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利)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利)

【正常成年人静息时】 .
肺泡每分通气量(VA,4L/min)和肺血流量(Q,5L/min)的 · · 比值(VA/ Q)约为0.8。
VA 肺上部 肺中部 肺下部 1.2L/min 1.8L/min 2.1L/min
·
·
Q
·
VA/ Q 3.0 0.9 0.6
· ·
0.4L/min 2.0L/min 3.4L/min

氧疗疗效的观察
呼吸困难缓解? 发绀? 心率减慢? 尿量增多? 神志清醒? 皮肤转暖? 血气分析
其它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护理评价
1.病人呼吸困难、发绀是否减轻
2.PaO2、PaCO2等指标是否得到改善 3.气道是否通畅,痰鸣音是否消失 4.焦虑是否减轻或消失 5.意识状态有无好转
· ·
部分病变严重的肺泡通气↓ 功能性分流↑>30% 呼衰
■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Increased ratio of VA/ Q)
· ·
肺动脉栓塞、肺内DIC、肺动脉炎、肺血管收缩
VA/Q↑>60% 呼衰
部分肺泡血流↓
··
死腔样通气(Dead space like ventilation)
功能死腔量(Functional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呼吸中枢的影响 外周化学感受器
■ PaO2↓<8kPa
呼吸中枢(+) 呼吸中枢(- )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 呼吸加深、加快
<4kPa

PaCO2↑
中枢化学感受器(+)
>10.7kPa
呼吸中枢(- )
呼吸运动↓
(2)呼吸衰竭的不同原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阻塞性通气障碍 ■中心气道阻塞 ■终末气道阻塞 ■肺顺应性↓ ■中枢性呼吸衰竭

常见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粘稠、无力 咳嗽、呼吸功能受损有关 急性意识障碍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 枢神经系统抑制有关 潜在并发症 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 消化 道出血、颅内出血 恐惧 与疾病危重有关
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微动脉肌化、细胞肥大
增生、胶原蛋白合成↑
■长期缺氧
肺血管壁增厚和硬化,管腔变窄
加重心负荷 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
RBC↑、血粘度↑
■肺小动脉炎、栓塞、cap破坏 ■缺氧、酸中毒 ■呼吸困难
心肌舒缩功能(-) 心脏舒张受限 肺原性心脏病
用力呼气
3. 呼吸系统变化(Alteration of respiratory system)
血压↓、血管扩张、心收缩力↓、心律失常 心输出量↓ 肺血管收缩 肺动脉高压 右心后负荷↑ 心衰
(2)肺源性心脏病及其发生机制
慢性呼吸衰竭累及心脏,主要引起右心肥大与衰竭,称为肺源性心脏病。

PaO2↓、CO2潴留
[H+]↑、EDCF和EDRF分泌异常 肺小动脉收缩 慢性肺动脉高压
膜电压依赖性K通道关闭
治 疗


其他特殊手段:
高频通气


PS替代疗法
NO吸入疗法 ECMO 液体通气
评 估
临床 评 估
望诊——烦躁?萎靡? 皮肤发绀? 三凹征? 胸廓外观? 呼吸频率? 呼吸节律? 呼吸幅度?

听诊——双肺音对称? 双肺音强弱? 肺泡音? 干湿罗音? 吸气相延长? 呼气相延长? 心率快?慢?杂音?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 发绀 SaO2低于90% 可出现紫绀 精神神经症状 精神错乱、躁狂、昏迷、 抽搐等 循环系统表现 心动过速、心肌损害、周围 循环衰竭等 消化和泌尿系统表现
治 疗

气道通畅
吸氧
机械通气(无创、有创) 其他器官功能的监测及保护(循环、脑、肝肾、胃 肠、内环境)


起病缓急——急性或慢性呼衰
根据血气——Ⅰ型或Ⅱ型呼衰 病变部位——中枢性或周围性呼衰 生理功能——泵衰竭或肺衰竭



Ⅰ型呼衰——PaO2 < 6.67kPa(50mmHg), PaCO2 正常

Ⅱ型呼衰——PaO2 < 6.67kPa(50mmHg), PaCO2 > 6.67kPa(50mmHg)
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所致肺泡通气量不足
弥散障碍(Diffusion abnormality) 指O2、CO2等气体通过肺泡膜进行交换的
物理弥散过程发生障碍
气体弥散速度取决于: 肺泡膜两侧气体分压差 气体弥散系数 肺泡膜的弥散面积 厚度和通透性 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 心排出量 Hb含量 V/Q比例等
弥散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
病因
发 病 机 制


1.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
①气道特点:气道窄,气管、支气管管壁软弱,加之咳嗽能 力差,极易发生上、下气道梗阻和气体滞留。 ②肺泡特点:肺泡直径小、肺泡数目少,可能出现肺泡表面 活性物质相对不足,加之胸壁柔软,容易发生肺不张,呼吸 功能代偿不足。 ③呼吸生理特点:呼吸频率快、呼吸中枢调节能力弱、易发 生呼吸肌疲劳。
injury) 脑血流量↑ 脑水肿 压迫脑血管 脑缺氧加重
PaCO2↑、酸中毒 缺氧 脑细胞水肿
■脑细胞受损(Brain
脑血管扩张 脑间质水肿 颅内压↑ cell injury)
损伤血管内皮
脑脊液pH↓<7.25
脑电活动变慢或停止
脑内抑制性介质-氨基丁酸生成↑ 溶酶体膜稳定性↓ 溶酶体酶释放
肺性脑病

是各种原因所致呼吸中枢或呼吸系统病变,引起通 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出现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引起 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
除外情况
血气标准 基本条件
海平面 标准大气压 静息状态 呼吸空气 PaO2<50mmHg 伴或不伴 PaCO2> 50mmHg
心内解剖分 流和原发于 心排血量降 低等因素所 致的低氧
神经细胞坏死
2. 心血管系统变化(Alteration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代偿性反应(Compensatory
reaction)
心血管中枢(+)
PaO2<60 mmHg,PaCO2升高
轻、中度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协同作用)
生理性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不协 调造成正常PaO2比PAO2稍低的原因。
(1) 通气/血流比失调的原因和类型
(Type & cause of ventilation-perfusion-mismatching)
■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Decreased
ratio of VA/ Q)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 VA/ Q比值↓ V血未充分动脉化进入A血
氧耗:正常250ml/min, 寒战:500ml/min, 呼衰、哮喘时呼吸肌氧耗增加十多倍
病 理 生 理
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
病 理 生 理
对全身各系统的影响: 内环境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肾脏系统 胃肠道系统
1.神经系统变化(Alteration of nervous system)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韦小利

定义、诊断标准、分类、 分型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生理 临床评估、治疗 护理


正常呼吸过程三个环节 O2 O2 CO2
(血液) 气体运输
O2 CO2
(细胞) 内呼吸
大 气
1
CO2
(肺脏) 外呼吸
呼吸衰竭定义
单纯弥散障碍 代偿性通气过度 PaO2 ↓PaCO2正常 O2弥散↓ CO2弥散↑ PaO2 ↓ PaCO2 ↓
O2弥散量↓ CO2弥散正常
型 呼 吸 衰 竭

肺泡通气量↓↓
O2弥散↓ CO2弥散↓
PaO2 ↓ PaCO2 ↑ Ⅱ型呼吸衰竭
3.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Ventilation-perfusion- mismatching)
重者 少尿 氮质血症 酸中毒
6.消化系统的变化
特点 机制 胃黏膜糜烂 坏死 出血与溃疡等病变 胃黏膜的屏障降低 胃酸分泌增多 合并DIC 休克加重消化系统的缺血缺氧
7. 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无氧代谢→代酸 钠泵障碍→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HCO3-缓冲固定酸使组织内H2CO3↑ 呼衰与代酸同时存在易→低血压、心律失常、心 脏停搏 慢性呼衰肾脏发挥代偿作用(需1~3天)不致使 pH明显↓ HCO3-的↑低Cl-血症(Cl-的细胞内转移及肾 脏 排泄)
氧疗护理
(1)氧疗适应证:PaO2<60mmHg为氧疗的 绝对适应证 (2)氧疗的方法: 鼻导管或鼻塞法 面罩、头罩 呼吸机辅助呼吸 吸入氧浓度与氧流量的关系:吸入氧浓度(%) =21+氧流量*4(L/min)。
氧疗的原则
①I型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 较高浓度(35%<吸氧浓度<50%)或高浓 度(>50%)氧气吸入。急性呼吸衰竭,通 常要求氧疗后PaO2维持在接近正常范围。 ②II型呼吸衰竭:给予低流量(1~ 2L/min)、低浓度(<35%)持续吸氧。慢 性呼吸衰竭,通常要求氧疗后 PaO2维持在 60mmHg或SaO2在90%以上。
局部酸性产物↑ 心血管中枢兴奋 血液重分布 冠脉血管扩张 保障重要脏器血液供应 (脑、冠脉血流↑) 心输出量↑ 心率、心收缩力↑

损伤性变化( Injurious changes)
相关主题