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全性方面的大幅提高,使之逐步被应用于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成为镍氢电池强劲的竞争者。
2007 年,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plug-inHEVs,PHEV)诞生了。
PHEV 与HEV最大的不同是它的电池能量可来自于电网,而不完全依靠内燃机化石燃料提供。
当电池电量高时,PHEV采用纯电动车模式(动力完全来自电池)行驶,电池电量降低时,进入传统的HEV模式。
2008 年,金融危机、国际油价的高位震荡和节能减排等产生巨大的外部压力,全球汽车产业正式进入能源转型时期。
世界各国对发展电动汽车实现交通能源转型这样的技术路线达成了高度共识;电动汽车电池产业同样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2.2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动力电池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提供电能,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推广所考虑的动力电池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7]: 1)高能量和能量密度;2)高功率和功率密度;3)快速充电和深度放电的能力;4)可循环使用,寿命长;5)高充电和放电效率;6)安全性能高且成本合理;7)免维护;8)环保且可以回收;9)能与汽车工程有机结合。
纵观电动车的整个发展过程,出现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汽车和电池,其中产生巨大影响并商业化使用直到现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主要有铅蓄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本文将针对这三种重要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3铅蓄电池铅蓄电池是一种传统的电池产品,自1859年发明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该产业的发展仍方兴未艾。
铅蓄电池目前仍是化学电池中市场份额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电池,销售额居二次电池之首,特别在起动和大型储能等应用领域, 较长时期内尚难以被其他新型电池替代[8]。
3.1铅蓄电池工作原理铅蓄电池(RLAB)的正极为PbO2,负极为海绵钛Pb,电解液为稀硫酸溶液。
其反应机理为:正极:PbSO4+2H2O→PbO2+3H++HSO4−+2e−负极: H++PbSO4+2e−→Pb+HSO4−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H++2HSO4−3.2铅蓄电池性能特点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新一代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不须维护,允许深度放电,可循环使用;然而铅蓄电池比能量和比功率低的致命弱点,根本原因是金属铅的密度大。
功率密度虽可以通过增大电极的表面积来提高,却会增加侵蚀速度而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充放电方式也会严重影响它的使用寿命,长期过充电产生的气体会导致极板的活性物质脱落,不适合放电到低于额定容量的20%,反复过度放电同样导致寿命急剧缩短;此外,在没有定期充满的情况下会有硫酸盐晶体析出,硫酸盐晶体会使电池的孔隙度降低,限制活性物质的进入,导致电池的容量减小。
在典型的HEV应用中,电池经常工作于一个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3.3铅蓄电池应用范围小型铅蓄电池主要用于便携式家用电器,如手提式吸尘器、磁带录像机、电动玩具、报警器、应急照明等,也大量用于计算机和小型不间断电源。
中型铅酸电池多用于起动、照明、点火等,如汽车、高尔夫车和自动导向车等都用这类电池。
而大型铅酸蓄电池也广泛应用于邮电通讯、瞬时备用电源、大型UPS电源、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的配套能源,,在负载调峰用电方面也有较多应用。
同时,铅酸蓄电池(AGM-VRLA和Gel-VRLA)在国内主要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巴士等。
4镍氢电池4.1镍氢电池工作原理镍氢电池以金属氢化物为负极活性材料,以Ni(OH)2为正极活性材料,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为电解液。
其充放电机理为:充电时由于水的电化学反应生成氢原子,立即扩散到合金中,形成氢化物(MH),实现负极贮氢;镍电极活性物质Ni(OH)2释放出一个电子,变为充电态的NiOOH。
而放电时氢化物分解出的氢原子又在合金表面氧化为水,NiOOH吸收一个电子还原为Ni(OH)2,镍氢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如下:正极:Ni(OH)2+OH−→NiOOH+H2O+e−负极:M+xH2O+xe−→MH x+xOH−电池的总反应:M+xNi(OH)2→MH x+xNiOOH4.2镍氢电池性能特点镍氢电池(Ni-MH电池,镍金属氢化物电池)和同体积的镍镉电池相比,容量增加一倍,充放电循环寿命也较长,并且无记忆效应。
镍氢电池具有以下特点:比能量高,是Ni-Cd蓄电池的1.5~2.0倍,大约在60~80Wh/kg;工作电压1.2V,与Ni-Cd蓄电池相同;可快速充电、放电;体积比能量130~170Wh/L;循环使用寿命500~1 000/次;可以取代有毒、废电池难以处理的Ni-Cd蓄电池,被誉为“绿色环保电池”;具有大容量、大功率的驱动型电池,同时又是一种物质“活性”较强、容易外逸、封装技术要求很高的电池[9]。
镍氢电池广泛应用受限的原因是其在低温时容量减小和高温时充电耐受性的限制;此外,价格也是制约镍氢电池发展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如金属镍非常昂贵。
镍氢电池虽比铅酸电池储存更多的能量,但过放电会造成永久性损伤,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必须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电池储存的大部分能量并没有被实际使用,如丰田Prius只能使用电池20%的能量[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