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响系统讲解

音响系统讲解


三.音乐反射罩
舞台上设置活动的音乐反射罩。 1.隔离巨大的舞台空间,节约自然声能,防止声能在舞台上被吸收和逸散。 2.便于乐师间的实时相互听闻,提高演奏的整体性。 3.为观众厅池座的前中区座席提供早期反射声。 4.由于音乐反射罩隔离了舞台,使音乐反射罩包络空间成为观众厅空间的组成部分,消除了台口的声吸 收,同时增加了观众厅的容积,从而提高了厅内的混响时间(一般可提高0.1~0.2秒)。
四、噪声控制
1.剧场内各类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69执行。 2.观众席背景噪声应符合下列规定: 甲等≤NR25 噪声评价曲线; 乙等≤NR30 噪声评价曲线; 丙等≤NR35 噪声评价曲线; 3.剧场其振动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4.升降乐池运行时的机械噪声,在观众席第一排中部应小于60DB(A),其他舞台机械噪声,在观众席 第一排中部应小于或等于50DB(A)。 5.观众厅宜利用休息厅、前厅、休息廊等空间作为隔声降噪手段,必要时观众厅出入口应设置声闸、隔 声门。 侧台直接通向室外的大门,应避免外界噪声的干扰,必要时设隔声门。
音响系统
声学系统
一.主要建声设计技术指标
1.中频满场混响时间:(设置可变混响装置,建议采用木格栅后藏可升降吸声帘幕) RT=1.4±0.1秒 (大型舞台剧、综艺演出、歌剧演出时) RT=1.6±0.1秒 (音乐演出时,舞台设置音乐反射罩) 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如下: 中频基本平直,低频有一定提升(相对中频约提升20%),高频由于空气吸收,允许略有下降。 2.低频比重 BR:在1.1~1.3之间 3.透明度 C:在-1~3dB之间 4.清晰度 D:在35% ~ 60%之间 5.重心时间 t s:≤130ms 6. 侧向反射系数 LF:在10% ~ 20%之间 7. 声场力度 G:≥0dB 8. 初始时间延迟间隙 tI:<25ms 9. 声场不均匀度ΔLP:≤±4dB 10.本底噪声:LA≤30dBA 或 NR≤25曲线
二.剧场声学装修用料及配置设计
1. 舞台墙面 由于舞台空间体积比较大,大大超过了剧场观众厅体积。为了避免舞台空间与观众厅空间之间因 耦合空间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声学设计要求舞台空间内的混响时间应基本接近观众厅的混响时间。声学 设计要求在舞台(包括主舞台、侧舞台及后舞台)一层天桥以下墙面做吸声处理。 2. 声闸 为了防止外界噪声通过门传入观众厅,因此出入观众厅的门,均需采用双道隔声门以形成声闸, 每道门的隔声量应≥30dBA,且声闸内墙面均需做吸声处理。
混响时间 (s) T60 0.4(平直) — 1.0~1.2 — 0.4(平直) — 0.4(平直)
声学特性 背景噪声 (NR) ≤30 ≤35 ≤30 ≤35 ≤30 ≤35 ≥45 ≥45 隔声(Rw) ≥40 ≥45
Hale Waihona Puke 五、扩声系统设计1.扩声系统声学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扩声系统声学特特性指标》GYJ25的要求。 2.主扬声器组的直达声供声应覆盖全部观众席。
六、其 他
剧场辅助用房声学要求宜符合下表规定:
房间要求 房间名称 净高(m) 声控室 排练厅 乐队排练 厅 合唱排练 厅 琴房、调 音室 同声翻译 室 平均风速 (m/s) 净高≥2.8 — 0.2~0.5 净高≥2.8 — 净高≥6.0 每席(间) 面积(m2) 10~12/ 间 — 2.0~2.4/ 席 1.2~1.4/ 席 ≥10/间 5~6/间 0.2~0.3 8~10 5~7 — — 每席体积 (m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