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摘要] 目的通过手足口病病原体核酸检测,掌握眉山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状况,为手足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收集2011-03/12间351例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核酸。

结果在351例患者咽拭子标本中,178例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135例为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75.84%);36例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20.22%),7例为其它肠道病毒阳性(3.93%),3~12月份均有病例报告,5、6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94.94%)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4:1)。

结论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型为主,5、6月为发病高峰,以4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l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

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报告数的不断上升,手足口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目前手足口病实验室主要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病毒核酸,此法快速、灵敏,特异强,弥补了普通PCR易污染和病毒培养分离耗时长的缺点。

本文以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收集到的2011年351份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进行检测,以期了解眉山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手足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单位:眉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眉山620010)
作者简介:杨俊英(1966-),女,大专,主管检验技师,微生物检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按照《四川省手足口病防控方案》要求,采集全市3-12月份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共351份。

1.2 检测方法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要求,对手足口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采用RT-PCR检测手足口病病原核酸。

1.3 检测试剂核酸提取试剂选用MagNA Pure LC Total NA Kit-HP(194,罗氏全自动核酸提取);Real-time PCR(RT-PCR)法选用上海之江公司生产的肠道病毒通用(EV)、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RNA检测试剂盒。

1.4 检测设备MagNA Pure LC
2.0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博日Real-time PCR(RT-PCR)仪。

1.5 RT-PCR 反应条件及结果判断逆转录及变性:45℃10 min,95℃15 min;扩增及荧光收集:95℃15 s,60℃60 s,共40个循环,在60℃收集FAM荧光信号。

根据Ct值判断结果,Ct值小于38的检测标本判断为病毒核酸阳性标本。

2 结果
2.1 手足口病病原特征2011年手足口病核酸检测咽拭子样本共351例,其中普通病例样本341例,临床诊断重症样本10例(死亡1例),在351例患者咽拭子样本中,178例检测结果为阳性,总阳性率为50.71%,其中EV71阳性135例,占总阳性的75.84%;CoxA16阳性36例,占总阳性的20.22%,其它肠道病阳性7例,占总阳性的
3.93%。

临床诊断重症样本10例,经实验室诊断阳性9例,占总阳性的5.06%,其中EV71阳性8例(1例死亡),占重症总阳性的88.89%,CoxA16阳性1例,占重症总阳性的11.11%。

结果显示:2011年眉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原以EV71为主,而EV7感染更易表现为重症。

2.2 手足口病阳性标本的分布特征
2.2.1 时间、性别及年龄分布全市3~12月均有病例报告,5、6份为发病高峰,有94例阳性标本集中在5月和6月(52.81%)(表1);年龄最小为2个月,最大为9岁,阳性标本以4岁以下儿童最多(94.94%)(169/178)(表2);178阳性标本中男性108例,女性70例,性别比为1.54: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男性标本共采集204份,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数分别为82、23和3份;女性标本共采集147份,EV71、CoxA16和其它肠道病毒阳性数分别为53、13和4份;不同性别的肠道病毒构成比和总的阳性率经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χ2=1.09, P﹥0.05,χ2=0.97, P﹥0.05)。

3 讨论
全市351例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本中,178例实验室检测为阳性,其中EV71占75.84%(135/178),说明眉山市2011年手足口病原以EV71为主,与全省网络直报一致。

10例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8例(1例死亡),占重症总阳性的88.89%,本结果显示重症病例以EV71病毒感染为主,进一步证明EV71传染性强,致病率高,易引起神经毒性,侵犯肺、心、脑,使一些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3],应用RT-PCR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病原核酸[4],可实时监测本地手足口病病原流行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春末夏初易发生流行,冬季发病较少。

本结果显示2011年全市3~12月均有发病,发病以5~6月份为高峰,80%重症病例的时间分布也集中在此期间。

发病年龄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94.94%),表明婴幼儿抵抗力低,需要特别加强对4岁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病原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及早采取隔离措施,阻止疾病传播。

阳性标本中男女比例1.54:1 ,男孩发病明显高于女孩,与手足口病主要是经粪-口和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易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日常用品传播,且男孩相对好活动,更易被感染有关[5]
综上所述,由于HFMD至今仍无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治手段,因此应用RT-PCR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病原体核酸,掌握其病原体流行特征,为手足病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以减少HFMD的暴发流行,降低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