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肝切除——21世纪肝脏外科新理念

精准肝切除——21世纪肝脏外科新理念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全军肝胆 外科研究所 通信作者:董家鸿.Email:don医学和循证医
万方数据
主堡处型盘壶!Q塑生!!旦筮!!鲞筮!!魍g丛!』!!强:盟!!!些竺!!塑:!!!:塑:丛!:!!
学兴起的背景下,依托当前高度发达的生物医学和 信息科学技术支撑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肝脏外科理 念和技术体系,旨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 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最大化,
在肝脏外科发展的初期,由于对肝脏解剖和功能认
知的缺乏,肝切除术只限于肝脏边缘的小块楔形切 除。由于缺乏有效的止血措施,肝切除术的死亡率 极高,直到1908年Pringle创用暂时性阻断肝蒂的 止血手法,肝切除术中大量出血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20世纪中叶,对肝内管道的铸型研究揭开了肝 脏解剖的神秘面纱,肝脏外科从此告别盲目肝切除, 遵循肝脏内部解剖结构的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应运而 生并广泛应用。然而,受制于80%以上肝癌患者伴 有肝硬化的现实以及缺乏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可靠 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保留更多剩余肝实 质和减少术后肝衰竭为目标的不规则局部肝切除术
肝脏体积;当存在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化疗后等急
性或慢性肝实质损害时,肝脏代偿和再生潜能受损, 肝脏所能耐受的切除量随之下降。精准肝切除需要
根据个体肝脏的不同病理状态精确评估肝脏储备功 能和再生能力,准确掌控肝切除安全限量。
对各种肝脏病的疾病本质、病理特征和分期的
研究进展,为合理选择肝切除范围和术式提供了依
标,正是这一革新理念推动着传统经验外科模式向 现代精准外科(precise surgery)模式的转变u引。随 着世纪交替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肝脏外科借助现代 科学技术平台跨入精准肝切除(precise resection)时代。 肝切除术的历史演进 1888年德国外科医生Langenbuch成功完成世 界首例择期肝脏切除术,标志着肝脏外科的诞生。
学两个层面提升了肝切除术的精度和效度H1。 20世纪90年代,受益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
决策和微创化手术才能代表2l世纪的现代外科,对 患者整体健康和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成为外科治疗 的新理念和新标准[_M]。单纯追求手术治疗的物理
效果不再是外科手术的终极目标,对手术质量的评
价已由过去片面强调彻底清除病灶转向“最小创伤 侵袭、最大脏器保护和最佳康复效果”的多维角度 综合考量,从而导致传统经验外科模式向着现代精
肝脏解剖的复杂性在于肝脏存在肝动脉、门静
脉、胆管和肝静脉等四组彼此交织的脉管系统。对
肝脏功能性分段和肝内管道结构区段性分布规律及
其变异特点的充分认识,为以解剖性肝脏手术为特 征的精准肝切除奠定了解剖学理论基础。 肝脏强大的代偿和再生潜能是肝切除的生理学 基础【lo]。正常肝脏可以耐受70%一80%体积的肝 切除,且剩余肝脏能够迅速再生恢复到原本稳定的
虫堡处社苤壶!Q塑生!!旦筮!!鲞箍21翅垡垡!』§坚强:奠!!鲤壁!!Q塑:!!!!!:塑堡至!
.夕卜科论坛.
精准肝切除——21世纪肝脏外科新理念
董家鸿黄志强 方法的应用、肝脏血流控制技术的日趋完善、肝脏外
随着生物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以及循证医学、 人文医学的兴起,外科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以 最小创伤获取最佳康复”已成为现代外科追求的目
据。肝细胞癌和肝脏转移癌呈沿肝段门静脉分支在
荷瘤肝段内播散的特征,而肝胆管结石病具有沿病
变胆管树在肝内区段性分布的特征,这就决定了解
质有助于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应用CUSA、超声
止血刀、水刀、TissueLink等精细肝实质离断器械也 可有效减少肝切除出血,甚至做到在不阻断入肝血 流下的无血肝脏切除。Pringle手法仍是目前肝切 除术中最常用而有效的暂时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 为了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一般采用间歇 性Pringle手法。与Pringle手法相比,选择性半肝血 流阻断可显著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流损害,对于伴有 肝功能损害或预留肝脏功能性体积较小的肝切除患 者尤具实用价值¨6|。
并最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性创伤侵袭,最终 使手术患者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精准肝切除不是特 指某种高端外科手术技术,也并非一个普适于所有

h以上;肝脏血管隔离加冷灌注可以进一步显著
延长肝脏耐受缺血的时间。关于肝脏耐受血流阻断
时限的新发现为肝切除术中合理设计肝脏血流阻断
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精准肝切除的技术支撑
合优化应用。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和技术涵盖以手术 为核心内容的外科治疗全过程,包括术前评估、手术
恶性肿瘤分期和良性病变分型,同时准确了解肝内 复杂管道系统的分布、走行、变异及其与病灶的毗邻
关系,从而为肝脏病灶可切除性的判断、手术适应证
规划、术中操作和术后管理。
精准肝切除的理论基础
的选择和手术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最近,先
精准肝切除的创新理念必须依托当前高度发达 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转化为现实。现代医学 影像技术为肝脏外科医生透视肝内解剖结构和病灶 形态增添了一只慧眼。超声、CT、MPd等多种影像
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够精确评估肝脏病变范围、
病例的标准肝切除术式;而是针对不同病情的个体 病例,在高精度和高效度标准的要求下,一系列现代 科学理论和技术与传统外科方法在肝脏外科中的综
外的分布及肝脏脉管系统受累状况。对于具有浸润
转移特性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尚需要根据各类肿
瘤的生物学行为及个体病例的肿瘤分期,对现有影 像学手段尚不能辨明的侵袭范围做出合理的推断。 2.不可切除肿瘤的降期处理:对于病变范围广 泛的肝脏恶性肿瘤,可以通过降期治疗使肿瘤侵袭 范围缩小,为治愈性肝切除创造条件。肝脏恶性肿 瘤的降期治疗方法包括术前肝动脉栓塞化疗、新辅
剩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
处理等已成为精准肝切除的核心内容。 腹腔镜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相比,具有入路微
助化疗、精确放疗等,可根据不同肿瘤对这些方法的
敏感性来选择应用m J。 3.遵循无瘤手术原则:精准肝切除术应遵循无 瘤原则以避免肿瘤残留和医源性播散。应依据肿瘤
创的优势,但其肝切除范围和精度受到一定限制。 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肝切除依靠高分辨率的全景三
准外科模式的悄然转变。
持续进步、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和肝脏体积术前测算
精准外科理念在肝脏外科的演绎突出体现为精
DOI:10.3760/cnuL
j.issrL 0529-5815.2009.21.001
准肝切除。近年来,精准肝切除这一名词用于对肝 切除手术技术方法的描述偶见于国内外文献报 道一]。但是关于精准肝切除的概念及其内涵迄今尚
浸润转移特性在瘤体外无瘤浸润的正常肝组织中将
肿瘤整块切除。对于侵犯肝脏重要脉管结构的恶性 肿瘤病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可显著提高肿瘤的治愈 性切除率。对于主癌灶切除后微小残余病变,可以
通过射频消融、精确放疗、TACE等作补救性治疗达
到彻底清除肿瘤的目的。 二、最大限度保护剩余肝脏的策略 剩余肝脏功能性体积及其结构完整性是决定术 后肝脏功能代偿状态和手术安全的关键因素。 1.肝切除安全限量的个体化评估:肝切除安全 限量主要受制于肝脏功能的代偿极限,以保证剩余 肝脏功能充分代偿为前提。不同个体或不同疾病性 质的肝病患者之间功能性肝脏体积存在极大差异。
进的IT技术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及外科手术学融 合而形成的数字化外科技术开始应用于外科临
外科学的发展高度取决于医学理论的创新和治 疗观念的演变,精准肝切除以对肝脏解剖结构、生理
功能和病理特征的现代认识为理论基础。
床¨3|。利用数字外科技术平台,可以将个体的肝脏
断层图像数据重建成数字化三维可视化肝脏模型, 进而对肝脏解剖结构和病变形态特征进行精确定量 分析,并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肝切除和手术 规划。 过去,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只能依靠Child分 级等粗略的半定量方法,对预留肝脏体积的评估是 术前借助CT/MRI影像粗略估算和术中对肝脏实体 的大体目测。近年来,肝功能定量检测方法吲哚菁 绿排泄试验(ICG)结合常规肝脏生化检查以及 Child分级,成为综合评定肝脏储备功能的主要标 准。肝储备功能评估结合计算机辅助的肝体积精确 测量,为确定肝切除安全限量和适当肝切除范围提 供了可靠依据¨“。 目前,针对肝切除术中出血已经形成了一系列 成熟的处理方法D5]。由于肝段和肝叶之间的解剖 间隙存在乏血管区,按照肝脏的解剖间隙离断肝实
维图像处理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能在狭小空间内
清晰而精确地进行组织定位和器械操作,克服了常
规腹腔镜器械甚至人体的生理局限,使腹腔镜肝切 除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大幅提高,为跨越腹腔镜肝切 除与开腹肝切除术之间的鸿沟,实现腹腔镜下精准 肝切除开辟了道路。 精准肝切除的外科策略 肝切除手术的理想目标是治疗有效性、手术安 全性和干预微创化的统一。肝切除手术的有效性在 于彻底清除目标病灶,安全性在于剩余肝脏功能充 分代偿,微创化要求以最小的创伤代价完成安全而 有效的手术,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又彼此制约的复 杂关系。切除足够大范围肝脏以彻底去除目标病灶 的病理学要求与最大化保留足够剩余功能性肝脏的 生理学原则之间存在矛盾冲突。肝切除术本身是一 把通过造成创伤而治愈肝脏疾病的“双刃剑”,安全 有效治愈疾病的要求与手术创伤侵袭的风险之间也
下降到90年代的3%以下,甚至有连续1000例以
上大宗肝切除病例零死亡的报道怕J。具有标志性 意义的肝癌切除术5年生存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 约16%提升至90年代的40%一50%。然而,肝切 除术的手术安全性和对肝脏疾病的总体治疗效果仍 有待进一步提高。 精准肝切除理念的形成 20世纪后期肝脏外科学的辉煌成就诱导外科 医生以追求手术数量和挑战肝切除极限和禁区为时 尚和荣耀。然而人文医学和循证医学的兴起,迫使
因此,肝切除安全限量不应以肝切除量的多少来衡
量,而应以必需的剩余功能性肝体积来度量。一般 认为,正常肝脏的肝切除安全限量是预留肝脏体积 不少于25%一30%标准肝体积。根据亚洲和欧美 的临床研究资料¨0.18 J,联合Child分级、门静脉高压 征象和ICG排泄试验可对伴有慢性肝病的病例的 安全肝切除限量做出预测。Child C级是任何肝切 除的禁忌证;Child B级、Child A级伴有门静脉高压 征象或伴ICG R,5清除率>30%的病例只能做亚肝 段级的限量肝切除或者肿瘤剜除术。对于无门静脉 高压征象的Child A级病例,若ICG R。5<10%,肝切 除后预留肝体积应不少于40%一50%标准肝体积; 如果ICG R.,在10%一20%,预留肝脏应不少于 60%一70%标准肝体积;如果ICG R15在20%一 30%,预留肝脏应不少于70%一80%标准肝体积。 2.增加剩余肝脏的功能性体积:如果预留肝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