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

通信原理-CH12-卷积码

1 2 j
状态 输入比特
Mj
Mj-1
Mj-2

(2, 1, 3)卷积码编码器中, 左、右两个模2和与寄存器 各级的连接关系可表示为 G1(D)=1+D+D2 G2(D)=1+D2
+
+
X2,j X1,j
输出序列X
(2,1,3)卷积码编码器
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续)

把表示移位寄存器与模2和连接关系的多项式称为生成多项式 由生成多项式用多项式相乘可计算出输出序列
第十二章 卷积码
主要内容和重点

基本概念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树状图 网格图 状态图和状态转移图 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 半无限矩阵表示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12.1 基本概念

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分为


(n, k)分组码:每个码组的(n-k)个校验位仅与本码组的k个信息位有关, 而与其他码组无关 为了达到一定的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Rc=k/n),n通常较大, 编译码时存储信息码产生的时延随n增大而线性增加 (n, k, N)卷积码:在任何一段规定时间内产生的n个码元,不仅取决 于这段时间中的k个信息位,而且取决于前(N-1)段时间内的信息位 也是把k个信息比特编成n个比特,但k和n很小,延时小 编码过程中相互关联的码元为Nn个 纠错能力随N的增加而增大。在编码器复杂性相同的情况下,卷 积码的性能优于分组码 未有严格的数学手段有规律地联系纠错性能和码的构成,采用计 算机搜索好码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移位过程可用树状图表示

用a、b、c、d表示移位寄存器mj-2mj-1的4种可能 状态:00、01、10和11 树状图用mj=0和mj-2mj-1=00作起点,即从a点出发 随着移位寄存器和输入比特的不同,树状图陆续 分成4条支路,2上、2下。上支路对应于输入比 特为0,下支路对应于输入比特为1 每条支路(树叉)上标注的码元为输出比特,每 个节点上标注的a、b、c、d为移位寄存器的状态 对j个输入信息比特,有2j条支路,但在j=N≥3时, 树状图的节点自上而下开始重复出现4种状态 (相当于移位超过移位寄存器长度,状态已重复 出现)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树状图


(2, 1, 3)卷积编码器:输出移位寄存 器用转换开关代替,每输入1个信 息比特经编码产生2个输出比特 设移位寄存器初始状态为全0




第1个输入比特:为0,输出比特=00; 为1,输出比特=11 第2个比特输入,第1个比特右移1位, 输出比特同时受当前输入比特和前一 个输入比特的影响 第3个比特输入,第1、2个比特各右移 1位,输出比特同时由这3位移位寄存 器存储的比特共同决定 第4个比特输入,第1个比特移出移位 寄存器,不对后续编码产生影响

半无限矩阵表示

当第j个信息比特输入时,输出为 x1,j=mj+mj-1+mj-2 x2,j=mj+mj-2


序列(序贯)译码:属最大似然译码

12.1 基本概念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

N段组成的输入移位寄存器,每段k级,共Nk位寄存器 n个模2和相加器 n级组成的输出移位寄存器
1 2 … k 1 2 … k 1 …… 2 … k 1 2 N … k 1 2
输入序列M
+
+
+

+
输出序列X
1 2 …… n
以输入序列1101110…为例,可得 x1(D)=G1(D) ×M(D)=(1+D+D2)(1+D+D3+D4+D5+…) =1+D5+D7+… x2(D)=G2(D)M(D)=(1+D2)(1+D+D3+D4+D5+…) = 1+D+D2+D4+D6+D7+…) 由此,输出序列 x1=(x1,1, x1,2, x1,3, …)=10000101… x2=(x2,1, x2,2, x2,3, …)=11101011… x= =(x1,1, x2,1, x1,2 , x2,2, x1,3 , x2,3, …)=11 01 01 00 01 10 01 11… 结果与前面图解法所得结果相同

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续)

常用二进制或八进制序列表示生成多项式。如上例: G1(D)=1+D+D2 g1=(111)=(7)8 G2(D)=1+D2 g2=(101)=(5)8

这种表示主要是为了方便
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半无限矩阵表示

输入信息序列和输出序列都用半无限矢量表示 以(2, 1, 3)卷积码为例,有 M=[m1 m2 m3 …] X=[x1,1 x2,1 x1,2 x2,2 x1,3 x2,3 …]
Mj-1
Mj-2
a 11 10 c 00 11 b 01 01 d 10
+
+
X2,j X1,j
输出序列X
(2,1,3)卷积码编码器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树状图(续)——(2, 1, 3)卷积编码器树状图分析: 输入第2个比特,移位寄存器右移1位后,上支路情况下移位 寄存器状态mj-2mj-1仍为00,即a,下支路mj-2mj-1=01,即b
第1个输入比特m1=0时,输出比特x1,1x2,1=00; m1=1时x1,1x2,1=11。即从a点出发有2条支路(树 叉)可选:m1=0取上支路,下一节点mj-2mj-1=00 (为a);m1=1取下支路,下一节点mj-2mj-1=01 (即b) 状态
输入比特
输入序列M m1m2 … mj…
Mj
当第1个信息比特输入时,若移位寄存器起始状态为全0,两个输出 比特为 x1,1=m1 x2,1=m1 当第2个信息比特输入时,移位寄存器右移1位,输出为 x1,2=m2+m1 x2,2=m2 当第3个信息比特输入时,有 x1,3=m3+m2+m1 x2,3=m3+m1



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2,1,3)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网格图(续)

支路上标注的码 状态 元为输出比特, a 00 自上而下4行节 点分别表示a、b、 c、d四种状态。 通常有2N-1种状 b 01 态,从第N节开 始,图形开始重 复而完全相同 c 10
00 11
00 11
00 11 11 00 10 01 01 10 01 01 10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00 00 00 a 11 a 10 11 b 01 a 11 10 11 c 00 b 01 01 d 10 00 a 11 10 b 01 11 c 00 01 d 10 00 a 11 10 b 01 11 c 00 01 d 10
树状图(续) :(2, 1, 3)卷积编码器
00 11 11 00
00 11 11 00
01 01 10 10
01
d
11
(2,1,3)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状态图和状态转移图

取出已达到稳定状态的一节网格,可得到状态图 再把目前状态与下一行状态重叠起来,可得到反映状态 转移的状态转移图 b
00=a 01=b 10=c 11=d 00 11 11 01 01 10 (a) (2,1,3)卷积码的状态图 d=11 c (b) a=00 11 00 10 b=01 00 a c=10 11 01 00 10 d 01
12.1 基本概念

卷积码编码器的一般形式(续)


由图可知:n个输出比特不但与当前k个输入比特 有关,而且与以前的(N-1)k个输入信息比特有关 整个编码过程可看成:输入信息序列与移位寄存 器和模2和连接方式所决定的另一个序列的卷积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主要内容

树状图 网格图 状态图和状态转移图
(2,1,3)卷积码的网格图表示
12.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网格图(续)

码树中的上支路(对应输入比特0)用实线表示,下支路 (对应输入比特1)用虚线表示
状态 a 00 00 11 b 01 10 c 10 01 01 d 11 10 01 01 10 01 01 10 01 00 11 00 11 11 00 10 00 11 11 00 00 11 11 00

通常,输入序列可表示为 M(D)=m1+m2D+m3D2+m4D3+…

其中,m1、m2、m3、m4…为输入比特的二进制表示(1或 0)
12.3 卷积码的解析表示

延时算子多项式表示

用D算子多项式表示移位 寄存器各级与各模2和连 接关系时,若某级寄存器 与某模2和相连,则多项 输入序列M 式中相应项的系数为1, m m … m … 否则为0(表示无连接线)


对a,mj-2mj-1=00。若m1=0时,x1,1x2,1=00,下一节点mj-2mj-1=00(为 a) ; m1=1时x1,1x2,1=11,下一节点mj-2mj-1=01(为b) 对b,mj-2mj-1=01。若m1=0时,x1,1x2,1=10,下一节点mj-2mj-1=10(为 c) ; m1=1时x1,1x2,1=01,下一节点mj-2mj-1=11(为d) 对c,mj-2mj-1=10。若m1=0时,x1,1x2,1=11,下一节点mj-2mj-1=00(为 a) ; m1=1时x1,1x2,1=00,下一节点mj-2mj-1=01(为b) 对d,mj-2mj-1=11。若m1=0时,x1,1x2,1=01,下一节点mj-2mj-1=10(为 c) ; m1=1时x1,1x2,1=10,下一节点mj-2mj-1=11(为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