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太阳能利用现状与规划(终版)

中国太阳能利用现状与规划(终版)

中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太阳能利用现状2010 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1600 万千瓦,其中我国年产量1000 万千瓦,近10 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约6 倍,年均增长50%以上,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

2010 年,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000 万千瓦,主要应用市场在德国、西班牙、日本、意大利,其中德国2010 年新增装机容量700 万千瓦。

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转换效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全产业链的成本快速下降。

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已经从2000 年每瓦4.5 美元下降到2010 年的1.5 美元以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明显提高。

根据欧盟及成员国颁布的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到2020年,欧盟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9000 万千瓦,其中德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5100 万千瓦,西班牙光热发电将达到1000 万千瓦。

中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

适宜太阳能发电的国土面积和建筑物受光面积也很大,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冀北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占到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具有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资源潜力,东北地区、河南、湖北和江西等中部地区,以及河北、山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可供太阳能利用的建筑物面积很大。

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就进入了持续5年的爆发式增长期。

2006年~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连续5年年增长超过或接近100%;200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为7万千瓦,201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为80万千瓦,2011年装机容量达到36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

2012年装机容量预计达到700万千瓦。

国内多晶硅产量由2008年的4685吨增长到2011年的82768吨,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28%上升至57%。

2008年,中国光伏企业不足100家,到2011年底已经膨胀至2500余家。

2011年,光中国光伏的产能就超过40GW,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是27GW,2012年装机大约是31GW。

从2008年开始,进入我国的海外多晶硅从1.7万吨快速增长到去年的6.47万吨,年复合增长超过56%。

与此同时,在海外多晶硅巨头的低价倾销下,价格从300多美元/公斤的高点一路下滑,2011全年下滑了60%以上。

2012年10月,海外多晶硅到岸价已跌至约18美元/公斤。

我国光伏产品90%以上依赖国际市场。

其中,美国市场占据了10%,欧盟市场占据了60%以上。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太阳能产业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再加上欧盟、美国和韩国的不公平竞争,多晶硅价格一路下降;中国规模以上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原来有十几家,但现在除了四五家还在坚持生产之外,其余都已关闭了生产线;2012年初,江苏中能、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重庆大全4家申请企业尚可维持开工,而到2012年第二季度,洛阳中硅和江西赛维LKD已接近完全停产。

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2011年在美欧对华“双反”(反补贴税,反倾销税)的不利外部环境下,给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变数。

2012年9月《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政策的出台可以引导企业加快转向国内市场的步伐,有望打破上述不利局面,也有望为濒临绝境的国内光伏企业带来一道曙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国外市场带来的风险。

预计到2030年,光伏发电在世界的总发电量中将占到5~20%。

光伏发电的优缺点与常用的火力发电系统相比,光伏发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①无枯竭危险;②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外,绝对干净(无公害);③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可利用建筑屋面的优势;例如,无电地区,以及地形复杂地区④无需消耗燃料和架设输电线路即可就地发电供电;⑤能源质量高;⑥使用者从感情上容易接受;⑦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

缺点:①照射的能量分布密度小,即要占用巨大面积;②获得的能源同四季、昼夜及阴晴等气象条件有关。

③产生的电力接入电网需要增加无功补偿设备④储能困难。

太阳能利用布局和建设重点按照就近上网、当地消纳、积极稳妥、有序发展的原则,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化等闲置土地资源的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光伏电站;结合水电开发和电网接入运行条件,在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区建设太阳能发电基地,探索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的太阳能发电建设模式。

积极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在有条件的城镇公共设施、商业建筑及产业园区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等安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发挥北极星电力分布式光伏发电可直接为终端用户供电的优势,推动光伏发电在经济性相对较好的领域优先得到发展。

支持在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城镇地区,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系统,并与生物质能等其它新能源和储能技术结合,建设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微电网系统。

支持在偏远的无电或缺电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提高缺电地区的供电能力。

鼓励在通信、交通、照明等领域采用分散式光伏电源,扩大光伏发电应用规模。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地沿黄河平坦荒漠、甘肃河西走廊平坦荒漠、新疆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地区、西藏拉萨、青海、宁夏等地选择适宜地点,开展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提高高温集热管、聚光镜等关键技术的系统集成和装备制造能力。

光伏装机规划“十二五”太阳能的装机目标迄今已修订过4次,从最初的500万千瓦一度上调至1000万千瓦。

在今年5月的一场讨论中,再度上调至1500万千瓦。

此后,根据海外“双反”及市场环境的变化,又调高至2100万千瓦。

2012年9月,国家能源局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10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装机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装机100万千瓦,并网和离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按光伏电站投资平均每千瓦1万元测算,分布式光伏系统按每千瓦1.5万元测算,总投资需求约2500亿元。

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

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累计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

分布式光伏发电概况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欧美国家已相当普遍和成熟。

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光伏建筑应用占比已很大。

在美国,2010年光伏建筑应用有67%应用在非公用建筑上(居民与商业建筑)。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而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光伏发电受电网制约,并网难,同时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难以外输。

而推广光伏分布式发电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带领中国光伏产业突破目前的困局,真正迎来行业发展的“春天”。

国家能源局网站数据显示,我国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潜力巨大,全国可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屋面面积约180亿平方米,粗略测算,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潜力可达2亿千瓦以上。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鼓励政策按2012年10月29日,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位于用户附近,所发电能就地利用,以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且单个并网点总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1. 电网企业积极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提供便利条件,为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接入公共电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

接入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由项目业主投资建设,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西部地区接入系统工程仍执行国家现行投资政策)。

2.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点的电能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工程设计和施工应满足《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和《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等国家标准。

3. 建于用户内部场所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由用户自行选择,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企业提供。

上、下网电量分开结算,电价执行国家相关政策。

4.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免收系统备用容量费。

5. 电网企业在并网申请受理、接入系统方案制订、合同和协议签署、并网验收和并网调试全过程服务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以2M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为例,分布式光伏电站比集中式地面电站能省系统并网接入费用、升压站建设费用、公共电网改造费用、前期申请规划费用、盖章公关费用,光这一块就能节省大约800万元费用; 分布式自发自用,多余上传,能够确保电站的足额发电,不存在弃光风险。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按照201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1594号)“(二)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今后,我委将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

”光伏电站收益率2009年9月尚德参与并已投产的宁夏石嘴山10兆瓦项目,其电站成本是18元/瓦,电价1.15元/千瓦时。

如果以目前的光伏组件价作参数的话,电站的总成本只有11元/瓦,比3年前下降了近一半。

当初,我们投资这样一个电站是没怎么赚到钱的,但现在不同了,同样一个10兆瓦的电站项目,收益率可高达12%到13%。

”除了这类项目,现在正享受着国家补助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也是一块香饽饽。

他表示,建设1兆瓦的屋顶组件项目,总投入大概千万元,自己投资300万元,再拿到补贴600万元~700万元,项目投资3年到4年左右可收回大部分成本,而未来15年还能发电1000多万千瓦时。

而以自发自用电每千瓦时1元来测算,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

电站收益率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降价,归功于政策及组件价格的巨幅下滑,组件价格下滑更是关键。

2008年9月,国际多晶硅价格达到500美元/公斤的顶峰,2010年9月,多晶硅在两年前的定价为55美元/千克,2012年11月,只有不到18美元/千克;组件价格也是巨幅下滑,由2010年5月的1.3美元/瓦,下降到了2012年10月的0.7美元/瓦,以前光伏组件(含硅片等原材料)占整个电站成本的60%以上,现在则只有40%左右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