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堂案例分析
B厂长的做法体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思想。这一管理 理论的特点是:主张用科学的方法来代替经验的方法;强
调用科学的观点分析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各种标准和制 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3.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两个厂长相互学习。将两种管 理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的管理即需要以人为本,也 需要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 2.你觉得埃德华的解释会让亨利感到满意吗?请说明理由。
• 3.你认为公司应当对亨利采取些什么措施?为什么?
• 这一事件对亨利产生了负激励的效果,因为他有不公平的感觉。 • 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可以解释:公平理论中重要的一点是员工会作纵
向和横向的的比较,其中纵向是指和自己的过去作比较,横向是指和 其他员工或其他公司的同类或不同类人员作比较。 • 横向比较的方式如下:自己的获得/自己的付出><=别人的获得/别人的 付出。 • 在这个案例中,亨利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获得/付出”远低于别人的 “获得/付出”,所以他出现了不公平感。 • 艾德华的解释没有解决亨利的不公平感,因为他只是说明了给与那个 新编程分析员高工资的原因,也就是说为了招聘新员工而考虑新员工 的公平感(与市场价格比的公平感)。而对于新的绩效评估后的提薪, 一方面只是画了一个饼而已,另外,无论如何加薪,他的标准还是原 来的标准,做好了加薪本来就是应该的。
听说这新来者的起薪仅比他现在的工资少30美元时,不禁发火了。亨利迷惑不解。他
感到这里一定有问题。
•
下周一早上,亨利找到人事部主任埃德华,问他自己听说的事是不是真的?埃德
华带有歉意的地说,确有这么回事。但他试图解释公司的处境:“亨利,编程分析员
的市场相当紧俏。为使公司能吸引合格的人员,我们不得不提供较高的起薪。我们非 常需要增加1名编程分析员,因此我们只能这么做。”
• 林刚:我知道你工作努力。我一点也没认为你工作不够努 力!但你知道总部要这些数字已经有两个多星期了,你说
过在星期一准备好并为我送到总部去的。你曾经说过在星
期一上午准备好,接着又说星期三能准备好,而我实际是 在星期三以后才拿到的。为什么你不能按时交来?
张力:(重复各种解释,诸如他不能再更加努力了, 以及他的妻子老是抱怨他把时间花在办公室里,等等)
多,压力增大,李先生正在考虑卖掉他的 公司。他觉得公司给自己带来了很大麻烦, 公司使他丧失了健康和平静。
• 1.你如何评价李先生的处境? • 2.评价一下他的领导风格。 • 3.在李先生解散他的公司之前,你会给他提
供什么样的建议? • 4.他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吗?
• 第一个问题:现在李先生的处在一个决策的十 字路口,是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改变公司的 管理结构。还是卖掉自己的公司,从头再来。
林刚:张力,我不是要你工作得更加努力。你在这上 面花的时间已经太多了!
张力(火气十足地):那你为什么还这样批评我?我 真不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我是这儿最努力的人,我还能 多做什么?!
从以上案例情况看,很明显,制造分公司经理林刚和 财务主管张力之间发生了冲突。他们冲突的根源是什么呢? 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该类冲突再发生?
• 组织各种活动,招募员工、指挥员工的活 动,解决员工遇到的问题,解决与人事有 关的问题。
• 他知道他的全部雇员的名字,他的办公室 是随时向员工开放的。 企业成长期间,李
先生已不能抽出时间去制定新的策略以应 付所发生的变化。员工发现当他们碰到非 常重要的难题时,很难找到李先生,企业 中员工的士气达到了最低点。 随着问题增
•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 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厂长认为,企业首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当成 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 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 该与员工们商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有针对性 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布出当 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 了,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在A厂长厂里,员工们 都普遍地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益兴 旺发达。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 须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 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资制 等。在B厂长厂里,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 成任务,工厂发展迅速。 你认为两个厂长谁的做法正确?
•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张力的主管林刚要积 极帮助张力从这次拖延交报表事件中吸取 教训,使之明白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应 该如何开展管理工作。
张力应认清自己作为部门经理的职责, 如何促进部门下属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如何协调下属的工作 ,并共同完成任务。
案例:骑驴的故事
• 一个老头和他的孙子要去县城,他们准备骑着驴去. 老头儿先骑着驴,孙子跟在后面走,走了一会,碰到 一位当了母亲的女子,那位母亲责怪老头儿不关心 儿童,不应该让孙子走着,于是,老头儿就下来让孙 子骑着驴,自己走着.走了一段路,又碰到一个和尚, 和尚责怪孙子不孝顺爷爷,不应该自己骑驴。没 办 法老头就和孙子一起走路,又过了一会,碰到一 个学者,这位学者就笑他们,有驴不骑偏要走着。 老头儿和孙子没办法就 一同骑着驴。结果又碰到 了一个老外,这个老外责怪他们虐待动物!
• 第二个问题:李先生的领导风格主要是一种集 权式的管理,对公司的一切都要求掌握,追求 事必躬亲。这种工作方式要求的是全能行的管 理者,且工作的规模范围要相对小。
• 第三个问题:李先生如果要解散自己的公司, 首先要让他认识到为什么会造成公司的经营不 善,是谁的原因。不妨利用解散公司以后空闲 的一段时间来学习、改善自己的管理思想与风 格,采取一种分权的管理思想,否则他将一直 处在创业的艰难期中。李先生的创业能力从案 例中看出是勿庸置疑的。最主要的还是认识到 自己的不足,给自己充电。
•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究竟应该由谁骑这头驴呢?
分析提示
• 在这个情景里面,老头是决策者,谁骑驴 都是他说了算,所以,不妨把老头看成是 领导者。
• 其次,老头的决定在围绕着孙子转,老头 考虑孙子的利益要多于考虑驴子的利益, 我们不妨把孙子看成是客户,把驴子看成 是员工。
• 基于这样的三种角色的假设,我们就能够 重新来读这个故事:
• 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做不到知人善用,让员 工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那么到最后不仅仅员工 的能动性不能被挖掘出来无法更好的为公司创收,而且员工自己都会 觉得在公司里面找不到自我的价值,到那个时候那是既没有做成好人, 也没有成全员工的工作成就感;
• 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最后,如果你在挖掘员工能动性的时候方法不得 当,那么到最后劳工关系就会闹的比较僵,到这个时候,就只能让员 工和领导的关系变成纯粹的劳务关系,而不能塑造有主观能动性的员 工。
案例二:合格的管理者
• 李氏进出口公司的李先生是一家服装生产公司的 创立人和执行总裁。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 五年的时间里,使之由一家一个人经营的小企业 发展成一家拥有50名员工、年生产额为300万美 元的公司。 尽管企业的规模和盈利水平都发生了 变化,但李先生的管理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他埋头于企业的日常事务中,总是犹豫不决是否 要由其下属人员完成某些重要任务。当他到国外 进行采购而不在公司的时候,公司就会停步不前, 他坚持认为自己是最了解本公司的人,自己有知 识和技能制定有关企业利益的所有决策。 李先生 制定企业的所有计划,
• 分析: 就直接的原因来分析,他们俩人发生冲突当然
是因为张力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从表面上看,张力 认为林刚是要他加倍努力工作,以准时完成任务。 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实际上不在于张力 的工作努力与否,而在于他努力的方向。即他是否 做了他作为管理者应该做的本职工作。而恰恰是因 为他自己过分忙于去做事,而不懂得他作为一位管 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设法通过他人来把事情办成。 张力如果还是按老思路设法使自己怎么加倍努力地 工作,那么他所领导的部门很可能还会继续出现类 似的问题,张力自己也永远无法成为一名有效的管 理者。
课堂案例分析
主讲人:
• 下面的这段对话发生在一个星期四的上午,是在某 公司的制造分公司总经理林刚和财务部经理张力之 间进行的。
林刚:谢谢你提供这些数字,这正是我们需要 的。但你为什么没在总部所要求的星期一就准备好 呢?
张力:六个月以前我这儿走掉两个人,你不让 我找人顶替他们,说我们已经超编了。我们就按你 说的办,而这意味着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马 利和刘有顺搞的初稿看上去很好,但用处不大,所 以我不得不再做一遍。为了这数字,我已经竭尽全 力了!这个星期我每天晚上的时间都花在这些数字 上了。由于 核对这些数字,今天凌晨2点我才上床 睡觉。你知道,实际工作的人对这里的了解不是很 多;总部想要的东西,我不得不放下每一件事情, 全力以赴。去问这儿的任何一个人,我绝对是在工 作的时候连耳朵都忙着,找不出一个工作比我还努
•
• 第四个问题:评价一个管理者的好坏,是要看他周围的各 种因素的。当李先生面对一个刚诞生的企业的时候,他所 要面对的是一个组织的建立和制度的完善,这就需要他全 面统筹的领导员工从头坐起,建立起公司的组织框架和基 本的运营模式及企业文化。这时他时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公司的各个管理层的能力已经 在跟李先生创业时得到了锻炼,这是李先生没有对自己的 管理风格进行更改,没有放开手让自己的“开国元勋们” 开始发挥自己的锻炼出来的能力,自己作为一个统筹的管 理。现对与公司的规模,李先生的企业家才能已经发挥到 了极至。所以在公司发展的后期,李先生并不是个合格的 领导者。
• 路人甲告诉公司领导者要重视客户;
• 路人乙告诉公司领导不用把顾客捧到天上,对客户的尊敬 是有度的;
• 路人丙告诉公司领导不会充分挖掘员工身上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