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历年中考作文题目汇编一、作文写作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关于“起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揭示的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人生哲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的是直面挫折、从头再来的豪迈气概;“人生就像一个圆圈,每一个终点都是新的起点”告诉我们的是在成绩面前要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坚定信念。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回到原点·梦的起点蔚蓝色的天空,洒下几缕温暖的阳光。
那棵树上,偶尔几声轻微的鸟叫声,生怕惊扰这座校园的宁静。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学校,却是梦的起点。
曾经,在这个原点,背起梦想的行囊,带着几许奋斗的热情出发。
不顾风吹雨打,不管沿途溅起的泥浆是否弄脏了行囊,只是一味地向前,只为追逐梦的足迹。
当时间漫长了路的行程,当岁月翻过往事的篇章,把昨天没收,那一本沉重的相册,把往事收成回忆。
再回首,路已越走越远,时光把风雨酿成佳肴。
一路走来,多少风雨,把回忆冷却,多少泪水,把心痛打湿。
只是,很少抬头看看那片曾经绽放梦想的天空是否依旧蔚蓝。
只是,最初对梦想的那一份执着已慢慢淡却。
很想回到原点,点燃那份追逐梦想的热情,触碰那最初最真实的感动。
也许,现实的无奈把梦打破,碎成一地,那一份追梦的热情也抵不过时间如水般的冲刷。
也许,那片梦想的天空早已不那么蔚蓝,染上了些许阴霾。
也许,时光把往事泛黄,那份对回忆的思念也慢慢缩短。
搁下现实的浮华,回到原点,寻找那一片梦想的蓝天,以清水承载欢乐,拾起几片落叶,拼凑那个最真实的梦境。
那个梦的起点,曾经承载多少人青涩的憧憬。
还记得,我们遥指蓝天,勾勒美好的未来,还记得,我们说过不顾任何风雨,只求跟上梦的足迹。
回到原点,如今,校园空留一片宁静,谁的一声惆怅,放下那一份炽热的追求,把往事写成回忆。
应该有的故事,偏离了原本的轨道,应该美好的往事,回忆渲染成殇。
止不住的是流年,忘不了的是回忆。
也许是一味地前行,忘了还有沿途的风景,也许是一直追逐着明天,忘了昨天已经越来越远,也许是只顾着远方,忘了那个装着纯真梦想的原点。
回到原点,收起繁乱的思绪,守护这一片梦想的蓝天。
回到原点,倾听回忆的旋律,勾起那一段段的往事。
回到原点,用一份执着,用一份坚持,编织最初的梦想。
回到原点,一样的蓝天,一样的夏季,一样青涩的梦......【解析】本题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相比较命题作文的过多限制和话题作文的过于自主化,半命题作文既适当体现了命题的思想,又给考生留下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在一定限制和要求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
首先要审好题目,找好关键词,揣摩出题人的心思,再根据自己的经历拟出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正文要有真情实感。
文章要求自拟一个包含“起点”一词的题目,通过分析这则材料,给了我们三种写作方向,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立意。
如果写一篇记叙文时,最好通过事件来体现主旨,所以在文章中要加入适量的细节描写,使文章丰满起来。
记叙文、写议论文都可以。
点睛:半命题作文,学生首先要补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使之成为命题作文,然后再按照考场作文的命题作文进行写作创新,力求做到:首先,立意要有突破,不写大众化观点和中心,能把握时代脉搏,选择别人很少涉及的中心主旨;其次,选材有所突破,选择具有时代气息,典型的熟悉的和真实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贴近生活;再次构思要新,无论从内在技法和外在包装能做到与众不同,独立出众;最后语言要新,善用修辞,能写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回忆研制核潜艇经历时说: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当时我们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个“土办法”——在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同样的,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几年来天天如此。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⑴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⑵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⑶不得抄袭、套作。
⑷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卷面书写要求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答案】范文:坚持不懈的我我圆圆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一副文文静静的样子,别以为我是一个娇气的女生,我却有一种坚持不懈的品质.什么,你不信?那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到时候保证你心服口服.去年夏天,天气闷热得很.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火烧火燎的风令人感到窒息,甚至连蝉也在树上拼命的叫着:“热死了,热死了.”“我们去游泳吧!”爸爸拍着我的肩膀,提议道.“真的?”我惊奇的问道,高兴得一蹦三尺高,“那我们快走吧!”到了游泳馆,我套上救生圈.爸爸一跃,跳入了水中:“下来,我在下面接着你.”这时我望着足有两米深的水,又有一些胆怯了:我不会游泳,万一淹到了怎么办?这时,我看到池中几个六七岁的小朋友正在游泳.我不禁责问自己:几个小同学都可以做到的事,我为什么不可以?记得在春季运动会,800米赛跑中只有五个人跑完了全程,我就在其中;上学期老师布置的积累素材的作业,一个学期过后检查,只有我一个人坚持了下来.我为什么不能把在跑步和积累素材中培养的坚持不懈的品质延伸到游泳中来呢?我怎么能因为小小的游泳而退缩呢?于是,我跳入了水中,活动了一下.爸爸让我先练习手和脚的协调动作,我上身趴在游泳池边上,两臂向前伸直,臂下压着划板,双手轻轻抓住划板,没过多长时间,我已运用自如了.接着,我便学习划水,我开始试着自己独自游,两腿刚腾空,身子就猛得一歪,沉入水中,“咕噜咕噜”几口水灌进了嘴里,鼻子也呛得难受极了.我要退缩,但又想到了自己的座右铭:坚持就是胜利.对,坚持下去,我给自己鼓着劲儿.爸爸教给了我一些技巧,我按爸爸教的方法练习,先把手高高举起,伸得笔直,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向前一跃,一头扎进水里,划出了一道弧形,接着两手一伸,双腿用力拍打水面,身体便快速向前移动…我终于学会游泳了!你们认识我了吧!这就是坚持不懈的我.如果你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就快来找我吧!【解析】【详解】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抽核心词,大概会抽“高科技与土办法”,正如材料中所说的那句: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想了个“土办法”。
后面进去称,出来称,无非就是对土办法的具体阐述。
因为有了近半的篇幅阐述土办法,想必“土办法”这个词语,会让学生抓住,不知道学生会怎么写?会不会写"办法总比可能多",还是"去思考,总是能解决困难之类?"我想只要学生能抓住“土办法”这个词,总是能往自身靠,往自己的生活靠,总是能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这类立意文章当然可以,但总觉得不过瘾。
如果对“土办法”的认识,提升为一种智慧。
再把高科技这个作为一个背景,我们就会发现,这里的土办法,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种办法,甚至能够应对高科技,可见非平常的普通办法。
土办法,貌似平常普通,却充满智慧,能够解决问题。
这么看来,“土办法”,这里关键不仅是办法,而是“土”字。
由此而引发的那就丰富了:“土方”,高手在民间,生活中的小智慧等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壮丹开。
”这首诗在《经典咏流传》舞台上被重新唤醒,令亿万中国人受到感动。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便是生命的胜利。
苔花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苔花如米小,也学壮丹开”,简单的诗句里,包含着质朴的坚定的梦想——即便无人喝彩,也要毫无保留地绽放给这个世界。
在生活中,你身边是否也有如苔花一样的人呢?他(她)的故事一定曾经令你感动吧,依据这些素材,以“这也是一朵苔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套作;(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600-900字。
【答案】这也是一朵苔花“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
苔花就像生活中的我们,满天星汉,你我都是平凡的那一颗,茫茫人海,你我都是平凡的那一个,但苔花虽小,仍然拥有一个完满的生命,亦可留取满地清香,平凡中亦可孕育着伟大。
苔花虽小,留得满地清香,这香气随风而逝,随水而流,感染着整个大地。
砂砾环抱着卑微的梦想,在马蹄踏过的足印里,努力地矫正着自己的身姿,同样草儿破土而出,以自己的绿色装点一份大地……自然的奥秘中蕴含着人生哲理。
苔花虽小,留得满地清香,这香气如同绿叶,从枝头簌簌落下,乐于腐化成泥,只为来年的春晓。
何玥的生命似昙花一样,微笑而又炽热,当花朵从枝头散落之际,留得清香满地,何玥的生命似烛光一般,将生命最后的烛光留下,将人间照亮。
当他决定将自己的身体捐献出去时,便决定了他平凡的生命不再平凡,简单的生命不再简单,假如生命再让他选择一次,这仍然是他不会的决定,因为这是苔花的本性,伟大只用平凡来诠释。
苔花虽小,留得满地清香。
这香气如同拂动的花海中浮着的蔷薇年华,即使花香逝去,却也已尽力开放。
每一点的尘埃都由他清扫,每一点的黑暗都由他点明。
幸福换位士张星和将自己一生的心力致力于环卫工作,因为他将每一份简单的工作做好,所以他不简单;因为他将每一份平凡的事情做好,所以他不平凡。
张星和走了,他的生命象苔花一样,清香依旧,他告诉我们:所有伟大的生命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花朵的娇艳是因为脚下踩的是泥土。
回首时今,感慨当下,人们所有的行为,情感都定格在物质的牢笼里,当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成为梦想的着陆点,我们又怎么能够在蓝天下,清风里寻找真正的方向呢?所有伟大都从平凡开始,也只有历经由平凡到伟大的这条路,才能够真正日久弥香,芬芳永存。
苔花虽小,亦可留得满地清香,它的本质感染和召唤者每一位有心的世人,希望未来的生命力:好花常开,好景常在……【解析】【详解】作文标题“这也是一朵苔花”。
这虽然是一篇命题作文,但读懂材料与作文要求至关重要。
袁枚的《苔》是一首人生励志的小诗。
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到了春天它一样拥有绿色拥有生命。
花开微小似米,但却一定要象牡丹一样尽情绽开。
因为在苔的心中,他和牡丹拥有同样的大地也同样头顶广阔的天空。
无名的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
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可取的一种佳境。
所以作文标题“这也是一朵苔花”中的“这”就是指“当代苔花”人物或者“苔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