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血肿护理查房
动静脉内瘘血肿 护理查房
病情介绍
,男,72岁
发现慢性肾脏病5年,于2015年11月经颈内静脉导管开始 血液透析治疗,2016-1-12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20171-26因咳嗽咳痰半月入院治疗,患者入院诊断:糖尿病肾 病 慢性肾脏病5期 肾性贫血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肺部感 染 入院T36.6℃,P86次/分,R20/分,BP218/93㎜Hg,入 院后给予规律血液净化、降压、止咳平喘、祛痰、纠正贫血 、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血肿范围、血管杂音、肿胀肢体皮温 、末梢循环
➢有血肿的瘘侧肢体减少活动,血肿消退前应暂停 穿刺,以免损伤加重。
➢遵医嘱行消肿、抗感染治疗 ➢心理护理:多关心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
积极配合治疗
谢 谢!
处理
➢静脉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因为有大量血液 要经此输回体内,静脉有损伤会漏血形成皮 下血肿,即使估计穿刺针仍在血管内,也要 拔除,重新建立通路才安全。
血肿形成原因—按压
➢压迫位置不当:透析治疗结束后压迫止血位置不准确 ,只压到表皮穿刺点,内瘘穿刺点压迫不到位,导致 渗血。
➢压迫力度不够:不出血又能触及血管杂音。静脉穿刺 点的压迫力量不要大于动脉端,否则会引起瘘端吻合 口部位压力增高。
➢压迫时间不够:压迫时间因人而异
其他原因
➢透析结束后患者活动过度,不慎将止血球移动位置,拔针 后压迫时间不足就用力活动瘘侧肢体,造成止血球错位而 渗血。
➢患者不配合、烦躁,穿刺或透析过程中活动,不慎致使穿 刺针刺破血管所致。
➢抗凝剂量大,凝血时间延长,导致血液凝固困难者易形成 皮下血肿
护理诊断
➢自体动静脉内瘘肿胀:相关因素
预防
➢避免过早使用内瘘 ➢提高护理穿刺技术
处理
➢当新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时,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同时另 建血管通路进行透析。血肿部位用小冰袋适当冷敷
➢成熟内瘘穿刺出现小血肿时,如考虑血肿是由于血管内压力 大,针刺破血管时血液冲出淤滞皮下造成的,并且确定穿刺 针在血管内,应马上松开止血带,开泵引出血液使局部血管 压力降低。如引血后不再继续出血,可继续治疗,密切观察 穿刺部位。如果血肿继续增大,加压止血没有明显效果时, 即使能够维持透析流量也应立即拔针,压迫止血,防止血肿 再度增大诱发感染并影响内瘘的功能。
病情介绍
患者2017-2-6 12:45穿刺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13:15护 士发现静脉压高,内瘘静脉穿刺处肿胀,将静脉穿刺针退出 少许后静脉压降至正常,继续血液透析治疗,冰敷肿胀部位 ,肿胀范围未扩大。16:15结束透析治疗,拔针后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患者21:00诉左上臂疼痛,告知医生后发现左上 臂肿胀,医生诊断左上臂血肿
血肿形成原因
穿刺因素 按压因素 其他方面
血肿形成原因---穿刺
➢内瘘过早使用,未发育成熟。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 薄弱而脆,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血肿发生
➢穿刺技术不良,针尖斜面部分在血管内或穿透血管;多次 穿刺失败,造成静脉壁穿孔、撕裂,引起皮下血肿。新的 瘘管管壁薄而脆,最初几次穿刺很容易引起皮下血肿而影 响下一次穿刺,因此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穿刺时 应谨慎,穿刺针进入血管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湿敷:24小时后给予浸有50%硫酸镁无菌纱布局 部湿敷
护理措施
热敷:血肿消退后改为热敷,水温50℃,3-4次/d ,40min/次,防止烫伤,可用鲜马铃薯切片外敷 血肿部位,利用马铃薯的清热消毒、消肿散瘀、解 痉消炎之功效,可防止血管通路并发栓塞和感染。 还可配合理疗,加快皮下血肿的吸收
护理措施
透析中穿刺针刺破血管壁:与穿刺位置、 患者内瘘侧肢体活动有关 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不当,未同时压迫皮 肤及血管穿刺点:与血肿形成、皮肤松弛、 用力活动致压迫纱块移位有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护理诊断
➢ 疼痛:与内瘘侧肢体肿胀有关 ➢焦虑恐惧:与内瘘是否堵塞、疼痛有关
护理措施
➢冷敷:24小时内冷敷血肿周围处,一次不可超过 20—30分钟,可以减少渗血,减轻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