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样稿

学前教育毕业设计样稿

2.讨论恐龙。
(1)让小朋友说出他们们都知道的恐龙种类。
(2)教师出示恐龙图片,请幼儿讨论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恐龙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总结。例如:霸王龙大头尖牙齿结实的后腿小小的前腿、梁龙长脖子长的尾巴拱形甲龙身上有盔甲覆盖尾巴不长 。
三、《夕阳下的恐龙世界》(轻音乐)
1.教师讲述故事《夕阳下的恐龙世界》,引出剪影画。
当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考虑到大班的孩子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等特点所以我在设计活动中以幼儿身边的感兴趣的动物开展活动,希望幼儿通过了解动物的特征,让幼儿产生关心动物、保护周围环境的美好情感。
在活动过程中,我认为对于大班的幼儿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应该在一个较为轻松游戏的环境中进行的,引入幼儿在生活过程中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和事物,通过各种活动交叉学习,促进幼儿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鼓励儿童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教师一味干涉幼儿的发展。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地参与进去但是也不能在过程中过多的干预,而是应在过程中仔细观察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幼儿的发展。
(2)认识游戏棋谱,了解游戏棋规则认识起点终点,行径路线
游戏棋规则:走到有小动物图片的格子里时,必须模仿小动物的睡眠姿势,模仿对的小朋友可以往前进一个,模仿的不对的请后退或停止。
四、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去观察其它小动物睡觉的方式,丰富幼儿的认识。
活动三
青蛙的成长(科学)
具体目标
1.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成长过程。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准备工作
1.幼儿和动物午睡情况PPT。
2.地面游戏棋,筛子。
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组织幼儿讨论
我们睡午睡的原因。
二、引导幼儿思考
1.人需要睡觉,动物是否需要睡觉。
2.观看ppt让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
(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诉。
2. 情感层面的目标:关注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关心动物类、保护周围环境的美好情感。
3. 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活动一
我眼中的恐龙(美术)
具体目标
1.尝试用剪影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恐龙的认识。
2.喜欢参加艺术创作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准备工作
1.黑色卡纸
理论依据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即不是来自主体(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而教育,按皮亚杰的说法,即社会经验。他自己精湛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其独特的路线的,使我们相信儿童是积极的、有效的探索者,儿童本人在自身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认知层面的目标:认识了解动物外形、习性等外在显性特征,萌发喜爱动物的感情和进一步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傍晚,云朵在夕阳的照耀下变成了美丽的晚霞,太阳下山了,天色暗的只能看到一个个黑黑的影子。在恐龙的世界里,有一只孤独的恐龙,它独自漫步在夕阳下,它多么的希望能有几个好朋友,它多么的希望不再孤单... 这只恐龙它很孤单,希望有人愿意帮助它。
2.讨论剪影的方法
(1)老师提示傍晚的光线很暗,所以看不清楚它的皮肤,但是能看到恐龙的轮廓,就像影子一样,这个就是剪影画。
三、观看视频
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分段播放视频。
1.请幼儿观察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青蛙生长过程图,引导幼儿回忆。
3.音乐游戏《变青蛙》,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青蛙的生长过程。
四、了解青蛙是人类有益的动物引导幼儿保护青蛙
小结:青蛙不光吃蚊子、苍蝇,还大量捕食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所以人们称它为“庄稼的保护神”。青蛙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很大,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不能捕杀青蛙,好好的保护它。
主题来源
由于幼儿园课程中经常引用动物的拟人化形像,因此,在无形中,幼儿就对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这个主题来源是利用动物作为兴趣的切入点,整合科学、语言、艺术等领域的内容展开一系列活动。
效果假设
1.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探索、发现快乐,并从中获得自信。
2.乐于与人交谈,讲话时自然、礼貌。
3.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
2.铅笔
3.各种恐龙图片
4.剪刀
5.背景图
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讨论:我眼中的恐龙
1.猜谜语引入活动主题。
教师出示一个关于恐龙的谜语,请小朋友猜谜。
谜语:它是动物,有的食肉、有的食草、有长有长长的脖子、有的长有长长的尾巴、有的长有强有力的下巴、锋利的牙齿、有的背上长有巨大的背骨、有的长着角,它曾经主宰着地球、生活在白垩纪、侏罗纪、三叠纪。
我选择动物王国作为我这次设计的题目的原因是在幼儿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接触着一些动物,想通过这次的活动让幼儿简单的了解与他们共同生活的另一物种,通过了解从而珍惜、爱护、保护它们,所以我从早期的认识恐龙到动物的睡觉再到认识青蛙是益虫过度。
通过这次的活动设计,我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能力还不足,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学习,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能力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向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让自己的设计更好,能够更好的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例如:蝙蝠倒挂着睡觉的。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2)集体讨论:动物睡觉的姿势后逐个讲述
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游戏棋活动《动物睡觉》。
(1)出示游戏棋
教师出示《动物睡觉的秘密》游戏棋
2.激发幼儿对动物生长的探究欲望。
3.知道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准备工作
1.青蛙图片
2.青蛙生长5步图
3.视频《青蛙的成长》
4.音乐视频《变青蛙》
5.青蛙的叫声
6.害虫一个。
主要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播放青蛙的叫声让幼儿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出示青蛙图片,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儿观察青蛙的外形特征:
从上往下说出青蛙的样子:什么颜色的外衣,眼睛、嘴巴怎么样的,肚皮是什么颜色的,有几条腿,教师贴上幼儿所说的外形特征局部图。对语言完整的幼儿给予表扬。 重点讲解脚蹼引导幼儿观察。
江苏开放大学
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设计
动物王国
学员姓名:学号:
入学时间:年季
电大指导老师:职称:
实习单位:
试点学校:
活动
名称
动物王国
教学对象
年龄段
大班
5-6岁
对象分析
5-6岁幼儿表现欲望增强,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能用多种材料和使用辅助工具等进行美术创造,能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行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兴趣比对物的兴趣浓厚。由于儿童的思维正在进一步向抽象化发展,因此在游戏中较多出现用语言和动作来替代物体的行为。5-6岁的幼儿,马上要进入小学学习,他们比4岁的幼儿更渴望了解周围世界,这一阶段的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有积极的求知欲望。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2)讨论剪影方法:直接剪、画好剪,从头开始剪、从尾开始剪、从下面开始剪。
四、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艺术创作(纸张:卡纸、色纸,恐龙)
老师拿出一些黑色的纸,有厚的、薄的,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开始剪影,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的介入引导。
五、作品欣赏与交流
活动二
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游戏)
具体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五、延伸活动
科学区:在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幼儿做成长记录表。 美工区:折纸——小青蛙或制作与青蛙有关的环保宣传画。
活动设计反思
在这次的活动设计过程中,一开始,并不是十分顺利,因为在一开始我对这个是很茫然的,后来在经过老师及同伴的帮助理解下有了一点头绪,看着简单的设计其实在上手后发现并不简单,然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主题太过于笼统,后来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主题为“动物王国” 在“动物王国”这个活动设计过程中,我想通过有关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外形、习性等外在显性特征,萌发喜爱动物的感情和进一步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傅建明,《学前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张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10年6月第2版。
3.王振宇,《学前儿童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