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

第11章建筑中水工程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建筑中水水源建筑中水水源应根据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确定。

一般取自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冷却水和其他可利用的水源,建筑屋面雨水可作为中水水源的补充。

经消毒处理后的综合医院污水只可作为独立的不与人接触的用于滴灌绿化的中水水源,但严禁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医院和放射性废水作为中水水源。

(1)建筑物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建筑物中水系统规模小,可用作中水水源的排水有6种,按污染程度的轻重,选取顺序为:①沐浴排水:是公共浴室淋浴、坐浴,以及卫生间淋浴时排放的废水,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低,但阴离子洗涤剂的含量可能较高。

②盥洗排水:是洗脸盆、洗手盆和盥洗槽排放的废水,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③冷却水:主要是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特点是水温较高,污染较轻。

④洗衣排水:指宾馆洗衣房排水,水质与盥洗排水相近,但洗涤剂含量高。

⑤厨房排水:包括厨房、食堂和餐厅在进行炊事活动中排放的污水,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浊度和油脂含量都较高。

⑥冲厕排水:大便器和小便器排放的污水,有机物浓度、悬浮物浓度和细菌含量都很高。

此外还有游泳池排污水: 水质与沐浴排水相近,但悬浮物浓度较高。

上述7种常用的中水水源排水量少,排水不均匀,所以建筑中水水源一般不是单一水源,而是多水源组合,按混合后水源的水质,有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三种组合方式。

优质杂排水包括冰浴排水、盥洗排水、冷却排水和游泳池排污水,其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低,水质好,处理容易,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

杂排水是不含冲厕排水的其他6种排水的组合,杂排水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高,水质较好,处理费用比优质杂排水高。

生活排水包含杂排水和厕所排水,生活排水的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很高,水质差,处理工艺复杂,处理费用高。

(2)建筑小区中水系统的中水水源建筑小区中水系统规模较大,可选作中水水源的种类较多。

水源的选择应根据水量平衡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首先选用水量充足、稳定、污染物浓度低、水质处理难度小,安全且居民易接受的中水水源。

按污染程度的轻重,建筑小区中水水源选取顺序为:①小区内建筑物杂排水;②小区或城市污水处理厂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③小区附近工业企业排放的水质较清洁、水量较稳定、使用安全的生产废水;④小区生活污水;⑤小区内雨水,可作为补充水源。

(1)建筑物中水源水量建筑物中水原水量与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用水量Qd 、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数b和折减系数有关,按下式计算:2.中水原水量11.2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b Q Q d βα1∑⋅⋅⋅=b Q Q d βα1(11-1)式中Q 1——中水原水量(m 3/d)。

α——最高日给水量折算成平均日给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为0.67~0.91,按《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分区和城市规模取值。

城市规模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分区按三→二→一的顺序由低至高取值。

β——建筑物按给水量计算排水量的折减系数,一般取0.8~0.9。

Q d ——建筑物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用水定额计算确定(m 3/d)。

b ——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

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11-1选取。

11.2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各类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表11-1注:沐浴包括盆浴和淋浴。

建筑小区中水原水量可按11-1式分项计算各个建筑物的中水原水量,然后累加,采用合流排水系统时,可按下式计算小区综合排水量小区中水原水量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1.2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βα⋅⋅=d Q Q 1βα⋅⋅=d Q Q 1(11-2)式中Q 1——小区综合排水量(m 3/d );Q d ——小区最高日给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计算;α、β见公式11-1。

(2)建筑小区中水原水量11.2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3.中水原水水质中水原水的水质与随建筑物所在地区及使用性质有关,其污染成分和浓度各不相同,应根据实际的水质调查结果经过分析后确定,在无实测资料时,建筑物的各种排水污染物浓度可参照表11-2确定。

当建筑小区采用生活污水作中水水源时,可按表11-2中综合水质指标取值;当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为原水时,可按二级处理实际出水水质或表11-3确定,利用其他种类水水源时,水质需进行实测。

11.2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建筑物各种排水污染物浓度表(mg/L)表11-211.2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11.2.2 中水用水的水质与水量1.中水用水水质污水再生利用按用途分为农林牧渔用水、建筑杂用水、城市杂用水、工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补充水源水等。

建筑中水主要是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如冲厕、浇洒道路、绿化用水、消防、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冷却用水等。

建筑中水除了安全可靠,卫生指标如大肠菌群数等必须达标外,还应符合人们的感官要求,以解除人们使用中水的心理障碍,如浊度、色度、嗅等,另外,回用的中水不应引起设备和管道的腐蚀和结垢。

建筑中水的用途不同,选用的水质标准也不同;建筑中水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用水,其水质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的规定(见附录11-1)。

建筑中水用于采暖系统补水等其他用途时,其水质应达到相应使用要求的水质标准。

当建筑中水同时用于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水质标准确定。

Q3=∑q3i式中Q3——中水总用水量(m3 /d);q ii——各项中水日用水量(m3/d)。

(11-3)根据中水的不同用途,按有关的设计规范,分别计算冲厕、冲洗汽车、浇洒道路、绿化等各项中水日用水量。

将各项中水日用量汇总,即为中水总用水量:2.中水用水量11.2.3 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就是将设计的建筑或建筑群的中水原水量、处理量、处理设备耗水量、中水调节贮存量、中水用量、自来水补给量等进行计算和协调,使其达到供给与使用平衡一致的过程。

水量平衡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合理确定建筑中水系统集流方式、中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和水处理工艺流程。

使原水收集、水质处理和中水供应几部分有机的结合,使中水系统能在中水原水和中水用水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协调运作。

水量平衡应保证中水原水量稍大于中水用水量。

水量平衡计算是系统设计和量化管理的一项工作,是合理设计中水处理设备、构筑物及管道的依据。

水量平衡设计主要包括用水量平衡计算与调整、绘制水量平衡图和采取的技术措施。

1.水量平衡计算水量平衡计算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确定可作为中水水源的污废水可集流的流量,另一方面是确定中水用水量。

水量平衡计算可采用下列步骤:⑴实测确定各类建筑物内厕所、厨房、沐浴、盥洗、洗衣及绿化、浇洒等用水量,无实测资料时,可按式11-1计算。

⑵初步确定中水供水对象和中水原水集流对象。

⑶计算分项中水用水量和中水总用水量。

⑸计算中水处理能力Q 2=(1+n ) Q 3式中Q 2——中水日处理水量,m 3/d ;n ——中水处理设施自耗水系数,一般取10 %~15 %;Q 3——中水总用水量(m 3/d)。

Q 2h = Q 2/t (11-4)(11-5)⑷计算中水处理水量式中Q2h——中水小时处理水量,m3/h;t——中水设施每日设计运行时间(h)。

⑹计算可集流的中水原水量Q1=∑q1i(11-6)式中Q1——可集流的中水原水总量,m3/d;q1i——各种可集流的中水原水量,按给水量的80 %~90 %计算,其余10 %~20 %为不可集流水量,m3/d。

2.水量平衡图⑺计算溢流量或自来水补充水量水量平衡图是系统工程设计及量化管理所必须做的工作和必备的资料。

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同时绘制。

Q 0=∣Q 1-Q 2∣式中Q 0——当Q 1>Q 2时,Q 0为溢流不处理的中水原水流量;当Q 1<Q 2时,Q 0为自来水水补充水量,m 3/d 。

(11-7)水量平衡图用图线和数字直观地表示出中水原水的收集、贮存、处理、使用、溢流和补充之间量的关系。

见图11-3和图11-4。

图中应注明给水量、排水量、集流水量、不可集流水量、中水供水量、中水用水量、溢流水量和自来水补给水量。

水量平衡图制定过程就是对集流的中水原水项目和中水供水项目增减调整过程。

经过计算和调整,将满足各种水量之间关系的数值用图线和数字表示出来,使人一目了然。

水量平衡图并无定式,以清楚表达水量平衡值关系为准则,能从图中明显看出设计范围中各种水量的来源和去向,各个水量的数值及相互关系,以及水的合理分配和综合利用情况。

11-311-43.水量平衡措施为使中水原水量与处理水量、中水产量与中水用量之间保持平衡,使中水原水的连续集流与间歇运行的处理设施之间保持平衡,使间歇运行的处理设施与中水的连续使用之间保持平衡,适应中水原水与中水用水量随季节的变化,应采取一些水量平衡调节措施。

⑴溢流调节在原水管道进入处理站之前和中水处理设施之后分别设置分流井和溢流井,以适应原水量出现瞬时高峰、设备故障检修或用水短时间中断等紧急特殊情况,保护中水处理设施和调节设施不受损坏。

⑵贮存调节设置原水调节池、中水调节池、中水高位水箱等进行水量调节,以控制原水量、处理水量、用水量之间的不均衡性。

原水调节池设在中水处理设施前,中水调节池设在中水处理设施后,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应按中水原水量及中水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中水调节池的调节容积应按中水处理量与中水用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得。

若无资料,原水调节池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连续运行时:V=αQ2(11-8)1= 1.5Q1h(24-T)(11-9)间歇运行时: V1式中:V1——原水调节池的有效容积,m3;Q2——中水日处理水量,m3/d;Q1h——中水原水平均小时进水量,m3/h;α——系数,取0.35~0.50;T——处理设备连续运行时间(h)。

中水调节池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间歇运行时: V2= 1.2(Q2h-Q3h)T(11-11)连续运行时: V2= αQ2h(11-10)当中水供水采用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时,其高位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水系统最大时用水量的50%。

式中:V 2——原水调节池的有效容积,m 3;Q 3——中水日用水量,m 3/d ;Q 2h ——设备处理能力,m 3/h ;Q 3h ——中水平均小时用水量,m 3/h ;α——系数,取0.25~0.35;T ——处理设备连续运行时间(h)。

⑶运行调节利用水位信号控制处理设备自动运行,并合理调整运行班次,可有效地调节水量平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