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9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年5月下入。

(4)从销售成本(D)来看,存在着较强而且广泛的产业链引导关系。

这说明在任意产业中销售成本的下降,都能带来一系列的相关正面效应。

在降低销售成本上的投入应该增加。

2.纵向分析在纵向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在生产成本,销售成本两个成本条目下,各产业之间的成本引导关系明显要强于利润与收入的引导关系。

四、综合评价与结论产业链集成化发展是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带来的直接好处包括物质的循环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减少相关污染带来的环境效益。

通过对P煤业集团产业链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结论的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对产业链发展有意义的的启示:(1)煤炭产业是整个集团产业链的基础。

此结论是基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收入和利润的分析而产生的。

在P煤业集团产业集群中,煤炭产业是唯一和其它四个产业都有关系的。

在整个产业链物质循环过程中,煤炭为其它产业提供原料,是其它产业存在的基础。

在图5-7中也可以看出煤炭居于产业链的中心,为了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果,选择煤炭产业作为突破口无疑是必要的选择。

(2)产业链中成本的可控性大于其它金融指标。

此结论是基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的分析而产生的。

在图5-7中,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B和D)占据了大部分的产业间联系关系,并且关联性较强。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煤炭产业链的优势在于系统内的成本节约,而不是对外的。

(3)化工——铝是关联性很强的两个系统。

此结论是基于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收入的分析而产生的。

它们之间不仅在以上三方面有很强的因果关系,而且都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这说明化工——铝系统在很多方面发展是同步的。

(4)电力产业的发展是与集团产业链联系较小(仅与煤炭产业有着一定的联系)。

此结论是基于利润的分析而产生的。

这是因为,电力产业仅需要煤炭作为其能源输入,而对于电解铝的输出来说,电力供应远远赶不上诸如原料供应等其它因素重要。

我们的对策是,应该适当从其它方面开发煤炭产业链,以扶持电力产业的发展。

此外,煤矿区作为以煤炭开采为主导产业的社区,目前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这个核心,发展矿区循环经济。

通过构建基于煤、与煤共伴生资源以及开发过程中的次级资源的循环利用产业网状链(产业链),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握和理解循环经济的发展脉络、指导思想和实现途径,才能更有效地制定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划,才能带动矿井清洁生产,推进矿区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的形成,逐步走向循环经济之路,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余向平.会展产业链的结构与效应[J].经济论坛,2008,(1):68-69.[2] 李巍,罗能生.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产业链构建[J].煤炭经济研究,2006,(11):19-21.摘 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实现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环节,在高校发展中起着政治核心与战斗堡垒的作用。

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出现了组织建设缺乏活力、缺乏创新,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有效作用的发挥。

以管理学中“帐篷理论”为理论依据,分析、探索相应对策,加强领导管理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科学合理考评体系,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有效发展。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帐篷理论《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三十一条对党的基层组织规定如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并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对于高校来说,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形势、任务和矛盾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那么对于作为教学科研单位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来说,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组织使命的不明确或不被深刻理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往往陷于形式化的事务,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组织建设缺乏活力大多数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贫乏,形式单一,其中多半的组织活动是用来解决新党员发展问题或读报念文件,而思想上的交流、深入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相对较少。

没有开展更加生动丰富的活动来促进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没有固定的组织生活时间和规范的组织生活内容,有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甚至出现了党员大量缺席。

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其组织建设的核心作用,没有在群众和党员中树立足够威信,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支部工作缺乏热情,疲于应付与形式,缺乏生机与活力。

2.组织工作重行政轻党务大多数党员认为,行政工作是“硬任务”,是实实在在可以定量考核的,而党建和思政工作是“软任务”,是虚的,弹性较大,难以准确衡量。

基于这样的想法,导致实际工作中很多党员努力钻研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党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比如,在时间冲突时,往往是党的活动让路,被行政工作牵着鼻子走;党支部在组织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中,没有主动探索与之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使党支部在实际工作中处于尴尬地位,党组织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有时得不到落实,不能很好发挥其组织、领导效能。

3.基层党组织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很多学校部分部门不设置独立的支部书记,由行政负责人兼任,部门党支部与行政负责人相互职责不明确,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党组织没能积极引导党员清晰定位,在参与有关重大问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唐忍雪(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DOI:10.13768/11-3793/f.2015.2306210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年5月下题的讨论和决策时,基层党员参与度不高;党政联席会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议事规则,使支部参政议政流于形式。

二、分析原因1.组织活动缺乏创新能力一些基层党组织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和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党支部工作方式,仍然沿用过去的模式,缺乏对党员的吸引力。

党组织的活动注重形式,却难以与具体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集合。

在进行组织生活或党组织活动时,疲于走过场和搞形式,不仅不能产生实际效果,反而严重挫伤党员的积极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削弱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缺乏党员干部培养、管理机制党员及党员干部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重发展、轻教育的局面。

在发展工作中重数量而轻质量,工作不够细致,参与力不强。

疏于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在党的宗旨和价值取向上发生了偏差,党性淡薄,党建工作业务缺乏积极主动性,能力欠缺。

此外,大多数党务干部都是兼职,因此不能将有效地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党务工作上,工作处于被动应付,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使得党的基层工作缺乏生机。

3.联合支部管理弊端各院校每个行政单位都会设置独立的行政领导,但是由于有些行政部门党员人数少,所以并不是每个行政单位都会设置单独的党支部,而是设立联合支部。

建立联合支部优点是可以方便党员沟通和交流,实现党建互动共强的多赢局面。

但在实际工作中,联合支部负责人与实际独立行政负责人的交叉,导致支部管理职责不明确,不能做到有效地上传下达,支部活动开展抓不住重点。

联合支部的党员分布在不同单位,彼此不够了解,因此不能及时沟通基层党员与党组织,活动开展的效果、成果也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地监督与指导。

这使得支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偏离了所服务和保证的教学科研这一中心工作。

4.缺乏有效考评体系强调党组织要参与决策本单位重要事项,但对于基层党组织,如何参与以及参与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实际参与的落实困难。

工作目标难以量化,缺乏有效可行的考评制度,由此造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对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和方式认识模糊,工作缺乏活力和动力。

具有监督、激励、奖惩性质的考评制度的缺失,影响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没有凸显出先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解决对策Provant公司的副总裁约翰·辛格和Novafions公司管理总监约瑟夫·弗克曼在所著的《卓越领导》一书中提出了“帐篷理论”领导,他用帆布帐篷下的三度空间代表一个人的领导力效能。

帐篷的容积大小不仅仅取决于中心支柱的高度,同时还受周围支点的影响。

我们可以借助“帐篷理论”来寻求基层党建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顶小小的帐篷,支部的负责人就是帐篷的中心支柱,而每一位党员就是帐篷周围的支点,只有大家都找准自己的位置,这顶帐篷才能撑起来,只有大家都向着同一目标做到最好,这顶帐篷才能撑到最大,在风雨中稳固挺立。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性素养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支部负责人,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着党组织的高度。

根据“帐篷理论”,党员干部这个中心支柱是决定着是否能成功领导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当前高校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考核和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养,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充分发挥领导在高校改革发展的坚强核心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可靠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2.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注重创新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了依赖于党员干部的领导组织外,更重要的是每一位党员的积极参与。

就如同帐篷的每一个支点,任何松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帐篷的稳固与容积。

因此加强党员的学习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

把学习贯穿于党员日常管理和工作生活之中,并针对不同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学习活动。

3.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根据“帐篷理论”,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使帐篷的每一个支点都发挥到最大效能,保证帐篷容积最大,帐篷稳固。

在党建工作中,制度是约束党员行为规范,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保证。

高校基层党组织也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基层党建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系部总体工作中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加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