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PPT课件
二思联系已学知识,正确落实以旧解新;
三思文句上下联系,正确落实以文解文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 子书》)
①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俺) 饯行。 ②范公是天下有才有德的人,只是我怎么敢 奢望与他结为朋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后面的文句。
•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 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 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 其位证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 立枯死。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 数日亦死。
译文四:然而何况能使它了解在口上和手上的人呢
主观臆断1分
以上这些问题,很多是思维问题,或者说是解题 思路问题,如果我们的解题的时候三思而行,翻 译的正确率就回大大提高。具体三思是:
• 一思命题给分点,明确答题的着重点; 了然 1、而况能使 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而况 使() 乎 常见的命题给分点有三方面的: 1、文言特殊用法(活用词,包括通假字) 2、句中关键词(理解句中重要实词和虚词) 3、特殊句式
所谓“知己”就是清楚自己文言字、词、 句知识的储备,并能适时调遣,用以解题; “知彼”就是要读懂文本,并揣摩命题人 命题意图,抓住给分点逐一落实。为此, 动笔前必须 三思。
•
答谢民师书 苏轼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 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 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 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 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 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 “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 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 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 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获 得)。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 不立志就不能使自己的学习有成就。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 •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 于国门 敢往吊,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 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 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 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 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 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 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 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 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 以时自爱。
知己知彼,三思而行
——高考文言文翻译
2006年湖南高考翻译题:
1、奚足以语文事?
• 译文1:哪里足够用来语文的事情呢? 以今训古 译文2:什么足以谈论文章的事情呢? 残留不译
答案:哪里够得上谈论语文的事情呢?
1分 1分 1分
这样的情况实在让考生伤心头痛。仔细 分析个中原因,主要是高考文言文翻译实 行踩点记分,而许多考生就是不知道“字 字落实”,不知道踩点。翻译要“踩点”, 关键是要做题时做到知己知彼,三思而行。
•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 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 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 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 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 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 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 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 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 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 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 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 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 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ěi。](选自袁牧《小仓山房文 集》。
三思文句上下联系,正确落实以文解文
• 本题中的“使”在文言文中常常有名词和动词 两大用法,根据上下文,此处只可能做动词, 而它的后面又缺少一个宾语,翻译时必须补出, 翻译成“使它(代上文的“物”)”,于是本 题中的省略句式也就清楚了。
可以 2、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 雕虫
• 一、能因为它象赋就说它是微不足道的东西吗? 缺乏联系 2分 • 二、可以因为他的文章是赋就说是雕篆刻的人吗 望文生义 2分 • 三、可以认为他的作品象赋就说那是刻意雕琢吗 联系错位 1分 • 四、可以凭借它象赋就说它是雕虫吗?
二思联系已学知识,正确落实以旧解新;
• 题中“而况……乎”在《石钟山记》中有句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 石乎?”其中“而况……乎”解释为:何 况……呢; • “了然”一词有成语“一目了然”等保留了文 言原意的例子,“了然”解释为:清楚、明白 的样子。 • “于”有两大主要用法:一是解释为“在”, 一是解释为“到”,当解释为“在”的时候, 常常就是状语后置。由文意推知此处应解释为 “在”,所以,本句有状语后置的句发特点。
• •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 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 《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 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 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 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 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 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 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残留不译 1分
陋 3、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 比者 众
• 一、扬雄的缺点是这样,比他好的人有很多。 1分 • 二、象杨雄一样粗陋的人比比皆是。 0分 • 三、有杨雄文章这种缺点的人还有很多。 1分 • 四、杨雄的文章浅陋到这样,能够比得上的很 多。 2分
知己知彼,三思而行
一思命题给分点,明确答题的着重点;
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语句 • 1、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 • 2、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 • 3、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
译文一:而又何况能够使它在口中和手中的笔下 明白通晓呢? 缺乏联系2分 译文二:更何况能够在口和手上非常熟悉呢?
以己解文2分
译文三:更何况能够在口上和手上都了解的人呢?
以己解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