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心痛
1.1心血瘀阻
主症: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 加重。
兼次症:胸闷心悸,时作时止,日 久不愈,可因恼怒而加重。
舌象: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 白或黄(白)腻。
脉象:沉涩、或弦涩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 冠心 2 号方:丹参、红花、赤芍、川芎、降香 临床应用: 痰瘀互结:宜加入涤痰汤等化瘀涤痰。 痰瘀热互结:宜加温胆汤或小陷胸汤化裁治疗。
左肩疼痛,肢冷汗出。6,入急诊救治。11转 入心内科住院治疗,5小时之后,抢救无效,患 者宣告临床死亡。 死亡诊断:心痛病——真心痛。
思考题
什么是心痛病? 心痛病是怎么回事? 心痛病可治疗吗?怎
么治疗?
概念
心痛:是因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引起的 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发作性憋闷或疼痛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心脉的三种常见病变: 1.心脉痉挛 2.心脉狭窄 → 病机 3.心脉闭塞
1.寒邪内侵
素体阳虚→阴寒内侵→阴占阳位→胸阳不展 气候突变→寒凝气滞→胸阳痹阻→气机不畅
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
心痛
2.饮食不节
肥甘厚味 饮食不节
脾胃损伤 运化失常
痰浊内生 壅滞脉道
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
心痛
3.情志失调
2.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有助于诊断。 3.运动试验:运动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4.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测定:有助于诊断 5.冠脉造影:诊断“金标准”。
冠脉造影检查
导丝通过及支架植入后造影
1.如何根据疼痛性质进行辨证?
2.如何辨别气、血、阴、阳亏虚?
3.辨气滞、血瘀、痰阻、寒凝
3.《症因脉治》提出“痰瘀气”致病论:痰浊、 血瘀、气滞都可致心痛。
源流治疗
1.《灵枢》:“心病宜食薤”。 2.汉.《金匮要略》用宣痹通阳法:创瓜蒌薤白半
夏(白酒)汤、乌头赤石脂丸等方剂。 3.宋.《世医得效方》用芳香温通法:
创苏合香丸。 4.清.《医林改错》用活血化瘀法:
创血府逐瘀汤。
心痛古医案
4.1根据真心痛舌象进行辨证
4.2根据真心痛脉象进行辨证
5.如何辨别真心痛病情顺逆?
治疗原则
1.总的治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或“通”或“补”,或通补兼施。 2.发作期泻其有余(重在活血“通”络) 缓解期补其不足(重在“补”益心气) 3.虚实夹杂通补兼施 4.脱证先兆益气固脱
脾虚生痰 忧思恼怒 →肝脾受损 →肝郁气滞
痰瘀交阻
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
心痛
4.肝肾亏虚
年老体虚 房劳过度
肾阳虚衰 心气不足 心阳不振 心脉失养
肾阴亏虚肝阴、心阴亏虚
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
心痛
病因病机小结
1.病因:年老体虚、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寒邪内侵
2.病机:心脉挛急、狭窄或闭塞
3.病位: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4.病性:总属本虚标实,多虚实夹杂。
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
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5.病理产物: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6.诱因:寒冷、饱餐、情绪、劳累
1.证候特征
1.年龄:中老年 2.部位:左侧胸膺、膻中 3.症状:憋闷、疼痛(闷、绞、刺、隐痛、压榨
样) 4.放射:肩、背、前臂、咽喉、胃脘、中小指 5.时间: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几秒
至数十分钟不等。
1.证候特征
6.伴症:心悸气短、喘促、面色苍白、冷汗出
7.诱因:情绪、寒冷、饱餐、劳累或无
8.缓解因素:
轻者:经休息或含服药物可缓解。
重者:疼痛剧烈、汗出肢冷、面色苍白,
唇甲青紫,经休息或含服药物不能缓解,可发生
心脱、心衰、猝死等危候。
2.辅助检查
1.普通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或段抬高,有助于 诊断。
长沙马王堆女尸,系西 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 辛追,死时年约 50 岁。经 病理检查,发现她生前患有 冠心病(心痛)、动脉硬化 症、多发性胆石症。经病症 推断,她可能由胆绞痛引起 冠心病(心痛)发作致死。
病因病机
心肝脾肾诸脏失调…基础 病理产物……………前提 → 心脉病变→ 心痛 诱发因素……………条件
舌象:舌质淡或紫暗,苔厚腻或黄腻。 脉象:滑,或弦滑,或滑数。
2.2痰浊内阻
症状: 轻者:胸闷如窒,呼吸欠畅 重者:疼痛如刺、如灼、如绞、面色苍 白,大汗淋漓,四肢不温。
正常右心脉(右冠脉)
正常左心脉(左冠脉)
心脉 (右冠脉) 挛急
硝酸甘油注射前
硝酸甘油注射后
心脉(右冠脉)狭窄
心脉(右冠脉)闭塞
人类— 何时开始有“心痛”病 的?
人类从何时开始有冠心病的?
解剖15世纪古埃及木乃伊:发现动脉粥样 硬化病例。
解剖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公元前2世纪的女尸: 发现典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源流病名
1.最早见于《内经》,有 “厥心痛”、 “真心痛”、“卒心痛”等不同名称。 《灵枢》提出:“邪在心,则病心痛”。
2.汉.张仲景称本病为“胸痹心痛”,并在 《金匮要略》设专篇论述。
源流临床表现
1.《素问》曰:“心病者,胸中痛…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心痛引喉”。
2.《灵枢》曰:
“厥心痛,与背相控…”、“如以锥针刺其
心”、“心痛间,动作痛益甚”。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
死,夕发旦死”。
源流病因病机
1.《素问》提出“寒邪致病” 论:阴寒内盛, 胸阳闭阻,心脉不通,不通则病心痛。
2.汉.张仲景提出“阳微阴弦”病机:即胸阳不 足,阴邪搏结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
1.3处方举例
桃仁12g, 红花10g, 赤芍15g, 丹参20g, 生地15g, 降香10g, 鸡血藤30g, 田七15g,
当归10g, 川芎12g, 元胡15g, 甘草6g。
2.1痰浊内阻
主症:心胸憋闷如窒,心痛轻微,可痛 引肩背。
兼次症:神疲乏力,肢体困重,痰多气 短,或时有胸闷刺痛、灼痛。
心痛病
[教学要求]
1.熟记心痛的概念及其发病特点。 2.理解心痛的病因病机。 3.掌握心痛的诊断、鉴别诊断。 4.掌握心痛的辨证要点及各证型的特征、 治法、代表方。 5.熟悉心痛的急救处理。 6.了解心痛的现代治疗。
临床死亡事件报告
时间:2006.10.10. 地点:第一附属医院 人物:王某,男,84岁 事件:5,患者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放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