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最新会计学原理第二章

注: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 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历史成本
• 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 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 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 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实义务 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 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 金额计量
(1)作用是: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分期结算账目,分期提 供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的会计信息。
(2)是一种人为的划分,我国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 计年度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中期是指短 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它可能与实际的经济活动周 期不一致,有的经济活动可以持续至多个会计期间
第三节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会计的确认 1、定义:会计的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
定的标准,对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 输入时间及对输入经济业务的内容应归属的 会计要素进行识别、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 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是否全部列入会计 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所进行的识别确定。
2、会计确认包括初次确认和再确认。
2、权责发生制的核心:
• 是判断一项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于 本期的一个标准(不以现金收付为 标准,而以权责关系为标准)
3、收付实现制:
含义:凡是本期已收到的收入和已付出的 费用,不论是否归属于本期,一律作为本期的 收入和费用加以确认。反之,凡是本期没有收 到的收入和没有付出的费用,即使归属于本期, 也不把它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加以确认
•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 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 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 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 量;
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 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 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 计量
• 公允价值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 平交易中,熟悉情况 的交易双方资源进行 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 偿的金额计量。
三、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会计信息 使用者的要求,按照一定格 式将会计信息提供给信息使 用者,据以进行分析、预测
核心:根据实际收到收入和实际付出费 用的期间来确认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或者说 以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因此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
例1:企业1月份销售商品一批,货款10万元于2月份收到。 例2:企业1月预收全年度仓库租金24000元。 例3:企业年末向邮局交纳下年度全年的报刊杂志订阅费4800元。
基本前提4:货币计量
• 1、定义: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 记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 2、要点:
(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 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 但编报表必须采用人民币;
(2)要求币值稳定。 可以与前三条前提结合为:会计主要以货币
(我国是人民币)为计量单位,为特定的会计主 体在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分期进行会计核 算。
问题:什么是权责发生制?
1、含义:
对于收入的处理
凡属于本期实现的,不论款项是否收 到,均应作为本期收入确认
凡不属于本期实现的,即使款项已经 收到,也不作为本期收入确认
对于费用的处理
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不论款项是否 付出,均应作为本期费用确认
凡不属于本期应负担的,即使款项已 经付出,也不作为本期费用确认
经济业务
初始 确认
输入确认
会计信息系统 再次 (加工过程) 确认
会计报表
输出确认
二、会计计量
1、定义:会计计量是指对确认的项目进行数量 (主要体现为货币额)确定的过程。
2、计量单位: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3、计量标准:即计量属性,从会计的角度看,其 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 价值
会计学原理第一节 会计目标 第二节 会计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要素
基本前提3:会计期间
• 1、定义:
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短相同的期间。
• 2、要点:
和决策。
四、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
•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 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 权责发生制适用于经营性的企业单位, 收付实现制只适用于业务比较简单的行 政事业单位。
第四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客观性 2. 相关性 3. 明晰性 4. 可比性 5. 实质重于形式 6. 重要性 7. 谨慎性 8. 及时性
• 重置成本
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 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 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 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 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 额计量。
•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 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 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 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 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 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 的金额计量。
会计法规体系
• 第一层次:会计法 • 第二层次:企业会计准则 • 第三层次:企业内部规章
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会 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 发布时间为2006年2月15日,实施 时间为2007年1月1日。
(3)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区别:应收、应付、折旧、摊 销——权责发生制
(4)需要对某些业务采用估计的方法来核算,会影响会计信 息的质量
可以与前两条前提结合为:会计要为特定的会计主体在不会 面临破产清算的情况下分期进行会计核算。
权责发生制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02.15): 第一章第九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 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 报告。
• 这一假设中暗含的另一个假定:币 值稳定假设
会计基本前提的关系
会计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 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 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 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 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 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