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梅毒郑州大学传染病学教学课件

梅毒郑州大学传染病学教学课件


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染 约95%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
微小破损传染。
2.垂直传播 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脐静脉由
母体传染给胎儿。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 皮肤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
3.其他途径 冷藏3天以内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
染性,可经医源性途径输入此种血液发生感染; 少数患者可通过接吻、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 物、用具而感染。
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
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其耐
寒力强。
梅毒螺旋体
流行病学
梅毒呈世界性流行,据WHO估计, 全球每年约有1200万新发病例,主 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和次撒哈拉 非洲。
于1505年经印度传入我国广东省, 至今已近500年。
传染源
梅毒是人类特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 梅毒患者均是传染源,感染者的皮损 分泌物、血液中含大量TP。
(3)黏膜损害:约50%的患者出现黏膜损害, 发生在唇、口腔、扁桃体及喉,表现为黏膜 斑或黏膜炎,并伴有渗出或灰白膜,黏膜红 肿。
(4)梅毒性脱发:约占患者的10%。多为稀 疏性,边界不清,如虫蚀样,少数为弥漫样。
(5)骨关节损害:骨膜炎、骨炎、骨髓炎及 关节炎,伴有局部疼痛。
(6)眼梅毒:主要表现为梅毒性虹膜炎、虹 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等,常为 双侧。
病理解剖
1
增生,使管壁增厚、血管腔狭窄闭塞。小血管周围炎 指围管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 树胶样肿
又称梅毒瘤(syphiloma)。该肉芽肿质韧而有弹 性,如树胶,故得名树胶样肿。镜下结构似结核结节, 中央为凝固性坏死,形态类似干酪样坏死,但坏死不 如干酪样坏死彻底,弹力纤维尚保存。
发病机制
1. 梅毒螺旋体从完整的黏膜和擦伤的皮肤进 入人体后,经数小时侵入附近淋巴结, 2~3日经血液循环播散全身,因此,早在 硬下疳出现之前就已发生全身感染及转移 性病灶,所以潜伏期的病人或早期梅毒病 人血液都具有传染性。
发病机制
2. 梅毒侵入人体后,经过2~3周潜伏期 (称第一潜伏期),即发生皮肤损害 (典型损害为硬下疳)这是一期梅毒。 由于免疫的作用,使梅毒螺旋体迅 速地从病灶中消除,螺旋体大部分被杀 死,硬下疳自然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 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
梅毒
,
Syphilis
郑州大学 武淑环
概述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 引起的一种全身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临床表现复杂,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
官损害。 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晚期可侵犯血管、中
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各器官。
病原学
胎传性梅毒 ( < 2岁)
皮肤、黏膜、骨骼梅毒
(先天梅毒) 晚期先天梅毒 心血管梅毒
( > 2岁) 神经梅毒
潜伏梅毒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9~90天,此期的 临床血清反应呈阳性,但无明显 症状。
临床症状
1. 潜伏梅毒
感染梅毒后经过一定的活动期,由于机 体免疫力增强或不规则治疗的影响,症状暂 时消退,但未完全治愈,梅毒血清反应仍阳 性,且脑脊液检查正常,此阶段称为潜伏梅 毒。感染两年以内者称早期潜伏梅毒;感染 两年以上者称晚期潜伏梅毒。
2. 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发生于不洁性交后约2~4周; 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少数发生在唇、咽、宫颈等处,同性
恋男性常见于肛门或直肠;
硬下疳常为单个,偶为多个,初为丘疹或浸润性红斑,继 之轻度糜烂或成浅表性溃疡,其上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或 覆盖灰色薄痂,边缘隆起,周边及基底部呈软骨样硬度, 直径1~2cm,圆形,呈牛肉色,局部淋巴结肿大。疳疮不 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而淋巴结肿大持续较久。
3. 二期梅毒
由于TP从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在体内播散 后出现全身症状;
在感染后7~10周,可有低热、头痛、肌肉 和关节痛等,也可伴肝脾肿大及全身淋巴 结肿大。
(1)梅毒疹:皮疹通常缺乏特异性,可为 红斑、丘疹、斑丘疹、斑块、结节、脓疱 或溃疡等,大多数泛发,不痒或轻微瘙痒。
(2)复发性梅毒疹:原发性梅毒疹自行消 退后,约20%的二期梅毒患者将于1年内复 发,二期梅毒的任何症状均可重新出现, 以环状丘疹最为多见。
(7)神经梅毒:多无明显症状,但脑脊液异 常,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阳性。可有脑膜炎症状。
(8)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梅毒疹
黏膜损害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iapallidum,TP), 1905年被发现,在分类学上属螺旋体目, 密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
TP通常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由 8~14个整齐规则、固定不变、折光性强 的螺旋构成,长4~14μm,宽0.2μm,以 旋转、蛇行、伸缩三种方式运动。
TP系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 存。
发病机制
4. 在晚期梅毒中,出现典型的树胶样肿,如无任何 症状,胸部,心血管透视检查和脑脊液检查阴性, 而仅有梅毒血清试验阳性,此时PCR检测也呈阳 性,则称为晚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常常侵犯皮肤黏膜、骨骼、心血管、 神经系统。也有部分病人梅毒血清滴度下降,最 后转阴,PCR检测阴性,而自然痊愈。
发病机制
3. 未被杀灭的螺旋体仍在机体内繁殖,大约经6~8周,大量 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向全身播散。引起二期早发梅毒, 皮肤黏膜、骨骼、眼等器官及神经系统受损。 随着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建立,产生大量的抗体,螺 旋体又绝大部分被杀死,二期早发梅毒也自然消失,再进 入潜伏状态,此时称为二期潜伏梅毒。 这时临床虽无症状,但残存的螺旋体可有机会再繁殖,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螺旋体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发生二 期复发梅毒。
梅毒的临床分型与分期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 (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
根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 和晚期梅毒
一期梅毒
早期梅毒
(病程<2年) 获得性梅毒
二期梅毒 早期潜伏梅毒
(后天梅毒)
三期皮肤、黏膜、骨骼梅毒
晚期梅毒
心血管梅毒

(病程>2年)

神经梅毒

晚期潜伏梅毒

早期先天梅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