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
罗耀军
摘要:针对高职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公共应用基础课程--《数据库应用基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基于项目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台阶式的模块化组织课程知识点,并分析课程各级台阶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解决办法及“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项目化;模块化;课程;设计
一、引言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所需的职业能力,以典型的工作项目构建高职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的组织基于项目化课程的知识点,建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急需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
基于项目化、模块化的《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设计,在充分的分析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形成课程目标后,笔者以一个典型的“学分制管理”数据库应用项目为“底盘”,采用竖“木桶”方式理顺《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知识模块,台阶式的模块化组织课程知识点,并分析课程各级台阶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解决办法及“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项目化、模块化课程设计。
课程教学项目化、模块化及“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的学生不仅能掌握基于项目化课程的必备知识,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岗位竟争能力。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定位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公共应用基础课程,它的前序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是各专业的《数据库应用技术》。
本课程位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过渡到各专业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中间,是各专业数据库应用方向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库操作能力、代码编写能力和初步具备应用项目的开发能力。
课程定位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定位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方法,对已知的关系数据库模型,在VFP平台的项目管理器中,熟练地完成数据库管理的操作,具备数据库操作能力;学生能正确理解关系数据库模型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类、对象、属性、事件与方法等概念,熟练掌据数据库管理的命令和程序设计方法,具备代码编写能力;学生能正确构造关系模型,理解模块程序中变量的作用域,熟练掌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懂得应用项目集成的实现,初步具备数据库应用项目的开发能力。
项目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敬业、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设计
(一)项目化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依据《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笔者根据学生熟悉的数据,开发《学分制管理》软件项目,为本课程项目化组织教学内容的“底盘”。
从项目驱动入手,介绍数据库应用软件,包括应用项目简介、操作应用项目、创建项目文件、创建数据库、创建用户界面,以系统的掌握项目操作完成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然后,逐项介绍创建的
理论,包括数据库设计方法、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操作及应用、查询和视图设计、表单界面设计、任务驱动程序代码设计、报表和标签设计、菜单设计、应用系统的集成和发布,以理论够用为原则。
(二)台阶式的模块化组织课程知识点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公共应用基础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有差异,在项目驱动核心内容统筹安排的基础上,设计三级台阶,并模块化的组织课程知识点,灵活有效的实现不同专业的教学要求。
一级台阶: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的动手能力,简称“入门”。
学生能正确理解数据库应用项目开发方法,对已知的关系数据库模型,在VFP平台的项目管理器中,熟练地完成数据库的操作。
“入门”是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必须掌握。
二级台阶:培养学生获得证书的能力,简称“考证”。
学生能深入理解关系数据库模型的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类、对象、属性、事件与方法等概念,熟练掌据管理数据库的命令和程序设计方法。
“考证”主要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VFP的考证。
三级台阶: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数据库应用项目的开发能力,简称“开发”。
学生能正确构造关系模型,理解模块程序中变量的作用域,熟练掌据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懂得应用项目集成的设计。
通过“开发”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数据库应用基础》台阶式的模块化组织课程知识点的方案如表二所示。
表二:《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设计
(三)台阶式模块化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及解决办法
1.一级“入门”台阶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及解决办法
重点内容:应用项目的操作,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设计,数据类型的定义,数据库的操作和应用方法,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方法,用户界面设计和面向对象的代码设计,应用项目的集成。
难点内容: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理解及操作命令运用的掌握;
解决办法:在如何设计关系数据库,不要过多地讲述设计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只明确的给出了设计关系数据库步骤,按照我们给出的步骤,设计出的数据库就是一个好的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理解,一方面用图示法给学生可视地看到关系数据库中表表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或多对一),另一方面对表中的数据,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演示插入、删除和修改的操作,看到表间数据一致性变化的过程;查询等命令
的掌握,设计四步解决:①命令格式,②命令功能,③格式说明,④命令应用。
2.二级“考证”台阶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及解决办法
重点内容:数据类型的灵活运用、SQL查询及结构化程序的深入掌握;
难点内容:数据类型的灵活运用及结构化程序的深入掌握;
解决办法: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摸拟软件――二级Visual FoxPro教学与实战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精选典型的范例,课堂讲解数据类型的灵活运用、结构化程序编写的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考试软件提供的大量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读程和编程能力;最后实战测试。
3.三级“开发”台阶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及解决办法
重点内容:构造关系模型的方法, 模块程序中变量的作用域和模块调用时参数的传递,表单集的驱动。
难点内容:模块程序中变量的作用域和模块调用时参数的传递。
解决办法:剖析学生熟悉的软件项目——“学分制管理”,给学生一个项目开发的系统逻辑思维,选定有代表性的模块,按界面的驱动对象,由浅入深地分析模块程序中变量的作用域和模块调用时参数的传递方法。
(四)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学模式
1.一级“入门”台阶的教学模式
本院建设有广西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级“入门”台阶的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基地的“软件实训室”,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电子教室控制软件,学生一人一机视听教师的演示和讲授,模仿操作、触类旁通的学习和实训。
课程模块化的分步教学,项目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二级“考证”台阶的教学模式
二级“考证”台阶的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基地的“软件实训室”和“第二课堂”(本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均有电脑),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VFP考试摸拟软件,学生自主的在第二课堂学习,充分体现课程“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3.三级“开发”台阶的教学模式
三级“开发”台阶的教学情境主要设计在基地的“软件实训室”和“导师工作室”,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具有数据库应用项目的开发能力后,导师根据各专业对数据库应用的需求,摸拟行业实际工作岗位数据库应用的项目,的开发进行实战式训练,在团队协助中提升学生“创作”与“应用”的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基于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设计,以一门具体的课程说明了设计方法,不仅对本课程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对其它课程的建设也具在参考价值的作用。
另外,打造精品课程需要一支校企合作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师在团队的建设中提升职业能力,才能实施好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发大力气建设网络课堂,让更多的学员共享精品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8月1日,旬刊总第314期
[3]楼一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7期第27卷总461期
[4]林娟、刘锂.VFP数据库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浅谈[J].时代教育,1672-8181(2008)02-0057-01
[5]穆红涛.基于协作学习的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6]田峰.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0期
(原刊于《职教论坛》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