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1、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纯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值要增大千分之几。
碳和绝缘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阻值减小。
半导体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很大,温度稍有增加电阻值减小很大。
有的合金如康铜和锰铜的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不大。
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这几种情况都很用处。
利用电阻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可制造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能测量—263℃到1000℃的温度,半导体锗温度计可测量很低的温度。
康铜和锰铜是制造标准电阻的好材料。
例如:电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造,灯丝正常发光时的电阻要比常温下的电阻大多少?
钨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升高1℃电阻约增大千分之五。
灯丝发光时温度约2000℃,所以,电阻值约增大10倍。
灯丝发光时的电阻比不发光时大得多,刚接通电路时灯丝电阻
小电流很大,用电设备容易在这瞬间损坏。
2、温度对不同物质的电阻值均有不同的影晌。
导电体——在接近室温的温度,良导体的电阻值,通常与温度成正比: R=R0+aT 上式中的a称为电阻的温度系数。
半导体——未经掺杂的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度而下降,两者成几何关系: R=R0×e^(a/T)
有掺杂的半导体变化较为复杂。
当温度从绝对零度上升,半导体的电阻先是减少,到了绝大部份的带电粒子 (电子或电洞/空穴) 离开了它们的载体后,电阻会因带电粒子的活动力下降而随温度稍为上升。
当温度升得更高,半导体会产生新的载体 (和未经掺杂的半导体一样) ,原有的载体 (因渗杂而产生者) 重要性下降,于是电阻会再度下降。
热敏电阻器是敏感元件的一类,按照温度系数不同分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和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
热敏电阻器的典型特点是对温度敏感,不同的温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电阻值。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
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