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传输层)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9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60.00)1.OSI七层模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透明数据传输服务、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层是____。
【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分数:2.00)A.物理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解析:解析:考查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如下: 1)复用和分用。
2)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3)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4)提供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即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TCP协议提供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在下面给出的协议中,——是TCP/IP标准传输层的协议。
【华东理工大学2006年】(分数:2.00)A.TCP和UDP √B.DNS和SMTPC.RARP和IPD.DNS和FTP解析:解析:考查传输层协议。
B项和D项是应用层协议。
C项是网络层协议。
TCP/IP的传输层有两个不同特性的协议UDP和TCP。
其中,TCP向高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而UDP向高层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因此选A。
3.TCP和UDP具有多路复用功能,与此相关的协议头字段是____。
(分数:2.00)A.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B.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C.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D.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解析:解析:考查传输层功能。
传输层的复用、分用功能与网络层的复用、分用功能不同。
传输层的复用是指发送方不同的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传输层协议传送数据,分用是指接收方的传输层在剥去报文的首部后能够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到目的应用进程。
多路复用目标端负责检测源IP地址和源端口,判断是否接收。
因此选C。
4.传输层为____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分数:2.00)A.主机B.进程√C.路由器D.操作系统解析:解析:考查传输层的功能。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与网络层的区别是,网络层提供的是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
5.网络上唯一标识一个进程需要用一个____。
(分数:2.00)A.一元组(服务端口号)B.二元组(主机IP地址,服务端口号) √C.三元组(主机IP地址,服务端口号,协议)D.五元组(本机Ip地址,本地服务端口号,协议,远程主机IP地址,远程服务端口号)解析:解析:考查对传输层功能的理解。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问的逻辑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
在传输层,进程是用端口号来标识的,而在网络中IP地址可以唯一地确定一台主机。
因此选B。
6.在TCP/IP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在互联网络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对等实体之间建立用于会话的____。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分数:2.00)A.点到点连接B.操作连接C.端到端连接√D.控制连接解析:解析:考查对传输层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TCP/IP参考模型中,网络层及其以下各层所构成的通信子网负责主机到主机或点到点的通信,而传输层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分布式的进程通信,即在源主机进程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一般来说,端到端信道是由一段段的点到点信道构成,端到端协议建立在点到点协议之上,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手段。
相应地,在网络层标识主机的是IP地址,而在传输层标识进程的是端口号。
因此选C。
7.下列关于TCP和UDP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分数:2.00)A.TCP和UDP均是面向连接的B.TCP和UDP均是无连接的C.TCP是面向连接的,UDP是无连接的√D.UDP是面向连接的,TCP是无连接的解析:解析:考查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TCP/IP的传输层有两个不同特性的协议:UDP和TCP。
其中,TCP向高层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而UDP向高层提供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因此选C。
8.在网络上传输语音和影像,传输层一般采用____。
【中南大学2006年】(分数:2.00)A.HTTPB.TCPC.UDP √D.FTP解析:解析:考查对UDP协议的理解。
由于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时不会使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这对某些实时应用十分重要(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9.下列关于UDP校验的描述中,____是错误的。
(分数:2.00)A.UDP校验和段的使用是可选的,如果源主机不想计算校验和,该校验和段应为全0B.在计算校验和的过程中,需要生成一个伪头,源主机需要把该伪头发送给目的主机√C.如果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被破坏,那么就把它丢弃D.uDP数据报的伪头包含了IP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解析:解析:考查UDP校验。
UDP数据报的伪头包含了IP地址信息和端口信息,目的是要保证UDP数据报确实到达正确的目的主机和端口。
该伪头由源和目的主机仅在校验和计算期间建立,并不发送。
所以B是错误的。
10.假设有3个16bit的字,分别是0110011001100110、0101010101010101、0000111100001111那么按照UDP校验原理,得到的校验码应该是____。
(分数:2.00)A.1100101011001010B.100110001100110C.11010100110101 √D.1011001110011000解析:解析:考查UDP校验。
先将前两个16bit字求和:再将上面的和与第3个字相加,将得出的结果求反码,得出校验和:0011010100110101。
在接收方,全部4个16bit字一起相加,如果没有差错就将得到1111111111111111。
11.下列关于因特网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分数:2.00)A.主机通常需要实现IP协议B.路由器必须实现TCP协议√C.主机通常需要实现TCP协议D.路由器必须实现IP协议解析:解析:考查TCP报文段。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TCP协议的报文段只是封装在网络层的IP数据报中,对路由器是不可见的,所以它不需要实现TCP协议。
12.关于TCP协议的描述,____是错误的。
(分数:2.00)A.建立连接需要3次握手B.能够保持上层消息的边界√C.接收方可以缓存错序的报文D.重传时延动态改变解析:解析:考查对TCP协议的理解。
TCP的传输连接有3个阶段,即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建立连接需要3次握手,A正确。
TCP协议是面向字节流的,而且TCP最大报文段长为1460B,因此不一定能够保持上层消息的边界,B错误。
接收方可以缓存错序的报文,等接收到按序到达的报文后一起交到上一层,C正确。
为了计算超时计时器的重传时间,TCP采用一种自适应算法,它记录一个报文段发出的时间,以及收到相应确认的时间,这两个时间之差称为报文段的往返时间RTT(Round-TtripTime)。
TCP保留了RTT 的一个加权平均往返时间RTTs,当第一次测量RTT样本时,RTTs值就为所测量到的RTT样本的值,但以后每测量一个新的RTT样本,就重新计算一次RTTs,D正确。
13.一条TCP连接的建立过程和释放过程,分别包括____个步骤。
【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分数:2.00)A.2,3B.3,3C.3,4 √D.4。
3解析:解析:考查TCP连接管理。
TCP传输连接的建立采用“3次握手”的方式,包括3个基本的步骤:A 发送一个请求连接报文给B,B发回确认,A再加以确认。
TCP传输连接的释放采用“4次握手”的方式,包括4个基本的步骤:A向B释放连接,B发出确认,B释放连接,A发出确认。
14.TCP是采用____来实现流量控制的。
【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分数:2.00)A.许可证法B.丢弃分组法C.预约缓冲区法D.滑动窗口技术√解析:解析:考查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TCP通过由接收方调整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即调整TCP报文段首部中的“窗口”字段值)来限制发送方向网络注入报文的速率。
在使用滑动窗口作流量控制时,除了要考虑接收方的接收能力之外,还应当从全局考虑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称为拥塞避免。
因此选D。
15.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TCP协议采用了对____确认的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1999年】(分数:2.00)A.报文段√B.分组C.字节D.比特解析:解析:考查TCP可靠传输的确认机制。
TCP以报文段(Segment)为单位,TCP协议是面向字节的。
TCP 将所要传送的报文看成是字节组成的数据流,并使每个字节对应于一个序号。
在连接建立时,双方要商定初始序号。
TCP每次发送的报文段的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数值表示该报文段中的数据部分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TCP协议其确认是对接收到的报文段的最高序号表示确认,接收端:返回的确认号是已收到的最高序号加1,因此确认号表示接收端期望下次收到的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16.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指的是____。
(分数:2.00)A.使用面向连接的会话B.使用“尽力而为”的传输C.使用滑动窗口来维持可靠性D.使用确认机制来确保传输的数据不丢失√解析:解析:考查TCP可靠传输。
如果一个协议使用确认机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确认,那么可以认为是一个可靠的协议。
如果一个协议采用“尽力而为”的传输方式,那么是不可靠的。
例如,TCP对传输的报文段提供确认,因此是可靠的传输协议;而UDP不提供确认,因此是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17.下列哪一项控制端到端传送的信息量并保证TCP的可靠性?____。
【重庆邮电大学2007年】(分数:2.00)A.广播B.窗口√C.错误恢复D.流量控制解析:解析:考查对TCP的可靠传输机制的理解。
TCP通过由接收方调整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大小(即调整TCP 报文段首部中的“窗口”字段值)来限制发送方向网络注入报文的速率。
在使用滑动窗口作流量控制时,除了要考虑接收方的接收能力之外,还应当从全局考虑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称为拥塞避免。
18.TCP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应该是____。
【重庆大学2007年】(分数:2.00)A.接收窗口的大小B.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的较大一个C.拥塞窗口的大小D.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的较小一个√解析:解析:考查TCP的滑动窗口机制。
对每个TCP连接,必须同时考虑两个状态变量:接收端窗口rwnd(ReceiverWindow):又称通知窗口(AdvertisedWindow),即接收方允许连续接收的最大能力,单位为字节。
此接收窗口即为接收方通告发送方的窗口大小。
这样流量控制的目标是令发送速率≤接收端允许的最大速率。
拥塞窗口cwnd(CongestionWindow):这是发送方根据自己估计的网络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实质是来自发送端的流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