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总结篇一: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学习心得11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学习心得我很高兴在大一刚来到这个校园就选择了《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这门课程,我选择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劲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通信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社会变化。
2.我是一名非通信专业的学生,想要的了解和掌握通信及其络新技术。
因为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日益丰富与多样化。
而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现代通信使我们所学选的第一对象,而且,通信络的发展趋势是在数字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向智能化,移动化,宽带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我们都应该掌握它。
3.想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增加我的知识面,而以前对通信技术了解的不多,但我认为这门课程有助于我以后的学习。
4.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这门课程村在浓厚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根据老师在课上的耐心讲解和自己在课下认真阅读教,思想汇报专题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1.通信的基本概念:通信是指按照达成的协议,信息在人、地点、进程和机器之间进行的传送。
2.现代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型:(1)接入功能模块(2)传输功能模块(3)控制功能模块(4)应用功能模块3.现代通信的特点:(1)使用方便,电话机传真机、计算机等通信终端使用非常便捷,擦作者通过按键或者点击鼠标的简单操作。
(2)安全可靠,现代通信的服务功能充分考虑了用户传递信息的安全和可靠因素,采用了大量的有效措施。
(3)灵活多样,现代通信提供了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信息服务。
通信双方可以交换和共享数据信息、进行话音交流、文字交流和多媒体信息交流。
(4)覆盖范围广,现代通信的信息交流服务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及地理空间的距离。
4.现代通信技术的特征: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络互通融合化、通信络宽带化、络管理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
5.基带传输,数字信号从原传到目的地。
需要有数字传输设备和传输媒介,以及某些信号转换设备。
用基带信号直接进行传输成为基带传输。
6.通信基础技术,最深的印象是数字信号的复接技术,我觉得这种技术应用性强。
所以听得比较认真。
7.电信的交换,老师讲的非常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范文TOP100电话通信基本构成:用户终端、交换机、通信信通、路由器及附属设备。
8智能是在原有络基础上,为快捷、方便、灵活、经济地生成和实现各种电信新业务而建立的附加络结构。
智能本质上是通过络的各种功能部件,吧交换功能和业务提供功能分开,以实现集中地业务控制的一种新型业务络。
因为对这门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考试的客观因素,课后都有翻阅教材,复习学过的知识,并在时间允许时进行预习,使记忆更深刻,现代通信技术基础在工作、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作用,因此我会一直努力,认真学习、深深体会所学知识,在预习过程中我也会遇到许多不懂的理论知识如电话通信基本构成,所以上课我会认真听老师讲解,是印象更加深刻。
通过学习,翻阅教材我觉得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而且应用性也广,近年来,中国通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随着3G牌照发放,行业转型稳步推进,数据业务的占比迅速提高,移动互联等新兴业务快速兴起,市场需要正由语音向信息应用转变,并逐渐在各行业渗透。
在未来几年内,通信技术的创新将为通信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市场、业务、技术等的持续拉动,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化,这些也都为通信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拥有这样的优势,我们应更好地学习,应用。
我的专业是朝鲜语(中韩经贸),学习语言或许技术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我们学的是中韩经贸朝鲜语,所以我觉得通信技术对我的专业有很大的应用,如贸易中我们需要通信来进行交流与传输,老师利用课件,视频使我们更好的学习了。
韩语学习中带我们学习韩文歌曲,这也是我选择他的原因之一,在专业中这门课发挥的不是主导作用,应用性不是太广泛,但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我很幸运我选择这门课,从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通信技术的知识,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把它应用到实践中。
同时我们都在考国家二级证,这对我们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最后,谢谢老师,这些日子您辛苦了!此致敬礼20XX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与通信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20XX年代以后,新型电子计算机出现,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迅速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人类信息传递、储存的质量和速度,而且实现了信息的传递、储存、加工处理以及利用的一体化和自动化。
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作为高速信息电子络,是一个能给用户随时提供大量信息的、由通信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等组成的完备络。
在教育中应用的主要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络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特点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下面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的案例: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制作多媒体教学光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远程卫星方式授课、ATM宽带络方式授课。
计算机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如互连实时授课及交互答疑。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等在教育中的应用,例如,多媒体的络环境,可以在学习过程的交互性方面比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使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积极而频繁的信息交换,而且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
上面是这门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比较有挑战性的是第三章的内容,这一章主要讲授了以下内容:通信技术基础知识、PDH与SDH、电话、数据通信、接入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数据通信部分的内容。
数据通信指的是以传输数据业务为主的通信称为数据通信,它是一个由分布在各地的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和数据传输链路所构成的络,在络协议(软件)的支持下实现数据终端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数据通信的硬件构成包括数据终端设备、数据交换设备及传输链路。
数据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向络(向传输链路)输出数据和从络中接收数据,并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控制功能,包括计算机和一般数据终端。
数据交换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对接入交换节点的数据传输链路的汇集、转接接续和分配。
数据交换的方式是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主要分为分组交换方式、帧中继、ATM 交换,这些交换方式统称为包的交换。
数据传输链路是数据信号的传输通道,包括用户终端的入路段(即数据终端到交换机的链路)、交换机之间的传输链路。
传输链路上数据信号传输方式:基带传输——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数据信号直接在电缆信道上传输;频带传输——通过调制将基带数据信号的频带搬移到话音频带上再传输;数字数据传输——利用 PCM 信道传输数据信号。
分组交换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当用户的分组到达交换机时,先将分组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有空闲时,再将该分组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用户终端。
来自不同终端的不同分组可以去往分组交换机的同一出线,这就需要分组在交换机中排队等待。
分组交换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实现通信资源的共享,具体采用统计时分复用(STDM)。
时分复用(TDM)——各路信号都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可根据时间或靠位置识别每一路信号。
统计时分复用(STDM)——各路信号不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周期性地出现,动态地分配带宽,要根据标志识别每一路信号。
分组交换机具备的功能:转接和接续、路由选择、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变码和变速等。
分组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数据报方式数据报方式是分组交换机为每一个数据分组独立地寻找路径,同一终端送出的不同分组(分组型终端送出的不同分组或一般终端送出的一份报文拆成的不同分组)可以沿着不同的路径到达终点。
在络终点,分组的顺序可能不同于发端,需要重新排序。
(2)虚电路方式虚电路方式是两个用户终端设备在开始互相传输数据之前必须通过络建立一条逻辑上的连接(称为虚电路),一旦这种连接建立以后,用户发送的数据(以分组为单位)将通过该路径按顺序通过络传送到达终点。
当通信完成之后用户发出拆链请求,络清除连接。
虚电路有两种:交换虚电路(SVC)、永久虚电路(PVC)。
帧中继(Frame Relay-FR)技术是分组交换的升级技术,它是在 OSI 第二层上用筒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
帧中继交换机仅完成 OSI 物理层和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控制等留给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效率。
帧中继发展的必要条件:光纤传输线路的使用、用户终端的智能化。
所谓帧中继技术的功能也就是帧中继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1)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
(2)帧中继交换节点取消了的第三层功能,只采用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两级结构,在链路层也仅保留了核心子集部分。
帧中继节点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错误检测,但不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操作(检测出错误帧,便将其丢弃),省去了流量控制等功能。
(3)帧中继传送数据信息所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以复用多个逻辑连接。
帧中继采用统计复用,动态分配带宽。
(4)提供一套合理的带宽管理和防止阻塞的机制,用户有效地利用预先约定的带宽,并且还允许用户的突发数据占用未预定的带宽,以提高整个络资源的利用率。
(5)与分组交换一样,FR 采用面向连接的虚电路交换技术,可以提供 SVC(交换虚电路)业务和 PVC(永久虚电路)业务。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帧中继络大多只提供永久虚电路(PVC)业务,对交换虚电路(SVC)业务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将来可以提供 SVC 业务。
帧中继的特点有高效性、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
帧中继根据络的运营、管理和地理区域等因素分为三层:国家骨干——由各省省会城市、直辖市的节点组成,包括完全状和不完全状;省内——由设置在省内地市节点组成,采用不完全状;本地——由本地的节点组成,采用不完全状。
数字数据(DDN)是利用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传输(即利用 PCM 信道传输数据信号)。
更确切地讲,DDN 是以满足开放系统互连(OSI)数据通信环境为基本需要,采用数字交叉连接技术和数字传输系统,以提供高速数据传输业务的数字数据传输。
DDN不包括交换功能,只能采用数字交叉连接与复用装置。
DDN有专用数字信道。
DDN 有以下特点传输速率高,络时延小、传输质量好、传输距离远、传输安全可靠、透明传输、DDN 的络运行管理简便。
DDN可以用于向用户提供专用的数字数据信道,为公用数据交换提供交换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信道,提供将用户接入公用数据交换的接入信道,进行局域的互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