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中的民族艺术4200摘要:民间木刻版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领域中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内容丰富多彩,更是包含了精彩的美学理论及形式魄力。

民间木刻版画的奇特背景、精美造型、斑斓色彩以及其蕴含的民族艺术特色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立足我国民间木刻版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其中体现出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融合,希望对中国民间木刻版画的继承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关键词:木刻版画,民族艺术1.木刻版画相关内容探究1.1定义木刻画属于我国绘画种类之一。

一般而言,版画是以“版”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绘画形式。

艺术家用刀、笔等工具在木板、石板、金属纸板、塑料板等不同材质上进行绘制、雕刻、腐蚀等环节,最终印制而成的。

木刻画就是用刻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相反的图画,再印到纸上进行欣赏的一种传统版画艺术形式。

木刻画的产生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美术领域,成为我国美术领域内一个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

古代的木刻版画其实不仅仅包括木刻,也有一些是铜版刻、套色漏印等.1.2木刻版画的分类中国传统民间木刻版画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木刻版画就是唐朝时期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部作品无论从技术、雕刻工艺,还是从美观度都达到较高水平,可谓是我国一部传统木刻版画的精品。

最早期的木刻版画又称复制版画,它是画、刻、印三者分工进行,负责刻的只是根据画者提供的稿进行刻板;20世纪30年代,木刻版画的画刻印三个环节全部由画家一人承担,这样画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刻画进行自主创新,尽可能地发挥画家的创造性,这就是后来的创作版画。

木刻版画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色相的多少,可以分为黑白木刻、套色木刻等;根据制作的原材料与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水印木刻、油印木刻等;根据使用的不同材料,可以分成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等;根据画的颜色的不同,还可以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根据地版画不同的制作方法,又可分成凹版、凸版、平版、孔版以及综合版等。

1.3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从专业角度来说,木刻版画的雕刻方法分为阳刻(凸线显形)、阴刻(凹线显形),通过绘制版样、制作铺板、分色转印到最终成稿。

一般最常用的木刻版画制作方法包括线刻法、干刻法、腐蚀法、套色法、美柔丁、浮雕法、软地法、飞尘法、拍照法,等等。

2.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创作过程中的民族元素分析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传统民间木刻版画雕刻者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下,创造出了有中国特色,有内涵的木刻版画作品。

我国的传统木刻版画从产生到发展融汇了整个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光影。

2.1基于传统木刻版画构图过程中民族艺术分析木刻版画的构图,就是把各类造型元素根据一定的准则相互之间组织成一幅画面的结构。

这是刻板艺术制作者想象力的一种最直接的具体体现。

刻板构图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特有审美观,这种审美观是以形象、线条与颜色的相互间的配合而造就的,它区别于国外纵深空间法。

中国民间刻版画的构图讲究对称、平衡和装饰美的特点,表现出一种有层次感的美。

比如,传统民间刻画作品《忠义堂》的创作就体现了这种独特的美感。

作品中宋江位居中间,身后两边站着高矮胖瘦不同类型的大汉,首先就表现出一种特有的层次美。

作品的上面画着一条直线和两条短线,使整版作品有了一种依托。

还有几个飞檐走壁的好汉,这种人物曲线与横线的相互配合、变化,使得整幅作品的气氛哄然而出,进一步加强的作品的层次美。

就好比一座房子的各个部分相互组合,相互连接,共同构筑起这个房子的整体框架,使整体画面的美存在于作品的构造之中,在增强作品结构美的同时,也进一步突出构图的象征意义,使得刻板版画的意境油然而生。

民间木刻版画构图中传统民族艺术的另一表现就在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上。

具体来说就是作品表面的虚,是通过对作品内容整体的充实刻画来实现的。

比如作品《霸王别姬》中,就把与作品表现主题没有关系的元素全部大胆地舍去,可以说情节被抛弃的彻底干净,把全部笔锋指向人物的描写。

整个故事情节在虚实手法的表现下,将作品中的意境进一步抒发出来,把作品形象的丰富性与真实性集中体现在构图的造诣上,让观赏者的想象任无阻碍地驰骋,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2基于传统木刻版画视觉语言中的民族艺术分析在传统木刻版画中,视觉语言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民族元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使用稳定的形象来取代特有的事物,形成固定的符号画面,这种画面一般起到向读者表达意向的作用。

具体指代的本体与形象是以相互间的共同性为基础组合起来的。

例如,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用桃子、石榴和蝙蝠来指代多寿、多子、多福,取代和谐的意蕴。

用火把、太阳代表白天的环境。

再比如,古代官场经常把猴子在马背上戏耍说成是“马上封侯”之意。

二是在空间表现上借助二维变多维的特殊手法。

把获取的物体多方面的感情表示与意志表达用平面表现的手法写意出来,从而造就以二维的表现手法解决多维的意向表达。

好比西方立体主义画派的写作手法在表示水纹和云雾等时,就经常使用这种艺术手法。

三是经常采用打破空间比例的方法来突出某一重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如果要突出一个人物的话,在作品仅有的空间中,这个人物往往被安排的空间较大,身体造型等各个方面被突出的十分明显,而其他不重要的人物则会被画的非常小。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在语言表现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类似于以文字组合的方式表达感情,但是它所借助的符号本身并不具有程序化的特征。

文字作为一个表达意愿的方式,他本身所指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容易发生变化。

但是民间木刻版画所选择的表达符号全部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阶段所具有的特征,它所描绘的对象一般是以创作时代作为基础的。

比如河北内丘的三幅车神版画,当时的作品内容是牛车,而随着时间的失衡,现在的车神作品中的车已经被拖拉机所取代,虽然所表现的主旨意境大不相同,但是他所表现出的视觉语言更加吸引人。

在木刻版画中,这种以传统的形象来代替现代的事物并不稀奇,这正是传统的中国图形应用的达理性,在传统木刻版画中的具体表现。

这种达理性的融入使木刻版画的视觉效果大大增加。

2.3基于传统木刻版画形象设计中的民族艺术分析没有想象的艺术就失去了自身的创造力。

在木刻版画中所体现的人类情感都是来来源于对艺术形象的独特设计,这种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从意到形,表面上写意而实为突出形象。

木刻版画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民的审美艺术和能力,往往采用大胆的夸张表现手法,这种夸张是传统艺术融入的结果。

比如,在木刻作品《神茶郁垒》中,创作者把作品中的将军人物形象刻画的过于夸张,身高不如四个头长,还没有脖子,与正常人的身高相差甚远,但是整体效果看上去却非常的美观大方。

在画漂亮的美女时,却要把肩故意画的比较窄,身体房间画得比较修长。

而画孩子时,比如作品《年年有鱼》中的娃娃就是头部明显要比身子大,娃娃头部和两条胳膊占用了作品的50%以上的面积,虽然与现实不一致,但是整体效果特别亲切可爱,这正所谓“英雄无脖,美女无肩,孩子头大身小”,这都是民间传统说法,也被应用于木刻版画中,构造出人物明显的形象层次。

传统民间木刻版画的艺术夸张使得木刻版画的形象特点进一步表现出来,进而产生了一幅幅的艺术形象。

中国传统象征手法在木刻版画中的引入成为木刻版画形象设计中的另一特点。

在中国传统的年画中,这种特点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灶神、文官武将、金童玉女、送子观音、宫女等艺术造型,这些艺术形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没有原形和艺术观念。

创作者正是采用了夸张的朦胧手法,通过形象相似、数目的巧合、诗意的相同等特征创作出来的。

比如作品木刻版画《五子登科》中,里面的天官这一人物形象,双手各抱一个童子,向前还站了几排童子,这个寓意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而且每个童子的手中各拿一物也是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表达。

再比如,灯光在古代一般被寓意为前途无限,金科状元的意思,牡丹和鱼的意思就是宝贵金钱的意思,等等。

2.4基于传统木刻版画精神境界中的民族艺术分析木刻版画艺术成就在于其内涵的表现,这表内涵是由木刻版画创作自身的目的、理想、信仰、表达能力等组成的艺术境界。

接受中国五千年传统历史文化熏陶的创作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经常以自身的文化素养与意识形态来对作品进行创新创作,民间传统木刻版画作品是以日常生活的沉淀为基础创作而成的,我们在观赏的同时能切身感受到那种真实可亲、完美无缺的精神境界与意境。

比如作品《天官赐福》中,整作品突出表现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信仰与可敬,也进一步展现出人类渴望神的庇护和幸福的降临,这种让人可亲的精神美也造就了作品的形式美。

再比如作品《岳飞》本身描绘的是岳飞的事迹,表达了平民百姓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怀念,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保家卫国等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种传达给观赏者的民族精神就是创作者对作品进行创作过程中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流露。

黑格尔曾说过,作品作为个体形式的存在,经过创作者自身文化知识的沉淀,使得作品整个意境得到最高程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传达给作者的是一种自身民族文化的再提炼、再升华。

结论总之,关于在木刻版画创作中引入传统民族元素的研究,国外也有相当研究,但是有一个特点任何一个国家的木刻版画作品,无论从人物造型、场景设计还是作品意境、美术形式都跟本国生活、民族性息息相关。

木刻作品来源于生活,更能体现生活。

中国的木刻版画创作者应该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有独特的见解,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下,创造出有中国特色,有内涵的木刻版画精品。

在世界木刻版画的领域内,中国木刻版画曾以独特的风姿,优美的意境和内涵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综上所述坚持民族化、特色化这是中国木刻版画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1]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9.81[2]石涛.中国民间木刻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13[3]笪重光.民间木板画艺术鉴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25[4]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2011.291[5]喻珊.中国传统文化对民间木刻版画的影响[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