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汪健张川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的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企业国际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国际化经营不再是大公司、大企业的专利,占全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无疑也是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我国中小企业只有走出国门,不失时机的实现国际化经营,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全球化浪潮中生存并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管理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含义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指通过贸易和工业活动的布局和公司的跨国性网络借以增加国际经济活动和实现经济一体化。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1.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金融、和生产的全球化,它促进了资金、商品和资本的全球流动。

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置身事外,任何一个企业也无法逃避一个事实,即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生产分工协作日益全球化。

在这一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也不得不开展跨过经营和海外投资。

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2.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经营。

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但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单靠大企业不行,还必须中小企业的参与。

两者
有机结合、密切合作,才能促进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3.中小企业应对国内竞争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竞争空前激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较大的挤压,从而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通过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在迈向国际化经营的路途上还只是刚刚起步,不能全面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和我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1.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组织、人事、劳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缺乏严格的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面对陌生的国外市场和经济环境,企业缺乏市场研究,经营方式粗放。

2.缺乏强烈的跨国经营欲望和动力。

加入WTO给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加工配套的商机,但是,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参与国际竞争的热情及信心,企业无法能动的规划出参与国际竞争的策略,取法强烈的跨国经营欲望和动力。

3.技术创新能力弱。

阻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技术创新问题就更为重要,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占去昂过研究经费的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4.企业人员国际化经营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和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这使企业难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吸纳科技、管理等优秀人才,而封闭式的经营方式,也使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造就外向型的经营人才,特别是在国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国际标准规范和市场渠道等一些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问题方面,国内大多数中小企业尚不具备。

5.国际竞争力差。

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价格、分销和促销等方面,以及整个营销战略和管理方面都处于较低级的经营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品结构来说,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韩国、东盟等国的出口产品存在严重的同构性。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要求,结合全球范围内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趋势,切合实际的选择中小企业跨国发展的经营对策,是我国中小企业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小企业生存并壮大的必由之路。

1.利用自身优势进入适宜经营范围。

积极利用相对的技术优势。

和成本优势选择投资行业,进入适宜的区域范围从事跨国经营活动。

中国大型企业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拉美市场就成了很少被关注的地带,这就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拉美等国家跨国经营提供了新的契机。

拉美地区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对
人均资源水平较低的我国无疑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中小企业捉住有利时机进入正在实施开发、引进资金并实行各种优惠政策的拉美国家跨国经营。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拉美国家跨国经营的行业可侧重于小水电、木材加工、轻纺、制鞋业、电子、机械等方面,这样既可满足这一地区的需要,又可获得国美所需资源,同时又可带动中国许多产品的出口。

2.开辟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市场。

努力渗透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市场,增强占领这些市场的跨国经营能力,东欧及独联体各国作为中国的近邻和传统友好国家,双方有着较宽的合作领域,如中国的家电、服装、纺织、丝绸、日用品加工等非常符合对方的需要,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应采取灵活的对策,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通过易货贸易等经营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由于中小企业多数实力有限,竞争力较弱,不具备承担较大风险的条件,只适宜采取跨国合资或合作方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战略目标。

另外,企业跨国方式的选择,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譬如能否带动原材料、零配件、设备、技术等配套输出;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注意选准跨国经营的合资、合作伙伴。

在项目达成之前,应采取多种方式对目标国家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掌握第一手资料。

调查方式主要是:通过走访目标国家的有关主管部门,获得该国
对外资引进的优惠政策和各行业的特殊政策资料;通过与目标国家的有关商业机构和研究机构接触,获得有关产品在该国的供求情况;通过中国的驻外机构,调查了解目标国家的合资合作伙伴,弄清其资信和履约能力、资金供应能力和销售渠道。

同时,要尽可能借助目标国家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采取多方投资,逐步过渡,分散风险等方式,以保证跨国经营企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4.注意发挥中小企业联合优势,增强其实力和竞争能力。

在当今世界经济运行过程中,国际化与集团化密不可分,跨国经营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强联合,发挥集团优势才能有利于实现其全球性战略目标,增强其适应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能力,中国目前的跨国经营企业大多各自为敌,采取游击式、分散式的经营方式,难以形成综合性的整体力量,更难以适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联合把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其他要素有效地组合起来。

5.注意跨国经营的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跨国发展,面临的环境十分复杂,风险的存在就难以避免,尤其关键的是如何把跨国经营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要求跨国经营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广罗国际市场信息,深入研究,分析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从中预测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早采取防范措施。

6.注意实施跨国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确定中小企业跨国经营项目能否成立的根本性依据和前提条件。

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规章、经济运行方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等诸
多方面。

与他国相比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截然不同。

因此,在决策前必须严格地、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资本等多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发挥其比较优势的同事,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等,以实现自身跨越式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陆兴发《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
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陈宁、林汉川《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政策支持体系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80经营管理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