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与管理》PPT课件

《食品安全与管理》PPT课件

4
2.特征: (1) 食物传播 (2) 爆发性 (3) 散发性 (4) 流行性 (5) 地区性 (6) 季节性
5
3. 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食物被致病菌污染 △保存不当 △带菌者污染 △存放容器被污染 △误把有毒物质当作食品 △卫生状况差,交叉污染 △烹调后离食用时间过长 △食用前加热时间不够
病。
基本要素: 传播疾病的媒介: 病原物: 临床表现:
食物 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急性感染或中毒为特征
3
(二)范畴与特征 1.范 畴
• 食物中毒—细菌性、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 食传性疾病—细菌性及病毒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甲肝
等)及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旋毛虫病、猪绦虫病、溶组织阿米巴 等)。 • 其他— 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胃肠炎、酒精中毒及高血压、糖尿病、心 血管疾病、肿瘤和某些污染物所致的慢性中毒。
中毒样品的采样:
可疑食品(剩余食品、半成品);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血液尿液;餐 食具、容器、刀、板;从业人员的健康、带菌者、肛试、分泌物;尸体解剖标本。
21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条件 (1)食品被细菌污染 (2)保存不当使细菌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3)食用前未充分加热或交叉污染。 (4)夏、秋季发病较多。 (5)中毒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22
(一)沙门菌食物中毒
1. 流行病学特点: 病原菌:沙门氏菌(革兰阴性杆菌) 鼠伤寒、猪霍乱、肠炎沙门菌等。 季 节: 以夏季多见 中毒食品: 主要是动物性食品 中毒原因: 主要是食用前未充分加热 或交叉污染。
23
家禽、家畜( 生前感染 , 宰后污染 )
【确定中毒食物及中毒原因】
现场、检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 食品来源、保存、加工、销售、食用.
17
食物中毒诊断和处理
(1)诊断机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规定: ▲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由食品卫生医师确定。 ▲食物中毒事件的确定由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确定。 (2)诊断依据:食物中毒调查资料(其中:与进食关系、中毒特征及临床表现、实验
15
【调查方法】:
㈠.中毒病人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登记表,监督员、被调查人签字
㈡.现场调查笔录:
监督员、被调查人签字
㈢.共同调查:
如中毒不是单一单位、特别是中毒的食品生产、销售、食用不是同一单位, 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部门联合组织调查。
16
【调查结果资料分析】
绘制流行曲线: 潜伏期计算: 确定中毒餐次:
3.病人在某时间内吃过同种食物,当 停止该食物则无新病人出现。(食物的 局限性)
4.健康人与病人无接触传染。(无传 染性)
10
(三)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 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2.真菌毒素及霉变食品中毒 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室检查资料)18源自食物中毒事故的处理技术性处理:救治病人 现场处理(清洁、消毒)
行政性处理:行政控制措施 行政处罚
19
细菌性食物中毒
概 念: 是指吃了含有大量细菌或细菌毒
素所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 性疾病。
分为: 感染型(细菌) 毒素型(细菌毒素)
20
【调查内容】:
对中毒人数的调查; 对可疑食品生产经营卫生学调查。
6
预防
1.建立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系统: 流行病学监测、食品污染监测、干预措施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生产者、食用者、监督者) 3.在食品生产各个环节防止被污染 4.对饮食服务从业人员的卫生培训、监督 5.加强个人卫生防护,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7
WHO推荐的家庭食品制作的10条规则
• 选择经过安全处理的食品; • 彻底烹调食品; • 立即食用煮熟的食品; • 精心储存食品; • 彻底再加热熟食; • 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 • 反复洗手; • 精心保持厨房所有表面的清洁; • 避免昆虫、鼠类及其他动物接触食物; • 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
8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一)概念: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 食物食用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 急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
9
(二)特征:
1.潜伏期短,起病急,短时间内有大量 病人同时出现。(潜伏期短)
2.患者症状相同或基本相同,多有急 性胃肠炎症状。(症状的一致性)
食品安全与管理
1
《食品安全与管理》内容
• 食源性疾病
• 食品污染分类
• 防污染的有效措 施
• 常用食品保藏方 法
• 食品腐败原因及 控制
• 使用添加剂的原则
• 食物中毒及其分类
•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 与调查
• 食品安全监督与食 品卫生法
2
关于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通过食物而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导致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
有毒动物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⒋化学性食物中毒
11
食物中毒的报告
【目的意义】:掌握情况、控制扩大、查明 原因、预防措施,调查取证、追究法律责 任、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法定报告人】: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 接收病人治疗的单位、
受害者、知情者举报都可以。
12
【食物中毒报告时限】: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物中毒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6小时内必需向同
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者死亡1人以上的,
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向同级人民 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3
(3)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6小时
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干涉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或调查取证。
【食物中毒报告的内容】
包括:中毒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品、主要症状、病人所在医 疗机构名称、、地址等详细资料。
14
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原因分析 【调查目的】:
1.确定诊断:是否是食物中毒和何种类型的食物中毒 2.查明原因: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防止中毒继续发
生。 3.查明应承担食物中毒后果的责任人。 4.对病人的急救治疗提供可靠根据,以便对已采取的急救治疗措施给予补充或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