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一、什么是逻辑谬误逻辑学谬误属于狭义谬误,是指那些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的各种错误。

它常常出现在看似正确具有说服力,却往往经不起认真地推敲、辨别和论证的事情上。

针对不同的逻辑谬误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对策:1.规避形式谬误:我们需要熟悉各种推理形式的逻辑规则,了解它的相应有效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去运用,进行思维锻炼,逐渐熟练掌握。

只有这样,我们在生活中才能迅速地判断出各种形式逻辑,准确规避形式谬误。

2.规避歧义性谬误:在用语言表达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语言的确定性和清晰性。

要保持语言所使用的概念和判断的准确。

3.规避关联性谬误:要避免把心理因素与逻辑因素混为一谈,保证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严格遵守逻辑规则进行逻辑推导,切记不能把心理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掺杂进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

4.规避论据不足的谬误:我们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推理或论证过程中论据对论题的支持程度上。

必须确切判明论据的有无或多少,明确它对论题成立所起的支撑,以及对论题的支持和确认程度,以此来识别和警惕那些似是而非的错误推理或论证,避免论据不充足的谬误出现。

二、谬误的种类(简述三种分类的方式,主要应了解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语义谬误、语形谬误和语用谬误此划分是根据逻辑符号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类的。

具体按谬误产生于符号运用的语义、语形和语用三方面而对其进行分类。

语义谬误包括语词的歧义谬误和语句的歧义谬误等。

语义谬误产生于对符号运用的过程中,是由于表达式的意义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各种谬误,在一个句子中出现的同一个词表达意思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谓的语形谬误是指符号的运用过程中,产生于符号之间关系方面的谬误,是由于推理形式的错误而导致的谬误。

而语用谬误是同语言的使用者和语境密切关联一种谬误,产生于符号与解释者之间关系的谬误。

归纳的谬误和演绎的谬误这是按谬误产生的推理的不同对谬误进行的分类。

人们在观察、实验、调查和统计过程中收集经验材料;在分析、综合、概括、类比和探索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等过程中产生的谬误称之为归纳的谬误。

像观察谬误、机械类比都属于此种谬误。

演绎谬误是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运用演绎推理的各种形式和手段时,不遵循相应的规律所导致的种种谬误。

它出现在演绎的过程之中。

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一)形式谬误(二)非形式谬误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

这是按照其是否违背推理形式的逻辑规则来进行分类。

所谓形式谬误是演绎上的谬误,在逻辑上推理和论证是无效的,是由于推理形式不正确而产生的错误。

形式谬误包括:1.不当否定后件式是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通过否定前件来否定后件。

如果p则q,非p,所以,非q。

比如:狼吃了猪,所以它吃肉;狼没吃羊,所以狼不吃肉。

2.肯定后件式是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通过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

如果p则q, p,所以,q。

比如:你是猪,所以你贪吃;你贪吃,所以你肯定是猪。

3.肯定后件式任意地调换假言推理的前后件。

如果p则q, 所以如果q则p。

比如:你是猪,所以你是动物;你是动物,所以你肯定是猪。

4.不正确逆否式如果p则q, 所以如果非q则非p。

比如:你是猪,所以你贪吃;你不是猪,所以你不贪吃。

5.不当排斥在相容的选言判断中通过肯定部分选言来否定另一部分。

或者p或者q;p,所以,非q。

比如:你或者是猪,或者是动物。

你是猪,所以你不是动物。

6.中项不周延比如:有些医生是强盗,有些强盗是政客,所以,有些医生是政客。

7.大项不当周延一个三段论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

比如:鸽子是鸟类,乌鸦不是鸽子,所以乌鸦不是鸟类。

8.小项不当周延一个三段论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

比如:有些医生是强盗,有些强盗是政客,所以,有些政客是医生。

9.强否定从对一个联言判断的否定到对每个联言肢的否定。

比如:并非你既是猪又是驴。

所以你既不是猪也不是驴。

10.弱否定从对一个选言的否定推出至少否定一个选言肢。

比如:并非你或者是猪或者是驴。

所以你或者不是猪或者不是驴。

11.无效换位在此种情况下换位推理应当是限量的,如果不限量,则成为无效换位。

比如:所有的诗人都是作家,所以所有的作家都是诗人。

12.非此即彼从一个全体判断的假,推出一个全体判断的真。

并非所有的女孩都喜欢漂亮衣服,所以所有的女孩都不喜欢漂亮衣服。

13.差等误推从一个全称的判断的假,推出一个特殊称谓判断的假。

并非所有的病毒都是有害的,所以并非有的病毒是有害的。

(虽然结论正确,但指出推理方式有问题)所谓的非形式谬误是与形式谬误相对而言的。

概括地说,非形式谬误是指一种不确定的推理与论证,是由于推理过程中语言的歧义性或者前提对结论的不相干性或不充分性造成谬误的产生,而非它具有无效的推理形式。

它是依据语言、心理的因素从前提得出的,并且这种推出关系是不成立的。

非形式谬误又包括:一、歧义性谬误1. 概念混淆:“刽子手故意杀人,当处死刑。

”2. 构型歧义:“杰克在杰姆先进步”3. 错置重音:“我们不应背后议论我们的朋友”4. 合举:如:零件好所以机器好。

5. 分举:如: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二、关联性谬误1. 诉诸人身。

(三种)2. 诉诸情感。

3. 诉诸权威。

4. 诉诸强力。

5. 诉诸无知。

6. 诉诸起源。

7. 不据前提的推理。

8. 窃取论题。

(循环论证)9. 稻草人谬误。

三、论据不足谬误(也有叫假设谬误)。

1. 非白即黑论证。

错误的两刀论法。

2. 复杂问语。

3. 以全赅偏。

(偶性错误)。

疯子是有理性的。

4. 以偏赅全。

特例概括。

轻率概括。

逆偶性错误。

5. 混淆因果。

6. 虚假类比。

7. 预期理由。

可见在非形式谬误的这三种种类中又细分为多种谬误形式,比如歧义性谬误中的概念混淆、构型歧义、错置重音、分举合举。

歧义性谬误是交流时用语言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思想的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和明晰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也就是某一语境下,使自身语言所用的概念、判断的确定性丧失,而产生的种种谬误。

关联性谬误是指那些论据包含的信息看起来与论题的确立有关但事实上却无关。

由此引起的种种谬误。

一般说,关联性谬误都与语言和心理有关,但在逻辑上无关,是与语言心理为相关前提而产生的。

它多数利用语言表达感情的功能,以语言激发起人们心理上的同情、怜悯、恐惧或敌意等,致使人们接受某一论题。

论据不足谬误也是一大谬误种类。

它是由于论据不够充分所导致的论题不成立的错误论证。

它也分为很多种,包括以偏赅全谬误、以全赅偏谬误、以先后为因果谬误、因果倒置谬误、虚假原因谬误等多种谬误种类。

简介非形式谬误:构型歧义构型歧义又称为语句歧义谬误,是由于句子的语法结构不确定、不严谨而产生的多种含义,也就是整体上的歧义。

这种歧义有好有坏。

语音歧义谬误语音歧义谬误,是同一个句子由于读音的不同,重音所落词语的不同,也就是强调其中不同的部分而导致的语句的不同意义。

这种由于读法不同而产生的谬误就是语音歧义谬误。

合举合举又叫合成谬误,是指由整体中的部分、元素性质不恰当地推断出整体、集合的性质。

常见的就是个体的理性常常造成集体的理性。

分举分举又叫分解谬误,它与合成谬误相反,分解谬误是指由整体、集合的性质不恰当地推论到元素、部分的性质上。

混淆概念混淆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当做同一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逻辑错误。

具有相对意义的词项,如果混淆了所相对的范围、论域或语境,也可造成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一般是由认识主体对概念本身认识不清或逻辑知识欠缺而造成的。

概念混淆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识地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当做同一个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逻辑错误。

具有相对意义的词项,如果混淆了所相对的范围、论域或语境,也可造成概念混淆。

概念混淆一般是由认识主体对概念本身认识不清或逻辑知识欠缺而造成的。

概念混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逻辑错误,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反应比较接近的事物和现象的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没有辨别清楚。

要想避免概念混淆,就要对所使用的概念在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注意对同音异义和近义词的区辨。

只有这样将易混淆的概念严格区分,并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恰当地使用,才能避免错误。

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违反同一律,把某些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当做同一概念使用或在不同意义上使用同一概念而犯的逻辑错误。

断章取义谬误征引别人的文章、言论时,只取与自己意合的部分。

稻草人谬误假如你将一个比你对手实际持有的观点更加极端的观点归之于他或她,这就是稻草人谬误。

这就是为了以虚假目标来反对对方。

循环论证当辩论者为支持自己的某项主张所提供的新的论据,其实是旧主张新瓶装旧酒的重复时,就是犯了“循环论证”的谬误。

因为在论证过程中,它把论证的前提当做论证的结论。

诉诸权威权威是指那些在某个领域的某些方面能够给出结论性陈述或证明的个人或组织。

能够成为权威的个人或机构,一段时该领域的内行,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远见卓识,而且有着严谨的态度,所以在大众心目中,权威的意见最值得信任、参考和引用。

可是权威具有相对性、多元性和可变性,也不是永远可信的,所以,诉诸权威谬误有的时候就变得很可笑了。

诉诸怜悯论证形式为:“A是值得同情怜悯的,所以,关于A的命题P是对的。

”以同情心代替了论断的逻辑理由。

诉诸感情从感情出发或以感情为理由来论证论题的做法被叫做“诉诸感情的谬误”诉诸感情的谬误有时候会造成致命的危险。

诉诸威力在论证中,凭借强权、势力甚至武力去威胁、恫吓对方,迫使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谬误。

当要论证某一论题真假或者说某一个人所从事的事业、行为所存在的价值的时候,用他个人的品质来说明问题,而不考虑行为的本身,或者,指出对方持有某种观点是因为对方会因此而获利。

诉诸人身的极端表现就是恶意诋毁。

诉诸众人在论证过程中以持有某种观点的人数多来代替对该观点实质性的论证而犯的逻辑错误,因为仅以多数人的观点去论证一个论题,所以也叫以多数人的观点为论据的谬误。

重复谎言把一种主张、观点或是事件不断地重复,使人们相信它像真理一样真实。

不相干论证(推不出)在论证过程中论据和论题之间违反推理的原则所造成的逻辑错误。

也有因论据虚假事理推不出的情况以感觉经验为据人们习惯于根据既往的经验来对事情进行逻辑论证,而这种论证往往是不可靠的。

以传说为据根据传说(或道听途说)来判断论证事情和事物的确切存在,而不去详加辨别考证,把传说的东西当做真实的。

赌徒谬误认为一系列事件的结果都在某种程度上隐含了相关的关系,即如果事件A的结果影响到了B,那么就说B是“依赖”于A的。

以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的发生机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机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

错误引用错误引用论据或歪曲理解内涵,使人误解。

非形式谬误分类依据定义分类:歧义性谬误:构型歧义语音歧义谬误合举分举混淆概念偷换概念断章取义谬误关联性谬误:稻草人谬误循环论证诉诸权威诉诸怜悯诉诸感情诉诸威力诉诸人身诉诸众人重复谎言不相干论证(推不出)以感觉经验为据以传说为据赌徒谬误错误引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