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4篇

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4篇

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4篇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第1篇四月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位同学手拿一本字典走了进来,气冲冲地说:张老师,xxx又偷东西了,您瞧,我的字典从她书包里翻出来了。

不会吧? 我也有些吃惊。

您看,她把我的名字给涂上了。

说起xxx,科任老师几乎都知道她。

从小就有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有一次,竟背着家人拿了几十元钱,上游戏厅,请同学吃饭,所以平时学生们谁丢了东西,大家都朝她那看,怀疑是她偷去了。

三年级以后,班里开展争做四好少年活动以来,师生共同帮助她,近一年的时间没有发生偷东西的现象。

今天怎么了? 我安慰了这位同学,要他冷静冷静,暂时不要直接找xxx,等我调查调查再说。

他回去了。

案例分析:班级再次发生失窃事件,而且事实证据俱在,看来xxx确是这件事的实施者了。

但我还是觉得不应把她定位成小偷而大加责罚。

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因为他们还是成长中的人,其道德评价和道德意志力还处在较低水平,出现这些问题,并不等同于成人的犯罪行为。

从xxx的事件来看,她前一阶段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习惯经过集体的教育已经得以纠正,现在又发生这样的事,是她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反复,在这些反复中,她会更快地成长起来。

从另一方面看,凭着对xxx的了解,我觉得这事也许另有原因。

孩子心里往往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不肯对他人讲心里话。

我们判断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更要避免武断,不可只凭主观猜测,去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

只有多一分耐心,让事实说话,用爱心感化,教育才能收到良好功效。

案例诊断:1、侧面了解,调查真相两天过去了,我一直在观察着xxx,只见她默默无语,心事重重,有意在躲着老师的目光。

我并没有马上找她,而是先把经常和xxx在一起的同学找来了解,孩子说:那天,我俩在教室查13课的生词,当时,我们没带字典,我就从旁边的桌上拿了一本,查完后,xxx就去参加早训练了,回家时,她桌上的东西是我给收拾的,字典是我随手装在她的书包里的。

字典不是她偷的,那字典上的名字又是谁涂的呢?2、直接交流,爱心感化当天下午,我找到了xxx。

张老师,我她一走到我面前,就低着头不知所措。

不用紧张,我不是在责怪你。

我笑着说。

我是想和你聊聊天。

咱们相处快四五年了,难道你还不信任老师吗?老师就愿意每位学生和老师说实话。

谁能没有缺点呢?就说我吧,不是也有不足吗?有了缺点、错误只要敢说真话,得到别人的谅解,自己也感到轻松了,你说,对吗? 只见她低头不语,我接着说:那本字典本来就不是你偷的,可同学们误认为是你偷的,老师要还你一个清白呀! 这时,她睁大眼睛,吃惊地看着我,张老师,你怎么知道? 对,我只是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不是你偷的,为什么把名字给涂上了呢? 张老师,我对不起您,我不争气。

这时,她才对我讲述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在同学找字典找不到时,问她拿了没有,她说:谁拿谁是狗。

回到家,才发现,自己书包里原来真有这本字典,想还吧,又怕同学的讥笑,因此,把字典的名字给涂上了。

3、澄清事实,增进团结事情已经清楚了,还是公布于众好,免得同学们在底下叽叽咕咕,给犯过错误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

于是,在星期三的班会课上,我把事情的原原本本向同学们讲了一遍,然后,xxx郑重地将字典还给了同学,这时,大家紧张的情绪放松了,气氛和谐了。

经过这件事,xxx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变得比以前活泼开朗了。

不管学习、生活、思想上出了什么问题,总是爱与我交流,请我出谋划策,把我当成了知心好友。

同学们也不再以异样的目光看她了,互相之间消除了隔阂,多了几分友好和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这个集体比以前更团结了,大家的心真正联结在了一起。

我知道,把师生联系得更为紧密的,是理解,是信任,是爱心。

案例反思班主任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头脑一定要冷静,要注重调查研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后进生敢于说真话,吐真情,这样才能圆满解决问题。

注重调查研究,到同学中去,倾听同学们的声音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我们每位班主任如果鲁莽地批评出事的学生,恨铁不成钢,势必造成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不耐心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出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愿我们今后的班主任工作多一份耐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调查,少一点武断。

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第2篇如今,班主任面对的是学生不再是一个等着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

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等待开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力量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

管理班级,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也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几十个充满创造力的孩子。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问题似乎也越发多了,而社会也要求我们教育出充满创造力,有个性的学生。

因此,我们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也应富于创造性。

案例:一天上课,叫起一名学生邓文杰回答问题,他回答后学生发出一阵笑声,为何?他上课没认真听,回答的是前一道题,当然牛头不对马嘴。

我也笑了,不过是微笑,我对这名同学以父母般的语气关切地说:你现在虽然答错了,等会儿你一定会答上来!学生都笑了,那个同学也笑了,剩下的时间里,他听讲得很认真。

分析:生活需要幽默,严肃的课堂也需要幽默,如果能使犯错误的同学在笑声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乐而不为呢?案例:我班的一切事务由班长全权负责。

有一段时间班上情况很糟糕,我调查一下,原来是班长的失职。

指导过后,他的工作仍不见起色。

于是,我就物色了另外一名有能力的同学接替,班上工作大有起色。

一段时间后,我将原来的被冷落的班长调职另用,这次,他对待新工作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分析:收回权利,是为了让某些班上担任一定管理任务的同学冷静下来, 1分析自己的不足。

案例:我们班的龚建军同学,他的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在班的影响也很大。

后来,我就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

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在班里也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于是,我在班内就龚建军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改正缺点。

分析: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的勤奋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

做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

肯定有一些班主任老师会有更多的富有创造力的方法。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所有的方法,基本前提是我们爱学生,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

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第3篇今年我担任六年四班的班主任工作.我班有个学生叫李猛.刚开学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 ,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后来发展到,班里的同学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他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晾网!每次我打电话和他沟通他都谎称有病了.到后来有一天干脆跟我说: 老师,我不想念了.我现在就想走,我今天来就是要和你说一声. 我问他: 家长知道么?他说: 我妈想让我念,我爸不管我了,让我自己决定!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气愤地对他说: 李猛,你说咱都这么大了,怎么就不能让父母少抄点心呢?你说你把不愿意管你了,你想一想你得把你爸气成什么样了,否则他怎么能对你放弃呢?他嘴上说是不管你了,那你今后的生活费你爸能不给你么?他低下了头,小声说: 不能!由于刚才,我听他说不念这两个字以后,真的是气坏了,所以语调也非常高的跟他喊.这回我看他有悔改的意思,就语重心长地跟他说: 李猛,父母一天到晚的在棚子里干活,他们所付出的辛苦不全都是为了你么?说到这,他哭了.我一看还有救,就趁热打铁,接着说: 虽然我们的基础差,成绩不好,但我们来学校的目的不光是将来要考上大学,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在李猛回到班级后,我给他的家长打了电话,她的妈妈说: 我们也不愿意让他回家呆着,现在我和他爸在村里都感觉没脸见人了,人家的孩子都上学,而且都念得好好的,可他却这么不让我省心.我也不想管他了...... 说完就哭了.我连忙安慰她: 您也不要难过,我理解您的心情,向您这样负责的家长现在在我们农村真的是少见.可以看出您为了孩子也是倾注了满腔热忱,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要让孩子返回校园.虽然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不会有发展了,但多学点知识,也是好的.最起码的,现在的社会很乱,孩子在学校不会染上不良的恶习,但一旦孩子过早地步入社会,就很容易地染上一些恶习,抽烟、上网、打仗斗殴、乱花钱等等,到那时就难管啦,你和李猛的父亲一定要给孩子把好关!后来我们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达成了共识:不能放弃!接下来的两天,他表现很好!但是到了第三天,他没来.我急忙给他的家长打电话,他的爸爸接了电话,我问李猛怎么没来上学呀?李猛的爸爸说: 李猛不想念了,我们也不管他了.实在是太气人了!老师您也不用管了,我们真的非常谢谢您!可这孩子太强了. 我一听,连忙说: 李猛在么?让他接一下电话!我想他的父母也真的是没招了,天天面对这样一个孩子真的很累呀!这时李猛接了电话,我问: 李猛,老师想知道你不念以后,做点什么呀?他倒也实在: 老师,我想去发廊干两天,当学徒. 我一听笑了,这孩子的想法也太天真的,同时也真的很容易走向歧途――学坏.于是我说: 李猛,你吃得了辛苦么?老师,没事我能吃苦!我都找好了,明天就可以去了. 真的太无奈了,不过,基于李猛平时做事不专心,但很讲义气的特点,我突然有了一个主意,虽然有些冒险,但现在只能试一试了.我就说: 李猛,这样吧,老师和你来个约定吧:给你两天时间,让你去体验一下,如果感觉你选择错了,就马上返回学校,行么?他很赞同地说: 行,老师,我会尊重我们的约定的!就这样这次谈话,以这样的结局结束了.两天后,我带着沉重的心,来到了学校,真的害怕他不来呀,这两天我没有给他打过一个电话,就是想让他好好冷静的想一想.终于进了教室,我迫不及待的望了过去,啊,看到了!当时真的太激动了,李猛看见我连忙站了起来,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其他同学在一边嚷着: 老师,李猛来了!我连忙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说出了这两天的遭遇,自己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应该学习,因为自己还小,不能虚度光阴!我对他说了自己的看法: 老师真的为你高兴,因为你终于想通了,以后有什么困难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 以人为本 ,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对于李猛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敞开心扉,尊重信任他,并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动之于情,晓之于理 :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迷途知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李猛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来自自己对社会的错误认识,对学习目地的盲目认识,因此,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合格的学生.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热爱之情,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长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班主任手册案例分析第4篇我们知道教育是塑造心灵的事业,是托起祖国未来的基业,容不得我们半点闪失,丝毫疏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