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成立盾构机公司可行性报告

江苏成立盾构机公司可行性报告

江苏成立盾构机公司可行性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报告摘要说明随着,铁路、公路建设,水力事业,军工事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这必将带动盾构机的发展。

我国盾构机市场十分广阔。

然而当前,我国盾构机行业的现状是发展无序,行业不规范。

由于盾构机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的上级管理部门分散,这导致盾构机市场需求的具体的真实数据难以统计,行业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

xxx科技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60.0万元,占公司股份68%;B公司出资80.0万元,占公司股份32%。

xxx科技公司以盾构机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科技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科技公司计划总投资13214.2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306.30万元,占总投资的70.43%;流动资金3907.97万元,占总投资的29.57%。

根据规划,xxx科技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2898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2214.37万元,税金及附加246.20万元,利润总额6774.63万元,利税总额7955.26万元,税后净利润5080.97万元,纳税总额2874.29万元,投资利润率51.27%,投资利税率60.20%,投资回报率38.45%,全部投资回收期4.10年,提供就业职位433个。

2009年之前,我国大约有85%的盾构掘进机依赖进口。

其中,占据欧洲大半市场份额的德国海瑞克,以产量1670台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以及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维尔特的表现最为抢眼。

其中海瑞克就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

中国企业若不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盾构的“话语权”将掌握在外资手里。

第一章总论一、拟筹建公司基本信息(一)公司名称xxx科技公司(待定,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二)注册资金公司注册资金:240.0万元人民币。

(三)股权结构xxx科技公司由xxx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160.0万元,占公司股份68%;B公司出资80.0万元,占公司股份32%。

(四)法人代表武xx(五)注册地址某某出口加工区(以工商登记信息为准)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省会南京,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

江苏人均GD、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前列,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辖13个地级市。

截至2019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8070万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一大省。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31.5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3607元。

(六)主要经营范围以盾构机行业为核心,及其配套产业。

(七)公司简介xxx科技公司由A公司与B公司共同投资组建。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

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科技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二、公司主营业务说明根据规划,依托某某出口加工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盾构机为核心的产业示范项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转变“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制造业,支撑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智能化等方面与世界顶尖制造业尚存差距,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备较大长期增长空间。

世界主要发达城市人均城轨长度为0.39千米/万人,我国主要城市人均城轨长度为0.12千米/万人,其中北上广深人均城轨长度为0.22千米/万人,与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总的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二章公司组建背景分析一、盾构机项目背景分析2009年之前,我国大约有85%的盾构掘进机依赖进口。

其中,占据欧洲大半市场份额的德国海瑞克,以产量1670台居世界首位的三菱重工,以及拥有多个品牌的德国维尔特的表现最为抢眼。

其中海瑞克就占据国内盾构机市场的70%以上。

中国企业若不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盾构的“话语权”将掌握在外资手里。

中国盾构一发不可收拾。

2004年10月,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行号”地铁盾构样机。

2006年底,“先行2号”盾构在沪制造安装完成并正式下线,首次实现了国内地铁盾构的批量生产。

2008年4月,依托“863”计划,由中铁隧道集团隧道设备制造公司牵头研制的复合盾构“中国中铁1号”下线,成功地实现了从“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跨越到“造中国最好的盾构”这一梦想。

2009年9月,一台直径为11.22m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直径泥水盾构“进越号”成功贯穿上海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具备大直径泥水盾构自主设计、制造和施工技术的盾构大国行列。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

从2009年至今,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给予了盾构制造企业技术足够的实践案例及数据支持,盾构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

盾构行业经过多年的合纵连横,铁建重工、中铁装备、中交天和、三三工业等已成为中国盾构企业中的佼佼者。

通过不断努力,如今,我国已全面掌握盾构机的核心制造技术。

我国已启动掘进机器人的研发,中国盾构机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所谓智能化就是将传感技术和检测技术加入其中,包括人工操作向智能化操作转变,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的集成,以达到盾构的智能化。

另一方面,我国各地复杂不一的地质情况既给了盾构施工企业攻坚啃难的机遇,也同时促进了盾构施工的技术发展。

许多企业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并获得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成果。

如双模式盾构机、整体式滚刀、滚刀工作状态无线检测和传输、冷冻式刀盘、主驱动高承压系统、伸缩摆动式主驱动、大直径盾构机常压换刀、钢套筒盾构始发和接收、衡盾泥开挖面稳定技术、复合地层盾构施工隐蔽岩体环保爆破等新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使得国内盾构施工异彩纷呈。

未来的盾构掘进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会最大限度的避开地质风险,中国盾构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掘进机器人”。

目前,已经在做这方面的规划,国内的厂家已在开展掘进机器人的研发和试验。

很快,有着中国基因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将追随“盾构家族”成员的步伐,大步走向世界。

建设现代、文明的大城市离不开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支撑。

未来的中心城市和跨江越海隧道都更迫切需要大型盾构,所以中国除了中小盾构批量出口之外,未来“一带一路”一定会把这样的技术和装备能力批量出口,走向国际市场。

培育大规模出击国际市场的能力是所有盾构机制造企业的全球性机遇。

同时,在商业模式上,国产品牌进一步加强盾构机金融、租赁、技术辅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未来国产盾构机还将迎来更大的辉煌。

二、盾构机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随着,铁路、公路建设,水力事业,军工事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这必将带动盾构机的发展。

我国盾构机市场十分广阔。

然而当前,我国盾构机行业的现状是发展无序,行业不规范。

由于盾构机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的上级管理部门分散,这导致盾构机市场需求的具体的真实数据难以统计,行业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

相较于上世纪外盾构机一统天下的局面,近年来,我国盾构机产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逐渐形成了‘北有北方重工,南有上海隧道,中有中铁隧道’的主体架构。

近年来,我国盾构机企业结构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一类是国内装备制造企业一类是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即在原有装备制造链基础上形成的企业,这些企业基础良好。

一类是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后新成立的装备公司,这类企业原本就拥有市场,因此目前发展得比较好,占有国内市场比较迅速;另外一类则是由外资控股的中外合资和外国独资企业。

总体来说,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相较于过去有很大的改变,国内企业通过多年的努力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我国盾构机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很多企业扎堆进入、一拥而上的局面,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加强调研,摸清市场。

由于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况下应用的产品类型是不同的,而产品都是有开发周期的,因此需要相关的部门进行调研,究竟各个领域有多大的市场需求,只有有一手的数据作指导,才不至于让企业盲目投入。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私营企业2726.3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

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

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从促进产业发展看,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力度很大,成效很好。

据统计,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

从吸纳就业看,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是就业的主要承载主体。

全国工商联统计,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的占比超过了80%,而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了90%。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9年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不确定性在增加。

在这样的新形势、新变化下,如何做好经济工作,更好地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做好“六稳”,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需要群策群力,共谋大计。

中国工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崭新的关键路口。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需要更大范围、更多层次的工业企业保持发展定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聚焦效益品质,聚力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