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枳实导滞丸治疗便秘的临床体会PPT课件

枳实导滞丸治疗便秘的临床体会PPT课件


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
结。”
13
综上所述:便秘以虚实为纲,冷秘、 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 致的虚秘则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 可由虚转实,因虚致实,而虚实并 见。
➢胃肠积热--热秘;
➢气机阻滞--气秘;
➢阴寒积滞--冷秘;
➢气血阴阳不足--虚秘。
14
病位:大肠 涉及脏腑:肺、脾、胃、肝、肾 基本病机:邪滞大肠,腑气闭塞 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 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chan
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
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
也。”
12
5.阴亏血少
素体阴虚,津亏血少 阴亏血少,血虚
病后产后,阴血虚少 则大肠不荣,阴
失血夺汗,伤津亡血 亏则大肠干涩,
辛香燥热,损耗阴血 肠道失润,大便
年高体弱,阴血亏虚 干结,便下困难。
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日:“更有
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
土燥津枯便难解,胃肠积热病能却。
18
19
2.气机郁滞
主症:大便干结,腹中胀满 兼次症 :胸胁满闷,嗳气呃逆,食欲不振,
肠鸣矢气,便后不畅 舌脉:舌苔薄白或薄黄、或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方药:六磨汤
四磨沉乌槟人参,五磨去参木枳实 五磨大黄六成方,顺气导滞效更彰
病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病位:大肠
4
三、便秘源流
1.《内经》:“后不利”、“大便难” , 病机:脾受寒,肠中有热; 脏腑:脾、胃、肠
《素问•厥论篇》:“太阴之厥,则腹满膑 胀,后不利”。
《素问•举痛论篇》:“热气留于小肠,肠 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 闭不通矣”。
5
2.《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便秘分
枳实导滞丸治疗便秘的临床体会
白云区人民医院
1
一·案例
萧某,女,69岁, 退休工人 因反复大便秘结3年余于2018年09月18 日来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诉近2周来 大便干结,解便似羊屎状,3日1行, 排便黏腻不爽,口干口苦,间有少许 腹胀,无腹痛,胃纳、睡眠可,小便 调。舌苔微黄腻,舌质红,脉细滑。 辨病:老年性便秘
15
五、便秘的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 干燥坚硬,伴有肛门灼热,苔黄厚—积热 ➢ 素体阳虚,排便艰难,舌胖苔白滑,无肛门灼热—阴寒 ➢ 粪质不甚干结,排便不畅—气滞 ➢ 粪质不干,便下无力,或欲便不出,舌淡苔白—气虚 ➢ 粪便干燥,排出艰难,舌红少津无苔--阴(血)虚
16
2、治疗原则 实则以祛邪为主-因热、冷、气秘的不同,
四、便秘病因病机
1.肠胃积热
➢ 素体阳盛
➢ 饮酒过多
➢ 过食辛辣
热盛伤津
➢ 过服温药
➢ 热病之后,余热留恋
胃肠积热、伤津, 肠道干涩失润,
➢ 肺热肺燥下移大肠
便燥结难排,谓热秘
如《景岳全书•秘结》日:“阳结证,必因邪火有
余,以致津液干燥。” 9
2.气机郁滞
➢忧愁思虑,脾伤气结
大肠气机郁滞, 通降失常,传导
阳结、阴结二类,如《伤寒论•辨脉 法》:“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 此为实,名日阳结也。其脉沉而迟,不 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日阴结 也。”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 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 脾为约。麻仁丸主之。”提出胃热过盛,
脾阴不足,使大便干燥而坚。 6
7
4.张洁古《医学启源•六气方治》: “凡治脏腑之秘,不可一概论治,有 虚秘,有实秘。有胃实而秘者,能饮 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 食,小便清利。”首倡实秘、虚秘之 别,并主张实秘责物,虚秘责气。
5.《景岳全书•秘结》:主张宗仲景把 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有火的是 阳结,无火的是阴结。
8
分别给予泻热、温散、理气,辅以导滞, 标本兼治,邪去便通; 虚则以养正为先-因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分别给予滋阴养血、益气温阳,辅以润 肠,标本兼治,正盛便通。
17
3、分证论治
(一)实 秘
1.肠胃积热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
兼次症: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
舌脉:舌质红干,苔黄燥,或焦黄起刺, 脉滑数
3.宋代《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秘 涩》:将便秘的证治分类概括为寒、热、 虚、实四个方面。
➢ “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 阴阳之气相持也。若风气壅滞,肠胃 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 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 是谓冷秘。”
➢“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 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燥结, 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
➢抑郁恼怒,肝郁气滞 失职,糟粕内停
➢肺失肃降,腑气不通 不得下行(或便
➢久坐少动,气机不利 不出或出而不畅
➢虫积肠道,气机阻滞 或便干结),谓
气秘
如《金匮要略•便秘》日:“气秘者,气内
滞而物不行也。”
10
3.阴寒积滞 恣食生冷 过服寒凉 外感寒邪 直中肠胃
阴寒内盛 凝滞胃肠 传导失常 糟粕不行
谓冷秘
如《金匮要略•便秘》日:“冷秘者,
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
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11
4.气虚阳衰
饮食劳倦脾胃受损 素体虚弱阳气不足 年老体弱气虚阳衰 苦寒攻伐伤阳耗气 久病产后正气未复
气虚阳衰 气虚则大肠传导 无力,阳衰则肠 道失于温煦,阴 寒内结,便下无 力,排便延长。
如《景岳全书•秘结》日:“凡下焦阳
辨证:肠腑湿热阻滞
2
治则:清化湿热,导滞通腑 方药:枳实导滞丸加减(大黄6g后下、 黄芩12g、黄连6g、火麻仁12g、枳实 24g、茯苓18g、白术18g、神曲12g、 生地12g),3剂,每日1剂,水煎分2 次口服。服3天后诉大便质软,每日一 行,无腹胀。
3
二·便秘定义
便秘: 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20
3.阴寒积滞
主症: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 兼次症 :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 舌脉: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
21
(二)虚秘
1.气虚
主证:有便意,便质不干硬,临厕努争乏 力,难以排出。
兼次症:乏力、汗出、气短、面色无华、 懒言。
舌象:淡胖、齿痕,苔薄白
脉象:细弱
治法:补气健脾,润肠升阳 方药:黄芪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